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把93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改善和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可取的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定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上肢与下肢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时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1%,较对照组的73.7%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医辨证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村管理模式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南海沙头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综合康复干预,对照组仅提供简易康复步骤图谱,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治疗。时间观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各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健康村管理模式的社区综合康复干预能很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镜像疗法(MT)结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对脑卒中患者腕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EMGBF组和MT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EMGBF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MT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镜像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腕背伸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腕背伸的主动活动度(AROM)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EMGBF组和MT组患者FMA评分、腕背伸肌IEMG评分与腕背伸A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且EMGBF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MT组显著优于EMGBF和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治疗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腕背伸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肩手综合征(SHSA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HS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SHSAS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SHSAS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基本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共30d,治疗期间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和康复后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评价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巴氏指数(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30d后,治疗组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评价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Fugl-Meyer、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Barthel指数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的FMA、NBD及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NBD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芳玲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治疗组采用针刺拮抗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能够有效、安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治疗的11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体位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提高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提高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联合常规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廷峰 《河南中医》2011,31(7):790-791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结合牵张训练、肌电生物反馈三者综合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致踝关节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综合组除了做常规康复治疗外,增加专门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三者综合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8周时进行Fugl-Meyer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强化核心肌群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科接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强化核心肌群训练方案,分析两组平衡能力的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0.05)。结论: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强化核心肌群训练,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平衡能力,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FAC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步行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遵循随机入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强化肩胛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疗效。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中药敷贴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56例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中药敷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记录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ugl-Meyer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法(JO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JO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MMP-3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3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中药敷贴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促进其颈肩腰腿功能恢复,降低血清MMP-3和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熨法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按照脑血管病治疗原则给予常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药熨法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FMA)评价和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84.7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熨法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68%(37/76),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占51.32%(39/76),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以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分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或大于对照组,Ashworth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缓解关节痉挛密切相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温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以神经缺损、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为依据判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治疗观察组仅出现1例(2.50%)多次针刺引发下肢肌阵挛所致的明显疼痛,未见其它针刺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缺损和痉挛症状,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