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每组30例。康复组患儿只接受Bobath康复手法训练,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在采用热补针法治疗的同时结合Bobath康复手法训练。体针治疗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取穴神门、华佗夹脊、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绝骨、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太冲、太溪,其中在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头针取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运动区,不提插捻转,留针60min,隔日治疗1次。均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2)对脑瘫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21/30)和60.00%(18/30),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显著优于康复组(P0.05)。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抓握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实物操作评分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显著升高(P0.05);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现代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19例,针刺结合康复组21例,康复组患儿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治疗体针取百会、哑门、曲池、环跳、三阴交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头针取智三针、脑三针、运动区、平衡区等穴,不提插捻转,留针1 h。均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和脑瘫患儿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与针刺结合康复组显效、无效和有效率分别为12(63.16%),18(85.71%);7(36.84%),3(14.29%);63.16%和85.7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GMFM评分和脑瘫综合功能评分均有显著增加(P<0.01);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单纯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提高脑瘫患儿的综合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小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指导家长回家后长期坚持感统训练及Vojta与Bobath运动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留针45 min,期间可行针3次,平补平泻,1次/d,每周治疗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价患儿的运动功能,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Bobath康复训练疗法对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刀结合Bobath康复训练)和对照组(Bobath康复训练),每组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Bobath康复训练,每周6次,连续3个月。治疗组在Bobath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针刀治疗,针刀每月治疗1次,共3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均采用GMFM量表及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积分和综合功能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组GMFM积分和综合功能积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采用热补针法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灸穴取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康复组的67.5%(27/4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其改善程度针刺结合康复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早期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肾通督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督针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ADL、抓握能区与视觉-运动统合能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GMFM、ADL、抓握能区与视觉-运动统合能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通督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瘫患儿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降低患儿的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揿针按压、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影响,探寻改善脑瘫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的较佳疗法。方法:选取2~4岁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揿针康复组、针刺康复组与康复组,每组40例。康复组予运动疗法以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每日1次;在与康复组相同康复训练基础上,针刺康复组配合针刺疗法(每天1次),揿针康复组配合揿针按压(每天更换1次),取穴均为腰阳关、命门、L2~L5夹脊穴,治疗4周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患儿竖脊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 EMG)、均方根值(RM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FMF)中B区(坐位能区)、C区(爬与跪能区)、D区(站立位能区)和E区(行走与跑跳能区)分值的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揿针康复组及针刺康复组治疗后竖脊肌i EMG值、RMS值,以及揿针康复组MPF值均显著增高(均P0.05);治疗后揿针康复组竖脊肌表面肌电图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康复组RMS值高于康复组(P0.05)。(2)3组患儿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均P0.05),且揿针康复组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3)3组患儿治疗后B区和C区,以及揿针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D区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揿针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的B区、C区及D区分值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揿针康复组B区及C区分值亦高于针刺康复组(均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揿针按压疗法可更好地改善患儿核心肌群稳定性,提高患儿平衡及运动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9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20~40mg/d,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康复训练,两组连续8周,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区、综合功能评定、肢体痉挛程度评分,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跪和爬、站立、卧位结合翻身、走跑及攀登及坐位评分和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0.21%(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衡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脑瘫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9例,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依据神经发育学的规律按抬头、翻身、坐、爬、跪、立、行的大运动项目进行训练,治疗组采用平衡疗法,对照组采用的Bobath和Vojta法,所有病例在训练前及训练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并对二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均值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平衡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较Bobath和Vojta法更好,且操作简单、实用、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在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入组后采用Bobath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参照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针对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u=5.4544,P=0.0000。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及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对改善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具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促进患儿脑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步行能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数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站位)、E区(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D区、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步行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瘫患儿(脑瘫组)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11例)和康复组(9例),并纳入1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每次训练30 min;针刺康复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大椎、身柱、命门等,其中四神针(左右两穴)和同侧颞三针各连接一组电极,断续波,频率2 Hz,留针30 min,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评估两组脑瘫患儿发育商(DQ)评分,并采集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及正常组儿童入组时血液样本进行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康复组患儿治疗后适应性、精细动作、个人社交DQ评分升高(P0.05),康复组患儿治疗后精细动作DQ评分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脑瘫组患儿治疗前血清L-谷氨酸、L-鸟氨酸、L-酪氨酸、L-蛋氨酸和L-精氨酸下调,L-组氨酸、L-瓜氨酸、5-羟赖氨酸、L-谷氨酰胺上调,脑瘫组与正常组差异代谢物所映射的功能通路包括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与脑瘫组比较,针刺康复组患儿治疗后血清L-组氨酸下调,且L-瓜氨酸有下调趋势。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其效应可能与下调L-组氨酸、L-瓜氨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肝肾不足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MAS)、美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日常生活质量评分(ADL)、盖什尔(Gesell)神经发育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总体疗效、肌力改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M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GMFM、FMFM、ADL及Gesell神经发育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肌力改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肝肾不足型脑瘫可有效调节肢体异常肌力状态,改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促进智力恢复,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引导式教育为导向的游戏疗法对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45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以引导式教育为主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以引导式教育为导向的游戏项目,治疗观察3个月后比较两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为导向的游戏疗法用于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患儿依从性好,能较有效地改善其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佛山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Bobath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Bobath疗法治疗,包括上肢及躯干训练、下肢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康复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根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儿的康复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康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MFM评分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康复前后GMF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前后GMFM评分差值为(17.56±9.63)分,大于对照组(12.74±7.42)分,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3.62%,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降低患儿的残疾程度,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所有患儿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结果:观察治疗后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提高其功能独立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Fugl-Meyer)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针刺结合康复组40例,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患者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治疗取穴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留针20min,每日1次,共治疗3周。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Fugl-Meyer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7(42.5%)、18(45.0%)、5(12.5%),康复组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分别为10(25.0%)、17(42.5%)、13(32.5%),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5%,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结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Fugl-Meyer评分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ugl-Meyer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疗法、Bobath治疗法,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2组患儿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及肌张力评分),及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GMFM水平较前升高,肌张力评分则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观察组为9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正确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于降低痉挛性脑瘫患儿肌张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2例予以单一康复训练,观察组33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联合智力训练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治疗室治疗的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及智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统计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脑血流图指标、智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2组波幅值、转折高比值、行走与跑跳、坐位、卧位与翻身、爬与跪、站立位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3、6个月,2组MD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联合智力训练可更有效地改善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儿的脑血流量,提高患儿智力及运动能力,临床效果高于综合康复训练及智力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