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贝母野生抚育之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为川贝母药材野生抚育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测定川贝母分布的群落样地的相对优势度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刻划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结果与结论 :将川贝母野生抚育的适宜群落划定为窄叶鲜卑花灌丛、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金露梅+绣线菊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 +圆穗蓼草甸等 6种类型 ,并确定了其群落组成等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无公害仿生态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冬虫夏草为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不合理采挖等,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濒临灭绝。野生冬虫夏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产地品质差异较大,且大部分区域砷含量超标。进行无公害仿生态繁育是缓解野生冬虫夏草资源匮乏、降低砷含量、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广东东阳光有限公司冬虫夏草繁育与产品研发重点研究室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创建了无公害冬虫夏草仿生态繁育技术体系,并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本文从产地环境要求、优质菌种和寄主资源选育、仿生态繁育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冬虫夏草的无公害仿生态繁育技术;通过严格控制各生产环节繁育无公害和高品质的冬虫夏草,推动冬虫夏草产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川贝母降低海拔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川贝母降低海拔栽培研究马晓匡(大理医学院671000)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历史上有过或现存的引种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栽培区的海拔高度在2700~3950m。由于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和管理生产较为困难,因此,降低海拔栽培是药农多年的愿望。我们在研究川贝母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中、低温处理种子及改进栽培方法,在海拔1997m的大理地区,使川贝母的生长、繁殖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野生川贝母的分布及生态环境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保障川贝母药材供给和生态环境,探索出一条规范化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关键技术的道路,为建立规范化产业种植基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调研药材资源市场和药材种植基地,查阅国内外文献并整理相关数据。结果:日常所用到的川贝母相关产品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野生植物获取的,而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大量的采摘,导致很多地方的川贝母都不再生长,从而使相关中药材及药品的原材料大量需求无法满足。结论:合理采摘川贝母,野生规范化种植是十分重要的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5.
相似系数法在川贝母群落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值分类方法应用于川贝母分布群落类型的划分。方法 以群落相似系数百分率划分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结论 应用相似系数法可将川贝母野生抚育的适宜群落划定为窄叶鲜卑花灌丛、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金露梅 +绣线菊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 +圆穗蓼草甸等 6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川贝母野生抚育——中药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保证川贝母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率先在青藏高原山地实施川贝母野生抚育,突破了传统药材人工种植的模式,在中国对濒危药材建立大规模的野生抚育体系。川贝母野生抚育地是在其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下,主要在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建立川贝母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及种源基地及川贝母的质量标准规范体系;在康定建立川贝母种源基地;并建立大面积川贝母野生抚育推广体系,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川贝母野生抚育,保证药材供应。川贝母野生抚育在其特有分布的群落类型中进行,其抚育技术突出了川贝母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等产地生态适宜性。因此在四川对川贝母的生态分布、土壤、植物群落与川贝母药材品质的相关性及川贝母产地适宜性作了较详细的研究,为商品川贝母野生抚育打下了基础。通过测定川贝母分布的群落样地的相对优势度,应用Bray-Curtis距离系数以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等数值分类方法划分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川贝母分布的群落类型包括:锈线菊+金露梅群落、珠茅蓼群落、双腺柳群落、窄叶鲜卑花群落、毛蕊杜鹃群落、鹅绒委陵菜十条叶银莲花群落、康定委陵菜群落、毛蕊杜鹃一棱子芹群落、金露梅群落、理塘杜鹃灌丛、硬叶柳灌丛、香柏灌丛、珠芽蓼+圆穗蓼草甸等类型,并确定了其群落组成、土壤等生态特征。成都恩威集团建立2500余亩川贝母的种源基地,修建了网围栏,对采集的川贝母种子进行后熟和低温处理,并进行了中小规模的试种试验,为以后种子的生理研究及种子繁育技术研究打下了基础。对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进行了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GAP要求;并在康定县、卢霍县等地开始了对川贝母的人工抚育进行试验推广。中药品种70-80%来源于野生资源,因此,中药材野生抚育可发展成一种新兴的中药生态产业模式。川贝母野生抚育可发展成一种新兴的中药生态产业模式。野生抚育可使野生药材资源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延续而持续发展,造成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优良环境。川贝母野生抚育地是在其原有生态环境条件下,主要在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句,野生抚育川贝母药材在性状、成分保持不变。野生抚育川贝母与野生状态贝母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基本一致。野生抚育主要立足于在原有自然环境增加川贝母种群密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人为活动少,几乎无病源物污染,加之抚育地的伴生群落植物都是川贝母生长必须的,因此。无需除草及使用农药、化肥等,人工管理成本低。川贝母野生抚育地在高原草地、实施建设野生抚育基地,突破了传统的濒危药材人工种植的模式,本项目为不便农田种植、高原特殊环境生长的药材探索建立一种资源恢复更新、重建生态系统的切实可行的野生抚育技术体系,保障高原药材的可持续发展,高原中藏药材野生抚育基地建设是一项新兴的中药材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7.
人工栽培川贝母种苗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人工栽培川贝母幼苗形态进行研究,建立幼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 测定1~3 年生川贝母植株形态指标,将株高、叶长、叶宽、鳞茎高、鳞茎直径、根数与鳞茎单粒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极显著相关因子,采用快速样本聚类法(K-means cluster)进行分级.结果与结论 1年生川贝母鳞茎单粒重与株高等相关性不显著;2~3...  相似文献   

