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普济方》(乾隆四十六年刊《四库全书》文渊阁版《普济方》为底本,参校明永乐《普济方》刻本残卷)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普济方》著作及成书情况,浅溯"痛证"理论发展源流,主要探讨《普济方》对止痛方药收录状况、收方特色和学术价值,了解经《普济方》收录及保存的自晋至明朝初期诸多"痛证"相关理论及方药文献,特别是今已亡佚不存的诸多止痛方药文献的作用和特点,分析《普济方》一书在中医学方剂发展史中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允南  张蕾 《河南中医》2004,24(1):22-23
许叔微 (公元 1 0 80 - 1 1 5 4年 ) ,字知可 ,宋代著名医家 ,真州白沙人。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除医案专著《伤寒九十论》外 ,生平医案还散见于《普济本事方》及后世类编整理的《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伤寒九十论》载案 90则 ,其中经方医案6 1则 ,涉及经方 36首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 ,在医案的发展史以及仲景学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意义。《普济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著的方书 ,载许氏医案5 4则 ,其中经方医案 2 5则 ,所录经方医案 ,考其义理与《伤寒九…  相似文献   

3.
宋金以前著名医家及方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以前古方文献研究在中医药文献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宋金以前著名医家及方书进行了全面梳理,认为宋金以前最著名的医家及方书主要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陈延之的《小品方》,陶弘景的《补阙肘后百一方》,孙思邈的《千金方》,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许叔微的《类证普济本事方》,刘完素的《黄帝素问宣明方论》、《素问玄机原病式》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张从正的《儒门事亲》,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以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  相似文献   

4.
许叔微(1080~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白沙(今江苏仪征)人,曾任集贤院学士,人以“许学士”称之。许氏学本仲景,探幽发微,注重辨证;论治杂病,重视脾肾,活法圆机,而屡起奇疾。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普济本事方》(以下简称《本事方》)系许氏晚年所撰。是书有方有法,有论有案,议论精明,颇多创见,堪为后世传颂。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取平生已试之方,并记其事实,以为本事方。”本文拟将是书主要学术特色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宋代名医许叔微 ,字知可 ,官及集贤院学士 ,后世多以“许学士”称之。在伤寒研究方面 ,许氏颇得仲景之意 ,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和《伤寒九十论》;杂病证治方面 ,尤精古方 ,善创新方 ,著《普济本事方》,其中所载诸方 ,治疗疑难病证 ,疗效显著 ,被叶天士视同“枕中秘”,张锡纯则誉之为“海上仙方”。《普济本事方》开宗第一卷即述“中风肝胆筋骨诸风”的证治 ,其中多有建树 ,对后世启发极大 ,笔者试对其内风证治思想作一浅要探析。许氏将中风分为三类 :“风中脉则口眼斜 ,风中府则肢体废 ,风中脏则性命危”。治“风中脉”,宜祛…  相似文献   

6.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肝风医案为研究对象,发掘叶天士基于"肝体阴用阳"理论治疗肝风的经验。叶天士重视肝脏体、用二者关系,着眼脏腑整体思维,在病因病机认识上把握肝为主病之脏,每病多兼它脏的病理特点,辨证论治。肝虚风动、胃虚风动、水不涵木、内风袭络是叶氏肝风辨证常用证型。叶天士的肝风治法主要包括调理体用、养肝息风、养胃息风、滋水涵木、降肺调肝、养摄治法6大类。其临床用药以风药、柔药、静药三者为多,常选用虎潜丸、地黄饮子、甘麦大枣汤、乌梅丸等方剂加减化裁治疗肝风。  相似文献   

7.
许叔微,字知可,因曾任翰林学士,故后世又称其为许学士。宋朝真州白沙人,其早年致力于仲景《伤寒论》的研究,先后著有《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三书又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晚年则辑其生平治验用方,并附以治疗验案,勒成一部,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此外,许氏还著有《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一书,现已遗失。由于许氏十分重视中医理论的研究,并付之实践,因此诸书均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二书均是他临床经验的真实记录。《伤寒九十论》是许氏从其平生临床实践中选出的  相似文献   

