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可以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根据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性效关联性即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说明了性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了性效关联的研究方向主要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病证的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明药性与功效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揭示中药药性本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启古纳今——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森麟 《中医教育》2007,26(3):38-41
要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中药学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必须“启古纳今”。在按中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重点讲授教材内中药理论与临床辨证用药等内容的同时,既要加强对古代本草著作对中药药性理论及具体药物功用的研讨论证,又要吸纳现代相关的药化、药理研究成果及确切的临床应用;并就中药学总论部分及具体药物启古纳今方面的内容作了梗概性论述。  相似文献   

3.
药对与中药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药对在中药学教学中所发挥的辅助作用。认为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药对可加强学生对中药药性、功效和应用的学习和记忆;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相反相成药对,可培养学生临床用药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外来药物-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研究外来药物药性的新方法,并以玛咖为例对其进行阐释与验证。方法 首先整理玛咖药理作用的综述类文献,建立玛咖与其药理作用的关联,并查找相关的用药规律分析文献,建立玛咖的药理作用与传统中药的关联,再以《中国药典》或《中药学》教材为依据获取传统中药与药性的关联,最终构建出“玛咖-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进一步从该网络中解拆出每个药理作用的“药理作用-传统中药-药性”关联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再通过处理相关数据计算玛咖的药性占比。结果 本研究的结果与现有研究基本一致,玛咖的药性应为:性微温,味甘、辛、苦;归肾、肝、脾经;功效是滋肾益精,疏肝止痛,健脾补气。结论 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有助于外来药物中药化的进程,为拓展中药新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中药功效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剂学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中药的功效,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一个中心内容,然而中药的功效表述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现象,缺乏规范性,且对其内涵意义的理解、认识存在偏差。为此从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加以分析归纳,且对某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同时认为只有对中药功效进行这种详尽的剖析,才有利于中医药学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才能真正赋予中药学继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田栓磊  金华  于虹 《中医教育》2010,29(5):41-42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临床中药学课程是重点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用的一门中医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中医类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上承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下接方剂学及临床各科,是培养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思维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各分支知识学习的临床理论指南课。  相似文献   

7.
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药性科学内涵与性效规律研究,本文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具有某类传统功用的中药为研究对象,以药性组合为切入点,通过药性组合间的研究结果对比,在整体层次上发现传统功用与药性组合的客观规律,在单味药层次上明确药性的药效特点与代谢特征,在分子水平层次上揭示药性的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及其效应的组织分布,从而建立中药“证候-功效-药性”系统网络,阐释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应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功效分类与药性系统间的内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建  付勇  姚洪武  刘岩  曾南  夏厚林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89-2891
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中药学>教材为蓝本,统计分析326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分类与中药药性(性能)之间的关联性,总结规律,拟为深入探索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思路.结果 显示,不同类别中药具有特定的"四性-五味-归经-作用趋向"(药性系统)构架,与功效有着必然联系,且具有规律性.因此,主张以功效为线索,按类把握药性系统构架特征,探索各个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关注每类药物的物质基础在药性系统中其生物效应表达的特异性、层次性,以科学阐释中药的"性一效"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院临床眼科医生治疗视神经萎缩所开具的辨证处方规律。方法:运用中医学及中药学理论知识,对某院收治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中药辨证处方进行分析,寻找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某院治疗视神经萎缩辨证处方药物以活血药、补血药及补气药为主,三者占比50%以上;药性以甘味药物占比最大,占40%以上;枸杞、当归、川芎为辨证处方常见用药,三味药占比10%以上。结论: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用药有一定规律可循,可很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中药学自身学科特点,在更好地传承中药学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与相关现代学科研究进展、相关学科内容相结合,进行中药学教学内容合理构建的改革势在必行。