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辨治急性血性中风病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出血性中风病,是一种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中经络、中脏腑两型。其中,中经络可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淤证;阴虚风动证五型。中脏腑分为闭证、脱证两型。运用中医辩证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面瘫系现代医学所谓的面神经炎,中医临床上一般叫口眼歪斜、口僻、吊线风等。口眼歪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肝阳上亢、风痰上扰等出现半身不遂的中风证,口眼歪斜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一种是风中于络,侵袭面部经络,经络之气痹阻塞滞,经筋收缩无力而出现的口眼歪斜,没有半身不遂之偏瘫症候,属中风之轻浅者。本文主要叙述没有半身不遂之偏瘫证候的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的关系,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资料,将其中医证型分为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观察并记录MRA资料里颅内动脉血管狭窄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影像学信息,研究其MR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352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中,肝阳暴亢证21例,风痰阻络证134例,痰热腑实证18例,气虚血瘀证119例,阴虚风动证60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各证型颅内动脉狭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证型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肝阳暴亢证和风痰阻络证颅内动脉中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痰热腑实证颅内动脉闭塞所占比例最高,气虚血瘀证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阴虚风动证颅内动脉轻度狭窄所占比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MRA表现存在相关性,M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患者120例,按照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随机将其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痰热腑实、肝阳暴亢及阴虚风动5个证型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水平,各两组间进行比较,运用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组的Hcy水平相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清Hcy水平最高的是风痰瘀阻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结论:高Hcy水平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即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经络的5个辨证分型中,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最具特异性,临床辨证施治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吕霞  郭蕾  马作平  陈加良  刘强  林浩  邓先琴 《新中医》2021,53(15):32-3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40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7个证型;所有病例均行Siemens双源头颈CT检查,计算颈内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并根据积分划分为0分、1~199分、200~399分、400~599分及≥600分5个等级;比较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情况。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各中医证型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28例患者存在颈内动脉钙化,各证型患者所占例数从多到少依次为: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风痰火亢证痰湿蒙神证。各中医证型患者颈内动脉钙化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颈内动脉钙化积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型中分布风痰瘀阻证及气虚血瘀证占比较多;各中医证型颈内动脉钙化积分存在一定差异,以气虚血瘀证积分最高、风痰瘀阻证次之,此可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各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关系。方法:对220例患者,在发病的1~3天,通过中医辨证分为7型:风痰火亢型,风火上扰型,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痰湿蒙神型,气虚血瘀型以及阴虚风动型;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分析其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早期不同证型间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高、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阴虚风动型最低;各证型中Barthel指数以痰湿蒙神型最低、生活依赖程度最高,风火上扰型次之,风痰火亢型最高。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相关,其二者可作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方法有两种:中风分中经络(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证、痰火瘀闭证、痰浊瘀闭证),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恢复期(风痰瘀阻证、气虚络瘀讧、肝肾亏虚证);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七种证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有益气活血化瘀法、祛痰化瘀通络法、通腑化痰泻热法、醒神豁痰开窍法、平肝熄风化痰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性中风急症证候与颅脑CT影像的关系,以求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根据15例丘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颅脑 CT 影像诊断和相应出现中医证候进行中医辨证;结果:将丘脑出血超急期中医中风诊断为:中风中脏腑、肝阳暴张,风火夹痰,上蒙清窍,闭证,或脱证闭症并见;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结论:结合 CT 诊断,丘脑出血性中风证候特点是突然神昏、半身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歪斜,双目斜视;以神昏,半身麻木和半身不遂多见。颅脑CT检查可以及时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颅脑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16例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查,采集病变部位、病灶大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灶部位在脑叶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病灶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小脑以风痰阻络证多见。缺血性梗死灶的大小亦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5),腔隙性脑梗死和大面积脑梗死以风痰阻络证多见,而中小面积脑梗死以气虚血瘀证多见。而病灶ADC值与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与脑MR-DWI存在相关性,MR-DW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益气养阴活血法论治出血性中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出血性中风以气阴亏虚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之始终;气阴亏虚为孳生诸邪之肇端,既病之后必伤气阴;气阴亏虚、痰瘀阻络是后遗症之基本病机,是再中之根本;离经血滞、瘀血为标,风火痰毒为兼邪。提出益气养阴活血为治疗出血性中风之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病因较多,病情变化迅速,证型繁杂,不同的文献中证候分类差异较大。证候分类的繁杂给临床工作者治疗中风病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对以证候要素(内风、内火、痰湿、瘀血、气虚、阴虚)为切入点论治中风病的理论进行探讨,并举例论证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喻昌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将中风病因分为内风和外风。辨证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型。治法以祛风为主,兼填人体空窍,主要分为补虚熄风和清热除湿祛风。用药时注意金石之药的使用以堵塞风邪的入侵。主张节制房事以预防中风。  相似文献   

14.
