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成药》2019,(12)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药动学行为。方法乳化-超声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后,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情况。12只大鼠灌胃给药(30 mg/kg)后眼眶静脉取血,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为(82.38±0.69)%,载药量为(12.46±0.31)%,粒径为(193.57±7.14)nm,PDI为(0.171±0.055),Zeta电位为(-19.4±1.3)mV,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符合Weibull释药模型。与原料药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_(max)显著延后(P0.05),C_(max)显著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200.13%。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显著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研究其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后,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隐丹参酮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混悬液(15 mg/kg),HPLC法测定隐丹参酮含有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所得隐丹参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平均粒径为(175. 26±6. 07) nm,PDI为0. 068±0. 009,Zeta电位为(-34. 2±3. 4) m V,包封率为(87. 69±1. 97)%,载药量为(3. 75±0. 38)%,36 h内累积释放度为64. 13%。与隐丹参酮比较,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t1/2、Cmax、AUC0~t、AUC0~∞升高(P<0. 05,P<0. 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到226. 06%。结论隐丹参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纳米混悬剂,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后,测定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形态、稳定性、体外释药,MTT法检测它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结果所得纳米混悬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15 nm,PDI为0.014,Zeta电位为-36.3 mV;室温下30 d内粒径无明显变化,在1.8%氯化钠溶液中的粒径变化程度小于空白血浆中;12 h内累积释放度达64.28%,之后呈明显缓释特征,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模型(R2=0.9817)。纳米混悬剂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料药(P<0.05,P<0.01),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纳米混悬剂可增强隐丹参酮稳定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龙胆苦苷纳米脂质载体(GEN-NLC),进行性质表征及稳定性、体外释放情况考察.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GEN-NLC,以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固/液脂质的比例、药脂比、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等对GEN-NLC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并进行稳定性、体外释药考察.结果:最佳处方为选用0.1%泊洛沙姆188为表面活性剂,药脂比1∶10,液态脂质的比例10%.制备的GEN-NLC包封率(38.19 ±1.61)%,载药量(3.47±0.08)%,粒径(129.9±3.07)nm,PDI(0.264±0.01),Zeta电位(-22.5±0.42)mV.GEN-NLC为球形粒子且呈单分散分布,外观圆整,大小均一,于4℃下放置30 d,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均无明显变化,在4h时仅释放39.65%,36 h时累积释放量达79.86%.结论:溶剂分散法制备的GEN-NLC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且具备一定的缓释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9)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2.7)%,粒径为(189.6±23.4)nm,Zeta电位为-31.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为55%。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川陈皮素水难溶性,有望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6)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后,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行为。然后,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蛇床子素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为226.25 nm,Zeta电位为-15.17 mV,包封率为88.17%,载药量为5.06%,24 h内累积释放度为77.12%。与蛇床子素组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组T_(max)、T_(1/2)、C_(max)、AUC_(0~t)、AUC_(0~∞)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有效改善蛇床子素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张艳慧  丁玉  李淑荣 《中成药》2021,(2):302-307
目的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药(12.5 mg/mL)后,于0.25、0.75、1、1.5、2、2.5、3、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熊果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制剂呈类球形或球形,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209.32±4.47)nm、-(10.82±0.42)mV、80.54%、3.57%;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70%,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906)。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至2.73、3.95倍。