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为奇恒之腑,所有经脉都入脑,形成了以脑为核心的经脉网:脑在头中;经脉纵向排列汇聚于头部,或经百会、风府、睛明和目系这些门户和通道直接入脑,或经六阳经、经别和督脉这些桥梁间接入脑;带脉在腰部横向约束诸经,并经督脉入脑。在这张网中,督脉与脑关系最为密切,对于经脉网的构筑起关键作用;许多经脉有多条入脑途径。所以,脑为经脉循行的核心。两者的结构关系意味着脑就是经脉系统的中枢。  相似文献   

2.
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内药动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脑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药动学中的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对脑微透析技术和脑药动学的研究性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综述了脑微透析技术的特点及其近几年的发展,并介绍了脑微透析技术在脑药动学方面的应用。结论脑微透析技术在脑药动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该技术发展,应更有助于脑药动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就《内经》"脑"理论进行了探讨。《内经》"脑"理论涵盖了脑的生理,脑的谷精补养,脑与脏腑、体窍、运动与睡眠、思维活动、防病等方面,论述"脑"为元神,总统全身,维持人体健康长寿的作用;并就脑在后世的影响和发展作以阐发,阐明中医"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脑心在生理、病理上有相同的基础,在功能上有一致的共性。《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表明脑心共主神明,同司精神。脑心的关系集中反映在精神意识方面,说明神明是脑心功能的体现。脑心是一个经脉相连、气血相通、神明共用的有机整体。脑心同为生命之枢。共同主宰、支配、调控人的意识、思维、记忆、智慧等一切精神活动。脑心在生理、病理上相同的基础和功能上的一致性,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脑心理论体系。深入探讨研究脑心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并不断完善脑心理论,有利于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并对脑心疾病包括现代医学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胡国恒教授从肝论治脑鸣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脑鸣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脑髓失于充养、脑内阴阳失衡导致的脑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其认为脑鸣病机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肝在脑鸣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肝论治,诸脏调变,往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脑与五脏的关系浅论失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但对其病位以及各脏腑在失眠形成中的作用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认为失眠与脑、五脏密切相关,而脑主宰五脏,五脏亦反作用于脑。在脑神衰弱基础上,五脏神乱,上逆犯脑,脑神失调,从而导致失眠。长期失眠脑神愈衰,五脏神愈乱,形成恶性循环。故提出脑神衰弱是失眠的病理基础,五脏神紊乱是失眠的病因,脑神失调是失眠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理论对心、脑功能的认识以及心和脑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提出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重点阐明脑心同治理论在双心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基础,指出炎性反应是脑心同治共同的病理基础,"气痰瘀同治"是"脑心同治"的主要治法。进一步明确了脑心同治理论的适用范围,评价了脑心同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放明  谢鹏  牟君  杨德雨 《中国针灸》2007,27(9):695-697
在经络系统的20经脉中,入脑者只有5条,脑内循行路径也很模糊。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且不以腧穴所属经脉是否入脑为限。据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以构建"脑内经络"假说。经络理论体系中入脑经脉少、脑内循行路径不甚清楚,可能与经络发现的手段以感觉为主有关。今后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经络在脑内循行的研究,以完善经络理论。  相似文献   

9.
论脑的生理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脑的位态、生成、与脏腑经络肢窍的联系及生理特性方面论述了脑的生理;脑位于颅内,源于父母之精,脑与脏腑通过经络相联,五官直接与脑相联,其生理特性是中清之脏,元神所居,喜静恶扰,不喜邪干。从脑主神明、主思维、主记忆、主感知、司主肢窍方面论述了脑的功用。脑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器官,"总众神也","人之记忆,皆在脑中"有思维、感知、主管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2007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3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分别采用单纯全脑放疗、卡莫司汀联合全脑放疗、替莫唑胺化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并进行对照分析。观察病人的临床缓解状况及中位生存期。结果全脑放疗组、全脑放疗+卡莫司汀组、全脑放疗+替莫唑胺组病例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0.0%、89.4%和87.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11个月和12个月。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卡莫司汀联合全脑放疗组,替莫唑胺化联合全脑放疗组在临床缓解率和中位生存期上明显优于单纯全脑放疗。  相似文献   

11.
以水火作为阴阳两精之气并且秉承阴阳的特性为依据,在水火寓理、水火调护、水火治节三个方面和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水火寓理于脑体现了脑的功能作用;水火调护于脑实现了脑的生命活动;水火失治于脑影响了脑的功能活动。提出水火互动既济使脑与其他脏腑上下相通、内外相应,从而确立脑在机体中的首领地位。  相似文献   

