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银柴胡作为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已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味甘,性微温。归肝、胃经。有清虚热,除疳热的作用。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等病证。为乌鸡白凤丸等中药制剂的原料药。近年来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多,而野生资源被长期过度采挖,导致野生银柴胡的资源严重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人工栽培面积虽逐渐扩大,但银柴胡人工栽培品的品质与野生品差异较大。同时,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所导致的农药残留、金属超标等问题,以及市场上伪品众多,严重影响银柴胡药材的品质、疗效和用药安全,由此银柴胡的无公害栽培技术尤为重要,无公害栽培是促进银柴胡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该文综述了银柴胡无公害生产应具备的产地环境、种植方法、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水等农艺措施,以及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等无公害种植技术,从而构建规范化的银柴胡无公害生产体系,有效指导银柴胡的规范化生产栽培,促进银柴胡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9,(1)
大黄为常用大宗中药材,由于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蕴藏量不断下降,进行栽培研究可有效缓解其野生资源压力。该文从生物学特性、产区、种质质量控制、田间管理技术及采收加工等方面对大黄栽培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大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乌拉尔甘草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优良种质资源短缺等导致的产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对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对乌拉尔甘草最大生态相似区域进行预测,并对种质资源,产区分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产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形成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果:乌拉尔甘草引种栽培以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一带选址为宜,建立了一套包括种植基地选址、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护等的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论: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为解决人工种植甘草产量及品质下降,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半夏(Pinellia ternat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致使半夏野生资源不断破坏、濒临枯竭,人工种植是解决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有效途径。由于人们缺乏对半夏科学化种植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情况,危害公众身体健康,也极大地损害了种植户的利益和积极性。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得安全、无污染、品质高的半夏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发展的方向。本文依托本单位对半夏的多年研究以及结合其他单位对半夏的生产和科研情况,建立了半夏无公害栽培体系。  相似文献   

5.
麻黄是传统的药材,来源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的干燥草质茎,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麻黄主要依赖于野生资源,由于近年来过度采挖导致麻黄野生资源严重匮乏,质量急剧下降。无公害生产是未来麻黄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多年栽种麻黄研究数据及产区调研结果,该文制订了麻黄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麻黄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确定、农田栽培用地、无公害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规范依托推广单位自有基地多年来麻黄生产数据为主,兼顾其它单位生产和科研情况,适用于麻黄无公害基地生产,旨在促进独活无公害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辛夷是中国传统药材,来源于木兰科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花蕾。辛夷主要具有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之效,其野生资源少,野生资源少,市场的需求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种植出优质无公害辛夷栽培品已成为重要研发目标。因此,无公害辛夷的栽培将是未来辛夷产业发展的主流。本文从辛夷产地生态适宜性栽培用地的区划出发,根据栽培环境要求、科学种植技术、施肥规范、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及质量标准等内容制定了辛夷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为辛夷的栽培生产提供科学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正6月11日,中国中药协会组织并主持召开了"无公害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总结验收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这一操作规程的发布,将为中国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经验参考。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迅猛发展,野生药材资源不断减少,人工栽培成为解决中药资源短缺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硫磺熏蒸过度等不规范操作,导致药材品质低劣,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硝酸  相似文献   

8.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是中药大黄的重要基原,然而,由于多年的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该文在查阅唐古特大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走访调查和现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本课题组提出的线路样方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估算法对青海、甘肃和四川3 省区15个县的野生和5个县的栽培唐古特大黄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野生唐古特大黄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只是种群的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很多地区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的蕴藏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区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根据调查估算当前全国野生唐古特大黄药材蕴藏量不足5 000 t,栽培唐古特大黄蓄积量约为1 607 t。可见唐古特大黄野生资源以近枯竭,建议将唐古特大黄列入保护植物的名录;栽培唐古特大黄日后必将成为其药材资源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唐古特大黄种质资源,收集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和种子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唐古特大黄的良种选育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升麻是东北地区重要道地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大,导致升麻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目前,升麻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栽培体系。因此,可直接以无公害种植标准对升麻药材进行无公害种植生产研究并推广。为了指导无公害升麻药材生产,生产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升麻药材的生长特性和研究现状,探索建立升麻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促进升麻药材无公害、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芩为我国常用中药材大品种之一,现今黄芩野生资源大量减少,由于人工栽培过程中种质退化、盲目引种、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以及田间病虫害加重等因素导致黄芩药材质量下降和农残重金属超标,建立黄芩无公害栽培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本研究基于403个黄芩产区地理位点生态因子,通过GMPGIS系统获得适宜黄芩生长的生态因子值,指导黄芩引种扩种,并从良种选育、田间管理、肥料农药施用、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角度建立规范,归纳总结提出黄芩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体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优良黄芩种质资源及高质量黄芩药材,可为黄芩无公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独蒜兰属(Pleione)独蒜兰(P.bulbocodioides)和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干燥假鳞茎入药俗称冰球子,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市场供应主要来源于对野外资源的采挖,人工规模化栽培尚未成型,存在种植技术不成熟,种苗成活困难,及滥用农药所导致的农残高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依据独蒜兰及云南独蒜兰的生活习性和本课题组对该属植物多年的研究及种植经验,建立了独蒜兰及云南独蒜兰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科学的栽培地选址、精细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穿龙薯蓣是薯蓣皂苷元的主要来源,是用于生产避孕药、甾体类激素化合物的主要原料。穿龙薯蓣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但人工栽培过程中不规范使用农药、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种植是穿龙薯蓣优质、高产和稳产的有效措施和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本文探讨了穿龙薯蓣无公害种植在精准选址、良种培育、规范化综合农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应优先使用农艺防治、生物防治,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少量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通过构建穿龙薯蓣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实现穿龙薯蓣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促进穿龙薯蓣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栽培历史悠久,但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残高、病虫害重、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阻碍了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三七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三七无公害栽培的主要环节,包括: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建立三七选地标准,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建立三七综合土壤改良措施,建立新品种选育、水光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规范栽培体系。此外,开展三七野生抚育模式、分子标记辅助三七新品种选育、建立综合的病虫害防治平台,可以有效的完善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进而促进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毁林栽参在我国被禁止,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为建立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减少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本文在多年农田栽参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田栽参种植基地调研结果,制订了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和药材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提出了依据GIS指导生态适宜性栽培选地,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抗性品种选育,利用绿肥进行土壤改良,精细种植及田间管理,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发布无公害人参农残及重金属团体标准等。本文为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蝉花的人工培养研究及野生品与培养品的比较概况作一综述。方法: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分析了蝉花的人工培养现况,并且对培养品与野生品的差异进行了讨论。结论:本文综述了蝉花的人工培养的研究进展,对人工品和野生品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蝉花及扩大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罗汉果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罗汉果产地环境、基于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的罗汉果综合土壤改良技术、新品种选育、栽培期间的综合农艺管理技术及安全、低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合理轮作模式、新品种的选育、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为罗汉果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濒危高原药材,主要来源于野生,采挖过度导致野外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由于川贝母生长环境相对狭窄,生态环境脆弱,生长年限较长,导致生产管理难度大、病虫害严重、产量低,管理不当将会导致农药残留量超标。通过川贝母集约化“二段式”育苗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前期管理成本,提高大田及野生抚育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及质量。本文对川贝母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包括产地环境选择、新品种选育、“二段式”育苗技术、综合农艺管理、野生抚育模式、采收加工等进行了概述,为川贝母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