结论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促进熊果酸体内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用于脑靶向给药的葛根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Pue-NL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Pue-NLC;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固体脂质材料用量、豆磷脂与泊洛沙姆-188的比例、脂质材料与乳化剂的比例及药物用量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粒子形态,分别用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测定表面电位和粒径,离心超滤法测定包封率,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脂质材料用量400 mg,豆磷脂与泊洛沙姆-188的比例1:3,脂质材料与乳化剂的比例为1:2,药物用量10 mg.制备的Pue-NLC外形呈类圆球状,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89±7)nm,包封率(91.33±1.2)%,平均Zeta电位(-22±0.4)mV;Pue-NLC中葛根素在24 h累积释放率69.25%,且无突释效应.结论: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的Pue-NLC粒径大小分布均匀,药物包封率高,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邓向涛  张文周  张智强 《中草药》2020,51(20):5128-5136
目的制备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及其冻干粉,并进一步研制成缓释片。方法微量沉淀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并制备成冻干粉末。测定其粒径及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混悬剂外貌形态。采用乳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将纳米混悬剂制备成冻干粉末。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作为骨架材料,将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冻干粉末制备成凝胶骨架缓释片。单因素考察联合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处方,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钩藤碱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53.7±4.9)nm,Zeta电位为(-18.54±1.32)mV,纳米混悬剂外貌为球形或类球形。正交优化后的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缓释片,在12h内累积释放率为92.53%。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药物释放,释药方程为ln(1-Mt/M∞)=0.286 0 t1/2-0.069 0(r=0.992 4),药物释放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并存。结论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粒径较小,研制的缓释片可有效控制钩藤碱纳米混悬剂缓释片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考察其性质及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熔融-超声法制备经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尼莫地平纳米结构脂质载体(mPEG2000-DSPE-NM D-NLC),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测定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Zeta电位,考察体外释药特性.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尼莫地平质量浓度,以尼莫地平注射液为对照,计算mPEG2000-DSPE-NMD-NLC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制备的mPEG2000-DSPE-NMD-NLC形态呈类球形,大小均匀,表面圆整;粒径约85 nm,Zeta电位(-12.77 ±0.15)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7.66±0.45)%,(1.46±0.05)%;在0~6h累计释放率20.03%,24 h则为43.06%;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21.65 h,MRT=21.09 h,CL=557.30 mL·h-·kg-,AUC(0-t)=6411.96 μg·h2·L-1.结论:mPEG2000-DSPE-NMD-NLC的粒径分布均匀,体内外缓释效果明显,体内循环时间明显延长,为改善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9,(7)
目的制备去氢骆驼蓬碱聚乳酸纳米粒,并研究其药动学行为。方法制备纳米粒后,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累积释放度。然后,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195.38±2.02)nm,PDI 0.131±0.034,Zeta电位(-19.48±0.36)mV,包封率(76.37±1.08)%,载药量(8.81±0.25)%,24 h内累积释放度82.17%,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5 7)。与去氢骆驼蓬碱比较,纳米粒T_(max)、C_(max)、AUC_(0~)_t、AUC_(0~∞)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去氢骆驼蓬碱体内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蕲蛇Ⅱ型胶原蛋白海藻酸钙-壳聚糖纳米胶囊。方法反相乳化法制备纳米胶囊。以CaCl2溶液浓度、蕲蛇Ⅱ型胶原蛋白与海藻酸比例、壳聚糖溶液浓度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然后,考察纳米胶囊微观形态、载药量、包封率、药物释药性能。结果最佳条件为CaCl2溶液浓度20 mmol/L,蕲蛇Ⅱ型胶原蛋白与海藻酸比例1∶1,壳聚糖溶液浓度1%,所得纳米胶囊大小均匀,分散性好,表面光滑饱满,平均粒径(210±5.12)nm,PDI 0.16±0.03,Zeta电位(-25.46±0.56)mV,载药量(16.35±1.35)%,包封率(83.69±4.31)%,人工胃液中24 h内累积释放率(81.86±3.1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性能的蕲蛇Ⅱ型胶原蛋白海藻酸钙-壳聚糖纳米胶囊。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21,(8)
目的制备田蓟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田蓟苷用量、脂质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于0.5、1、1.5、2、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田蓟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田蓟苷用量53.9 mg,脂质质量浓度7.1 mg/mL,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1.5%,包封率为82.5%,载药量为2.32%,粒径为176.5 nm, Zeta电位为-37.7 mV,48 h内累积释放度大约为80%,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82 9)。与原料药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_(max)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07倍。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有效改善田蓟苷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9,(11)