结合学校教学改革课题的实施,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深入介绍了中药药性理论的文献及现代研究进展,引入大量的临床案例并进行讨论,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等知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古籍《竹林寺女科秘方》~([1])是清代浙江萧山县竹林寺僧在1793年撰写的女科著作的总称。共载内服107首,使用中药167味,总用药次数760次。根据《中药学》~([2])和《中药大字典》~([3])分类标准对药物药类药性归经进行统计,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其药物药类药性归经频数频率和药物功效,为临床治疗妇科病总结出更有价值的临床用药配伍规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饮食医嘱是医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用中药期间要因人、因证辨证施膳,才能发挥理想功效。中医临床辨证施膳的药性理论与中药学的药性理论相同,食物如同中药一样具有性能,包括四气、五味等,其对中草药临床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主体,研究中医辨证用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中药的基本规律。临床中药学的具体实践者是临床中药师。发展临床中药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中药的安全、高效。其涵盖中药文献的研究,中药药性的研究,中药药效、作用机理、体内代谢的研究、中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和用药规律的研究,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研究等。临床中药师是临床中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也是医师临床使用中药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整理、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的用药、组方及关联规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胎动不安提供用药指导,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整理《中药方剂大辞典》治疗胎动不安的药物,并查出其方、药(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胎动不安方剂共173首,规范后中药138味,通过数据挖掘得出频次≥10次的药物有29味,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活血化瘀和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经为主。结论总结《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医家治疗胎动不安的常用药物及其功效和性味归经,为后世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传承创新中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药性组合的呕吐病机与治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理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具有"止呕"功效的中药及其药性的数据记载,利用关联规则方法,总结了"止呕"功效相关的常见药性组合,分析了药性组合对应的病机和治法。通过药性组合总结的呕吐病机和治法,与张仲景对于治呕方法的记载以及中医药理论的治呕原则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是贯穿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核心,从药性组合层面阐释病机、治法,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有利于将中医药理论与用药实践结合,充分发挥药性理论的核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中药学的特色主要在于"药性"与"药效"的辩证统一。中医学自古"医药不分家",但现在"医不知药"情况普遍存在,中医专业学生对中药饮片的辨识能力薄弱,忽视炮制知识,对中药饮片炮制前后性状、药性、功效的差异掌握不够,影响处方用药效果。为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对中药药性理论理解、应用及临证选用恰当中药炮制品能力,充分发挥中医用药特色与优势,保证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增强学生动手与分析能力,在中医专业学生中适度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识+炮制"综合实训课程,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17.
教育内容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中药学教学要从通过药证结合、方药结合,在中药学教学内容上,更加体现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观念;以中药学传统药性功用为教学内容主体,紧密联系现代临床用药现状,充实中药临床新用内容;以中药学课程为中心,放射性地与现代相关学科相融汇,以现代药物学理论知识印证传统药性功用,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调整中药学教学内容,并删减教材中突出却不符合临床实际应用的内容,重点在于建设适宜于本专业的教学大纲,合理构建教学内容。要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合理建构中药学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中医药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药性或两类药性(气、味)的研究,难以全面反映基于中药药性的用药规律。为此,本文提出气、味、归经药性组合与功效关系的研究,通过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及其功效数据的统计,得到235种药性组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明确了每种药性组合的主要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中药的作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虹  金华  张萌  周鹏 《中医教育》2009,28(5):14-16
中医实训是指对学生进行中医基本知识的综合复习和对中医诊疗基本技能进行的强化训练。临床中药学实训是中医临床实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药性理论和中药功用的识记、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方法指导临床用药、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辨认知识,是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要搞好中药实训教学找准学科定位是前提,深化教学改革是基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完善教学环节和过程是保证。要提高中药实训教学质量,需保证教学空间,完善教学标准,加强考核,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功效与其炮制方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药炮制是体现中医用药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疗效。中药炮制的依据,始终贯穿着中医临床与中药药性的两个方面,其治疗作用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能。要充分满足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药物的配伍和合理炮制。研究炮制前后的药物成分的改变和药理作用的变化,以期让药物发挥临床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