8.
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其栽培历史悠久,但在栽培过程中存在的农残高、病虫害重、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阻碍了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三七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概述了三七无公害栽培的主要环节,包括: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建立三七选地标准,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建立三七综合土壤改良措施,建立新品种选育、水光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规范栽培体系。此外,开展三七野生抚育模式、分子标记辅助三七新品种选育、建立综合的病虫害防治平台,可以有效的完善三七无公害栽培体系,进而促进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军  叶萌  赵孙才  代勇  向丽 《中草药》2009,40(Z1):273-276
目的 以1~3年生人工栽培川贝母鳞茎的高、直径和单粒质量为指标进行分级,并制定采收分级标准,为后期鳞茎繁殖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做指导。方法 在中国四川省康定恩威中藏药材川贝母人工栽培地川贝母采收期采用分层随机取样,调查1~3年生样方内其鳞茎的外观形态,用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并结合生产进行分级。结果 1年生川贝母鳞茎呈近球形,平均高为0.318 cm,直径0.303 cm,单粒质量0.029 g,分为3级;2年生鳞茎呈类圆锥形,平均高为0.59 cm,直径0.46 cm,单粒质量0.12 g,分为4级;3年生鳞茎呈类长圆锥形,平均高为0.78 cm,直径0.57 cm,单粒质量0.23 g,分为4级。结论 川贝母种子在播种后第2、3年继续萌发,导致个体数量增加;作为种源,分级指标以鳞茎单粒质量为宜。  相似文献   

10.
川贝母的资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辉  陈士林  姚辉  李西文  张艺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645-1648
概述了川贝母的来源分布、鉴定、生态学、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定技术、与川贝母品质相关生态因子的研究及其在人工栽培中的应用,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Wang YH  He ZS  Sun YX  Ma LL  Liu YL  Lin KX 《中药材》2011,34(2):183-186
目的:建立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体系,筛选出快速获取细胞团块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激素配比。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接种量、激素配比和生长调节物质等对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的影响,并比较了细胞团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定了增殖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用川贝母细胞团块进行悬浮培养,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固体培养;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市售川贝母和野生川贝母鳞茎;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最适的接种量为30 g/L,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12.
均匀设计法优选川贝母渗滤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筛选川贝母渗滤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以浸膏得率和西贝碱含量为考察指标,数据经多元回归处理,建立西贝碱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川贝母渗施提取工艺中影响效果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润时间三因素及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回归方程并结合经验,优选出川贝母渗施提取工艺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川贝母用14倍量65%乙醇渗漉7小时的条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川贝母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和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贝母中共分离鉴定了: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单棕榈酸甘油酯(2-monopalmitin,)等12个化合物.从梭砂贝母中共分离鉴定了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E-P-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 16)等13个化合物.结论:有1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川贝母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梭砂贝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川贝母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和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贝母中共分离鉴定了:β-谷甾醇(β-sitosterol,),单棕榈酸甘油酯(2-monopalmitin,)等12个化合物.从梭砂贝母中共分离鉴定了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E-P-hydrox-ycinnamic acid methyl ester, 16)等13个化合物.结论:有15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贝母属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川贝母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梭砂贝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卷叶贝母种子胚后熟的温度条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经不同温度试验证明卷叶贝母种胚形态发育早期以15℃较好,后期以10℃左右为好。5℃左右时种胚生理后熟需73~91天。  相似文献   

16.
川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婧  魏建和  陈士林  代勇  杨成民 《中草药》2008,39(7):1081-1083
目的 了解川贝母种子休眠原因及层积处理打破种子休眠的作用.方法 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生物鉴定法检测发芽抑制物;解剖种子观察层积种子种胚发育;光照培养箱发芽检测层积种子萌发温度.结果 浸种8 h后川贝母种子吸水率达80%以上;种子浸提液显著抑制白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层积处理促进种胚后熟,60 d后胚率由处理前12%增至43%;层积种子25℃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发芽温度.结论 川贝母种皮无吸水障碍;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胚形态后熟及存在发芽抑制物,属于混合休眠类型;层积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25℃发芽适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肥料追施对川贝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优质川贝母生产的适宜施肥用量,为川贝母高产和高品质药材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5年生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为实验材料,在初花期分别追施高、中、低剂量氮肥、磷肥和钾肥,分析肥料种类及不同剂量对川贝母叶片光合生理、荧光参数、主要农艺指标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分别追施不同量的氮、磷、钾肥对川贝母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影响趋势,磷肥和钾肥的追施显著影响叶宽。以单果重、单果种子总粒数、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鳞茎鲜重和总生物碱含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小区实验结果显示川贝母花期最佳追肥量分别为:氮肥20 g/m2、磷肥250 g/m2、钾肥75 g/m2。在最优的施肥用量下,3种肥料的综合品质评分为钾肥>磷肥>氮肥。结论:在花期科学追肥有助于川贝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可为人工种植川贝母施肥技术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川贝母鳞茎作为种茎对植株生长发育和药材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川贝母精细化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直径和外观形状对川贝母鳞茎进行分类,通过比较3种不同直径和2种不同外观形状鳞茎出苗后的生理指标、叶片光合光响应曲线以及总生物碱含量,分析不同规格鳞茎的差异对田间川贝母产量和鳞茎品质的影响。结果:川贝母大粒鳞茎生殖生长具有显著的优势,开花数量多且均可挂果,单颗果实质量和其他规格鳞茎所得果实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小粒鳞茎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大鳞茎。扁鳞茎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均显著高于尖鳞茎,光合效率较高,但出苗时间较尖鳞茎晚,二者生物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川贝母鳞茎表型具有多样性,相同生长年限下,直径大的鳞茎可优选用于种源繁育,较小鳞茎适宜作为商品。通过鳞茎直径及形状筛选川贝母种茎,可以同时保证其种源繁育和药材供应,为川贝母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