中风先兆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在出现中风先兆病证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介绍育阴潜阳、通经活络,补肾益精、养脑填髓四法辨治中风先兆病证的同时,主要 张积极采取医患结合药食相辅、心理调摄和合理起居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证候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学庆  李建生  庆慧 《新中医》2003,35(11):20-22
目的:探讨中风病证候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340例中风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中风类型是影响风证发生概率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火热证的主要因素有中风类型、离退休、病期、生活方式、甘油三酯;吸烟、体重指数、病程是影响痰湿证的主要因素;工人(职业)、中风家族史、中风类型、空腹血糖、病期、高血脂病等因素是影响血瘀证发生的主要因素;影响气虚证的主要因素有肥胖、中风家族史、中风类型、工人、性剐、伴发心血管病、病期等;食盐多、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空腹血糖、体重指数是影响阴虚阳亢证的主要因素。结论:中风病证候变化多端,对中风病的辨证应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rough summariz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brain-activating and orifice-opening acupuncture method and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9 005 patients in 40 year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apoplexy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stagnant blood, liver wind and turbid phlegm resulting in obstruction of brain orifices, loss of vitality and failure to conduct qi. 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needling methods have heen devised on that basis. The acupoints in the three yin meridians and the Governor Vessel are mainly selected and standardized quantification of needling techniques emphasized,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acupoint selection and needling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apoplexy. It is present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8.
提高中风病辨治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成科 《新中医》2003,35(11):3-6
从中风病的定义、病机、临床分期、辨证施治等方面对提高中风病辨治水平进行探索。明确界定中风病为急性脑血管病,是气血逆乱、痰瘀内阻造成脑络破裂出血或脑络痹阻所致的局限性功能异常,其病机是脑络破裂血溢瘀血浸淫压迫脑髓,或脑络痹阻而致脑髓失荣所致的脑髓损害。临床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并将中风后昏迷超过24小时者定为中风重症,辨证首辨闭证与脱证,再辨闭证之顺与逆。强调中风病取效关键在于急性期和缓解期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而并发症应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现的相关性,为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303例患者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及头颅MR-DWI检查,观察患者梗死病灶部位、大小及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阻络证125例,风火上扰证49例,气虚血瘀证64例,阴虚风动证38例,痰热腑实证27例。不同梗死病灶部位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梗死病灶在基底节区以风痰阻络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干部位以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多见,梗死病灶在脑叶部位以痰热腑实证多见,梗死病灶在小脑部位以风火上扰证多见(P<0.05)。不同梗死病灶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腔隙性脑梗死中风痰阻络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居多,局灶性脑梗死中气虚血瘀证多见,大面积脑梗死中痰热腑实证多见(P<0.05)。不同中医证型梗死病灶ADC值之间,以及各组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梗死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脑组织(P<0.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MR-DWI成像表现中梗死病灶部位及大小有显著差异,MR-DWI可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式,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不同的脉压差与中医讧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脉压差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规律。方法:按标准对758例高血压病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按脉压〈60mmHg、60—75mmHg、〉75mmHg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分析比较各组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规律。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的临床证型非常复杂,以两证组合三证及以上组合占多数。临床上不同的脉压,出现的中医临床证候数量也不相同,脉压越大出现的证型越多。不同的证型在脉压的大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脉压越大,其高危率、极高危率越大。结论:阴虚风动证和风痰瘀阻证是高血压性脑卒中的主娶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