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缓解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8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心理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的HAMD评分及AD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康复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十分必要,这时脑卒巾后抑郁病人的今面康暂且有审兽啬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入选治疗前及1个月后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Fugl-Meyer量表的评分。结果:经1个月社区康复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提高不明显,但Barthel指数与FCA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照组提高均不明显。结论: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康复,虽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不明显,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参与社会的能力,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心身康复.方法:为了保证患者在家庭和社区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同时也使我院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延伸,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科护士主动对出院53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现有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综合模式(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内1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康复指导组(A)和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B)。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指导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干预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现代康复治疗和中药、针灸治疗,并对患者家属进行中医养生指导。入选病例分别在入选时、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运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康复指导组与针药结合康复组的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结合康复组ADL评分优于康复指导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综合模式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维持已获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另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菖蒲解郁汤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2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治疗组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细胞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菖蒲解郁汤。治疗前后采用HAMD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观察患者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HAMD、MBI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O.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HAMD评分和MBI评分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和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方法:对8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抗抑郁治疗: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 I)量表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观察组HAMD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早期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和西药组,每组92例.综合康复组采用一站式社区康复;西医康复组采用机能康复疗法;西药组仅以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中(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对3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SFMA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结果 治疗1月后,3组的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综合康复组与西药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1),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1月后,3组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结论 综合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及西药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康复疗法,尤其表现在长期疗效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再配合早期康复训练,2疗程后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对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出院后并在我院社区门诊建档的3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生活护理如一般的随访和肢体按摩,康复组给予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如持续的规范康复训练、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指导前后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的规范康复训练、个体化的心理护理能使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心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西医康复组及西药组各92例,综合康复组采用一站式社区康复,西医康复组采用机能康复疗法,西药组仅以西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干预中(1个月)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进行认知功能检查,采用汉密尔顿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法进行心理状态测评。结果治疗1个月后各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综合康复组与西医康复组相近,二者的改善均优于西药组;治疗3个月后综合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西医康复组,二者又均优于西药组。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及西药疗法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改善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尤其表现在长期疗效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路优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4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治疗组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细胞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给予路优泰,每次300mg2次/d治疗.采用HAMD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抑都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HAMD、MBI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8周的HAMD评分和MBI评分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结论:路优泰对卒中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作用,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晚期康复组各40例。早期康复组患者为发生卒中后抑郁1周内的患者,晚期康复组患者为发生卒中后抑郁6个月后的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晚期康复组HAMD评分下降幅度和ADL评分上升幅度小于早期康复组(P〈0.05)。早期康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晚期康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早期康复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P〈0.05)。结论:通过神经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影响,并探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Fugl—Meyer、Barthel,MMSE、IADL初评后进行康复训练,6个月后作功能末评。对照组患者作上述功能初评,6个月后作上述功能末评。结果:干预组经康复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MMSE、IADL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检验显示:干预组IADL末评与Barthel指数、MMSE初、末评相关;与IADL初评相关。对照组IADL末评与Barthel指数初、末评相关;IADL初评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干预组引起脑卒中患者IADL功能最终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arthel指数初、末评,IADL初评。对照组引起脑卒中患者IADL功能最终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IADL初评。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提高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社区康复中,如能注重患者的认知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社区康复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对患者功能独立性的提高起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2例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元显著性(P〉0.05);治疗1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计算机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73例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随机分成计算机组(n=38)和对照组(n=35)。计算机组采用计算机软件指导康复训练,1次,天,2小时/次,每6天休息1天;对照组由康复治疗师每2周进行1次家庭康复指导。疗程为3个月。用Fugl-Meyer、MBI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组内评分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组间评分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计算机辅导和康复治疗师定期指导均能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2.利用计算机辅导替代康复治疗师定期指导来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存在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天门手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施行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加用开天门手法治疗与帕罗西汀常规剂量口服,对照组单纯予帕罗西汀常规剂量口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定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优于对照组(P〈0.05)。①抑郁状态: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量评分明显改善(P〈0.05)。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也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开天门手法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况,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米氮平组和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给予益心舒胶囊联合米氮平,米氮平组仅给予米氮平,对照组给予安慰荆胶囊。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Barthel指数(BI)评价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临床抑郁疗效为40%、95%、1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HAMD、SSS、BI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AMD、SSS、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亦兰 《中医药导报》2010,16(7):126-12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对94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综合的心理干预,连续治疗3个月,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定,ADL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肢体恢复功能状况.在研究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HAMD、ADL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与躯体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治疗;综合康复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推拿、理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综合康复组、Fugl—Meyer积分和MBI积分的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