目的制备葫芦素B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后,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脂质用量、固液脂质比、投药量、乳化剂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5%甘露醇制备冻干粉,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度、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350 mg,固液脂质比5∶1,投药量45 mg,乳化剂浓度1.0%。冻干前后,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无明显变化。纳米结构脂质载体24 h内累积释放度高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00.41%、158.22%。结论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促进葫芦素B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6,(12)
目的:以黄芩素为模型药物,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药物载体,研制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Ba-SLNs),对制剂的性质及体内药动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Ba-SLNs,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对其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等性质进行考察,同时采用SD大鼠进行体内药动学的评价。结果:Ba-SLNs外观呈淡黄色乳光溶液,透射电镜下为球状实体,平均粒径为(107.42±2.38)nm、PDI为(0.216±0.12)、Zeta电位为(-31.5±1.42)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1.5)%和(7.16±0.14)%。体外释放表明6 h内Ba-SLNs溶液释放仅48.26%,在36 h累计释放达到80%,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X射线分析表明了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大鼠口服黄芩素原料药和Ba-SLNs后,后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了近2倍。结论:成功研制了Ba-SLNs,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王颖慧  代永霞  崔晓鸽 《中成药》2023,(7):2117-2123
目的 制备紫檀芪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分析其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紫檀芪、物理混合物、紫檀芪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紫檀芪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液态脂质辛癸酸三甘油酯,固态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药比13.4∶1,固液脂质比3.1∶1,泊洛沙姆188浓度1.10%,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48 h内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2.07%、5.56%、228.41 nm、-34.81 mV、72.69%。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180 min内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t1/2延长(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7.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向涛  阮晓东  郝海军 《中草药》2018,49(22):5298-5304
目的制备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及其冻干粉,进一步制备成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凝胶骨架缓释片(SLN-HMST),并探讨体外释药影响因素及释药机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马钱子碱SLN-HMST处方。分别采用零级模型、一级模型和Higuchi模型对马钱子碱SLN-HMST体外释药模型进行拟合,采用Ritger-Pappas模型探讨缓释片释药机制。结果优化后的马钱子碱SLN-HMST体外释放行为符合一级释药模型,释药方程为ln(1-Mt/M∞)=-0.212 1 t+0.106 4(r=0.992 3),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1.48%,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药机制为扩散和溶蚀共存。结论制备的马钱子碱SLN-HMST,工艺重复性较好,在12 h内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田莉  李伟宏  王风云  刘俊保 《中成药》2023,(5):1403-1409
目的 制备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以脂药比、固液脂质比、乳化剂(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辣椒素、物理混合物、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15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辣椒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另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50 mg/kg盐酸雷尼替丁)、辣椒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组(15 mg/kg),给药7 d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果 最佳处方为脂药比18.5∶1,固液脂质比4∶1,乳化剂浓度1%,包封率为80.62%,载药量为3.96%,粒径为178.06 nm, Zeta电位为-36.14 mV,36 h内累积释放度为66.17%。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延长(P<0.05),Cmax、AUC0~t<...  相似文献   

19.
袁菱  周蕾  陈彦  张振海  吴青青  曹伟 《中草药》2012,43(8):1514-1518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其性质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挥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NLC,并对其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HPLC法测定雷公藤红素的量.结果 雷公藤红素NLC平均粒径为(132.3±25) nm,Zeta电位为(-26.5±3.4)mV,包封率为(88.64±0.37)%,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雷公藤红素NLC中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096 2 t1/2-0.040 6,r=0.995 1),其12h药物累积透皮量虽低于雷公藤红素溶液,但皮肤滞留量是雷公藤红素溶液的11.59倍.结论 所制备的雷公藤红素NLC可以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开发为雷公藤红素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黎黎  邓黎  林芸竹 《中草药》2013,44(5):552-556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 nm(n=3),Zeta电位为(23.4±2.7) 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