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方剂中金银花、连翘、生甘草、黄芩、板蓝根为核心药物组合,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为常用基础方。可应用加味导赤散联合三氧橄榄油、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手足口病,可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治疗手足口病,可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灌肠、连花清瘟胶囊等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手足口病,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94-95
目的:为保证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病历200份,从医生辨证用药、溶媒选择、配伍使用、剂量、疗程和滴速、临床应用、机体差异以及医院购药、药库养护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结果: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每个环节的工作,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整理分析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资料,概述了相关中药注射剂的功效、药理、临床应用以及疗效,以期为小儿哮喘中药注射剂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收集了1986—2009年间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相关文献,从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单味药物使用频率、经典方剂、中药静脉注射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全面总结手足口病临床体征及中医中药防治特点,同时提出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萍  许彦 《国医论坛》2012,27(3):22-22
自中药注射剂研发应用以来,在治疗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在重视中药注射剂研发和应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不良反应.卫生部及国家药监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以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都给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32例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儿童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23.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ADR以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2.3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31.99%,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占8.88%;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儿童ADR例次数最多,占88.84%,其中又以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29.51%。结论:对儿童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张喜莲  李梦  戎萍  马融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807-2809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性对策。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选用CNKI期刊库为资料来源,以1987年4月至2012年5月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不良反应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种类、例数、临床表现、相关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表现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相关因素与儿童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药物制备工艺、临床不合理用药、监管制度不完善等有关。结论:中药注射剂导致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药物质量,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严格监管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以皮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甚或危及生命~([1])。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手足口病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手足口病报道较少~([2])。笔者应用经验方促愈洗剂外洗治疗手足口病131例,疗  相似文献   

9.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儿童应用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事件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儿科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存在超适应症、超剂量、长疗程以及不合理联用等不安全隐患。并寻求有效规避客观风险因素,探讨如何正确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方法和措施,以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穿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中药穿心莲的提取物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半酯单钾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解热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高热、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手足口病、带状疱疹、轮状病毒性肠炎等.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关于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疗效显著,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近年来由于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总结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措施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使用和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患者临床上采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具体因素.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器官主要是在神经系统、胃肠系统以及皮肤系统等,造成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因素是药证不符、有着较长的应用时间、较大剂量、配伍存在失误等.结论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注射剂较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重视中药输液反应、中药注射液的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等工作能够促进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降低,对用药安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112例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等情况。结果: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高,达18.8%;60岁以上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率最高26.8%,其次为10岁以下的儿童17.0%。结论: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原因与患者、药品与临床应用有关,必须严格把控中药注射剂药品质量,临床使用时务必谨遵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强 《双足与保健》2018,(12):11-12
目的探究在手足口病治疗中联用热毒宁注射剂、利巴韦林气雾剂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3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剂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治疗中联用热毒宁注射剂、利巴韦林气雾剂,可迅速缓解其临床症状,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病重症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就近年来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中药注射剂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珂欣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中草药》2019,50(9):2219-2223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等特点,在对急重症的治疗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品种的日益增多,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加。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发现同一品种的注射剂存在明显的色泽差异现象,这是否与安全性有关联,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极大限制了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对影响中药注射剂色差和安全性的因素进行综述,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寻找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提供思路,且通过工艺改进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赵磊 《陕西中医》2014,(5):606+639-606,639
目的:探讨常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常用中药注射剂品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与结论:须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质控、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各个环节予以重视,推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引起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阐明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乐俊  王萌  朱彦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889-3898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针对于此,该文对近5年100余篇文章进行综述,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中关于不良反应成因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从生产到使用的各环节中,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以原料因素、制剂因素、调剂使用过程因素为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穿琥宁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岩峰 《北京中医》2005,24(1):56-57
穿琥宁注射液是清热解毒中药穿心莲的提取物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半酯单钾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解热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高热、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手足口病、带状疱疹、轮状病毒性肠炎等。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关于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