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四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春燕 《西部中医药》2007,20(10):13-14
从传统角度、化学角度、热动力学角度、定性定量角度等几个方面对中药四性的研究进行梳理,认为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中药药性变化规律的把握是这一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治疗脑血管病9种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危害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的脑血管病,其治疗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中药注射液以其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的特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仅本院目前治疗脑血管病常用的中药注射液就有9种。由于中药注射液种类较多、组成复杂,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混乱。笔者拟从传统中医角度、现代医学角度以及药剂学等角度对本院中药注射液的适应证型和药理作用进行比较,并结合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特点、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提出几种药物的选择建议,以期达到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注射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制剂过程蕴藏着中药"毒-效"合和关系,是实现中药"减毒增效"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制剂角度阐释中药制剂复方合煎、中药制备工艺、剂型及给药途径、辅料品质等对中药"毒-效"的影响,指出应从中药制剂全过程、基础研究及中药现代制剂角度加强对中药"毒-效"关系的整合分析,探寻制剂过程中"减毒增效"的机制,明确中药制剂在中药"毒与效"中的核心地位,确保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草酸钙簇晶棱角(晶瓣外缘角)的角度值,并将其作为中药显微鉴定的新参数。方法:应用显微观察和拍摄技术获取中药大黄、人参、头花蓼草酸钙簇晶的图像,在电脑或图片上用量角器测量簇晶棱角的角度值,记录成数据表,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样本t检验,求证各中药簇晶棱角的均值,再按SPSS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法操作对中药簇晶棱角角度均值进行两两比较和分析。结果:大黄的草酸钙簇晶棱角角度均值为63.04°,人参44.34°,头花蓼55.50°,t检验还表明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鉴别。结论:研究草酸钙簇晶棱角角度并用于中药鉴定的思路合理,方法可行。草酸钙簇晶棱角角度值可以作为中药显微鉴定新的参考依据,也可以作为中药显微鉴定一个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笔者多年从事中药科研实践的基础上,以一名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的角度分析、探讨了中药科研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诸如中药标准的制定问题、中药创新药物研究问题、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思路的差异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科研管理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药在国内外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对1989-2015年中药出口的情况进行梳理,从中药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产品结构等角度来分析,并结合中药国际市场的政策法规来探讨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中药国际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药产业链问题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祺  刘盈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6):2214-2216
作者从产业链角度对中药产业进行剖析,认为我国中药产业链中存在产业环节发展失衡、整体创新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中药材资源枯竭等问题,并从产业链构建和整合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提出科学的中药产业发展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中药吸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中药吸湿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中药吸湿性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对吸湿性的了解仍停留在直观描述和猜测等感性认识阶段,本文从现有的吸附理论、毛细管的凝结理论和Fick,s扩散定理等基础理论来探讨中药水分吸附的热力学过程、中药内部毛细管作用下水分的相变过程以及水分扩散与吸湿速率间的关系,从吸湿的能量变化和吸湿动力角度出发,探求中药的吸湿机制。同时,对中药提取物的吸湿特性和物质基础进一步的研究。结论:通过数学模型、理论推导探讨中药及其提取物的吸湿问题,量化其吸湿过程,来指导中药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防潮问题,具有很大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中药自身的竞争优势及中药出口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目前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微观的角度为中药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当中药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便会形成方剂。将现有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医理角度论述七情、性味、君臣佐使、随证加减、剂量改变配伍的研究方法,从现代医学研究角度对中药不同配伍方式及数理模型设计方法进行论述,为今后的中药方剂配伍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