8.
论许叔微祛邪治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晓 《山西中医》1998,14(4):6-8
据许叔微所著《伤寒论著三种》和《普济本事方》中所载病案及方药,从邪留成实,以析病机;攻逐实邪,法不拘一;奇方重剂,随宜而用3方面,详细论述了许氏祛邪治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脾胃气虚证是脾胃疾病中较常见的证候,古代不同时期对其症状描述及治疗各具特色。故选取《金匮要略方论》《华佗神方》《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脾胃论》《世医得效方》《普济方》和《医方集解》9部两汉至明清各时期代表性医书,通过对其中脾胃气虚证的症状及治疗方药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脾胃气虚证的症状描述逐渐向细化发展,治疗在补气的同时,汉晋时期多兼用温补药物,金元时期多兼用升提药物,明清时期多兼用利湿药物,各时期对于脾胃疾病中脾胃气虚证的治疗及学术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0.
总结分析了《伤寒论》中以咽痛为主症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猪肤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以及《温病条辨》中银翘马勃散证、普济消毒饮证、翘荷汤证等诸证的症状、病机和方药加减,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基原、入药部位、功效及主治及性味归经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厘清了鸡冠花的药用历史。结论古代文献对鸡冠花的描述与今之植物志的描述相符;鸡冠子与青葙子的混淆始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并非今之独有;鸡冠花种子入药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鸡冠花入药首载于宋代《太平圣惠方》,鸡冠花苗入药首载于明代《本草纲目》,鸡冠花根入药首载于明代《普济方》;最早明确记载白、红鸡冠花入药的分别是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白、红鸡冠花的功效和主治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鸡冠花的性味归经在历代的本草记载中不一致,有待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明代小儿咳喘文献较之前一个时代内容大为丰富。《育婴家秘》发展了钱乙有关论述 ,提出咳嗽三步治法 ;《保婴撮要》咳喘兼见脾虚之证治 :《(新刻 )幼科百效全书》与《医药镜》关于咳喘病因之阐述 ,以及后者关于咳嗽药物的经验总结 ;《幼科证治准绳》与《普济方》小儿咳喘方药的记载 ,等等。他们的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临证指南医案》不仅反映了叶天士在温病方面建树颇高,而且体现了他精通伤寒、擅用经方、活用经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的梳理,总结了叶天士运用经方论治咳嗽的学术特点:理论方面,不拘泥于《伤寒杂病论》条文且多有发挥;临证方面,擅于运用经方同时兼蓄时方;辨证方面,将六经辨证体系与脏腑辨证体系进行融合,拓展运用经方的范围;用药方面,熟谙药物性味,喜用对药;论治方面,重视天人相应,注重时令节气,善于辨体论治。  相似文献   

14.
"清上实下"治法理论是清代名医叶天士针对中风、眩晕、头痛、痰饮、虚劳等疾病"上实下虚"的病机特点而提出的治法理论,其内容丰富,体系严谨,颇具特色。刘献琳素好叶学,研究叶氏学术思想,受叶天士影响颇深。乌菟汤一方系刘教授根据自身所学、临证而拟定的方剂,用于治疗不寐等病属上实下虚证者。刘教授将叶天士"清上实下"治法理论与乌菟汤相联系,阐明理论,论述方药,验于临证。  相似文献   

15.
神犀丹系清代叶天士所创,为外感热病常用方之一。文章联系各版《药典》、《方剂学》、《温病学》对本方的认识以及叶天士血分证用药特点,论述了神犀丹的主治证候、方剂特点及方义、功效。  相似文献   

16.
摘录《普济方·消渴门》中的方药,对其进行药名的统一,合并重复方剂,进行频率分析。对使用频率前20的药物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普济方·消渴门》所用药物药性、归经和功效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相符,可为现代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中16则医案,合参中风、肝风、头风门的医案,发现叶天士治疗眩晕病的经验主要为化痰定眩、平肝息风、滋水涵木、养血息风、温肾凉肝法5种大法,其理法方药紧扣。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表述,自有《温病学》教材以来就存在着与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相悖之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以第五版、六版教材为例)指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叶氏根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自己的实践观察,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进行了高度概括,以指导温病的治疗。”继而分别论述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为溯洄五脏咳理论的发展源流,探寻五脏咳的治法和选方用药,对比了《素问》五脏咳与《删繁方》六极病相关条文,发现二者在病因病机、证候表现的描述上高度相似,《删繁方》可能是现存典籍中最早对五脏咳理论进行发挥并制定相关治法、处方的文献。《删繁方》结合五脏寒热虚实细化了五脏咳的发病机制,并根据六极病的辨证内容提出治法方药,对探究《素问》五脏咳理论的临床应用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方治疗温疫病药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司富春 《河南中医》2003,23(6):13-15
温疫病是由于感受疠气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而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1] 。因此总结分析古代治疗温疫病所用方药 ,对于现代治疗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就《肘后方》[2 ] 、《外台秘要》[3 ] 、《太平圣惠方》[4] 、《圣济总录》[5] 、《普济方》[6] 、《瘟疫论》[7] 记载的有关瘟疫病的方药进行了整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整理方法及项目1.1 整理方法对于各书中有治疗时气、瘟疫、天行病、疫疠、疫气等为病的方药 ,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第六版《中医基础理论》皆按瘟疫方药处理 ;对于不同方名 ,但处方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