12.
肾为胃之关,肾主气化水液,胃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排出体外。如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胃气阻滞、胃气上逆、发为呕水。肾主髓、脑为髓海,肾与脑依赖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为通道,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的阳气充于脑。胃的水谷与肾精加上命门之火构成为髓、髓通过督脉充于脑,胃的水谷还补充足太阳膀胱经的阳气,足太阳膀胱经的阳气充于脑,脑为纯阳。肾脑胃在生理上很有密切的关系,在病理上相互联系。化疗后脾胃受损、水谷不构成髓、无补充足太阳旁胱经的阳气,脑的功能失调,脑的阳气不能够往下于肾,肾阳亏虚。  相似文献   

13.
脑主神明论首先由《内经》提出,道家发挥为"脑主元神"。它是人体百神之主,具有统御众神的功能,人体的各种神明活动均由其主宰。文章从脑与脾肾的关系入手,进行文献上的梳理。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脑与脾肾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相互联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其中包括肾不藏精,髓不充脑;脾胃素虚,脑失所养;脏腑不调,影响及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 方法 :通过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的建立、脑内药物浓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说明鼻腔给药的优越性。 结果 :鼻腔给药可以提高药物在脑内的浓度,达到脑靶向给药的目的。 结论 :脑靶向给药存在的问题仍是对血脑屏障的认识不够深入,随着对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脑部与鼻腔的结构相连优势、脑内发病机制认识以及靶向药物在脑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的深入研究,脑靶向给药研究必有突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的血管狭窄及短期预后的不同。方法对同期收治的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在95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中,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分别为54例、41例;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别为30例(56%)、31例(76%),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脑分水岭梗死。预后不良者中皮质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分别为11例(20%)、16例(39%),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结论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与皮质脑分水岭梗死相比血管狭窄比率高,预后良好率低,应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阐述脑神学说,着重分析北宋《圣济总录》"囟(脑)者物有所受命"及现代医学对中医脑主神明学说发展的影响。阐发脑神主睡眠说,其是指睡眠和觉醒由脑神的活动来主宰,失眠病位主要在脑,与五神相关,病机关键是脑神失所主,辨证施治当从脑神为主的一种理论。并从理论、方药、临床和亚健康等方面进行瞻望。  相似文献   

17.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脑心之间生理病理关系紧密,临床病证相互影响,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研究表明,脑部疾病如卒中多并发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如心心房颤动动也会引发脑部疾病,甚至加重患者脑萎缩,出现认知障碍等。中医也认为“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关。脑之神明伤,累及于心,心之神明伤,累及于脑。因此,脑病及心,心病及脑,脑心互损的病理机制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结合脑心疾病相互影响的临床研究现状,对脑心互损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总结,从炎症反应、自主神经调节紊乱、细胞凋亡、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几个方面的整理和分析,阐述了各种机制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药对脑心功能的认识,以及中医药防治脑心疾病的整体观念,提出需要重视脑心同治的防治理念,并概述了以脑心通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防治脑心同病的研究进展。该文综述脑心互损的病理机制及其中医药防治的研究现状,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脑的生理病理特点来探讨中药归经于脑的理论。1.脑位于气机升降转折之处,七情易导致脑病,疏达气机药可归经入脑。2.脑为至清至高之体,邪气易侵犯脑,部分解毒清脑药、清化脑浊药、调理脑血药可归经入脑。3.脑为诸阳之会,阳虚易出现精神症状,部分通阳药可归经入脑。4.脑为髓汇集之处,喜盈恶亏,亏则致病,养脑补髓药可归经入脑。5.脑为气血精华汇集之处,脏腑气血不和是发生脑病的重要基础,调补气血药可归经入脑。6.脑与耳、目、口、鼻、舌、咽喉诸窍相连,清窍被蒙与脑病息息相关,醒脑开窍药可归经入脑。  相似文献   

19.
脑和胃肠系统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脑-肠轴学说的提出进一步加强了脑和胃肠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的认识。近年来对脑-肠轴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胃肠道介导的脑-肠轴上行通路:神经、内分泌、免疫、脑肠肽、肠道菌群等对大脑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故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结合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论血浊与脑病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讨论血浊与脑病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脑病防治中的意义。认为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脑病的病理枢纽,与脑病的发生、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清化血浊有助于宁脑安神、清脑醒神、化瘀通络、益脑填髓、调脏安脑,对脑本脏之病以及脏病及脑诸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