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入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日趋增多 ,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为许多疾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但随着中西药的配伍及中西药复方制剂的日益增多 ,中西药的合理联合应用 ,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深入研究中西药联合应用规律和药物间的相互关系是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关键。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文献报导、结合临床略述管见 ,以供同道之参考。1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基本原则中药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天然药物 ,其汤剂更是成分复杂 ,但它同西药一样具有疗效与毒性的两重性 ,众多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于…  相似文献   

2.
植洁文 《光明中医》2013,(11):2411-2412
临床上中西药联合运用治疗疾病的现象愈发普遍.本文通过分析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理论,以及联合运用的优势与配伍禁忌,为合理使用中西药治疗疾病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西药联合应用在临床方面日渐普遍,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合理的中西药联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显示出了中西药联用的最大优势,然而并非所有的中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都可以达到该目的。为探讨中西药联合用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总结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不合理配伍及存在的风险,探讨配伍禁忌出现的原因,有效的规避用药不当带来的风险,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对中西药联合应用利弊琐谈牛玉芬(河北省直机关第二门诊部050051)中药的应用发展很快,中西药联合应用日益增多。合理的应用可以收到单一中药或单一西药不能获得的治疗效果。但应用不当,则会引起副作用。l中西药联合应用之利在临床上中药和西药合理的配伍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新近研究的文献资料,就降压的单味中药、常用的降压中药制剂、中西药联合应用及其有关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指出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P-糖蛋白介导的中药-化学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珅珅  刘安丽  周倩  单兰兰  范思邈  李遇伯 《中草药》2017,48(15):3189-3197
中西药联合应用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中药作用持久温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节的特点;化学药起效迅速,具有靶点明确、途径单一的特点,二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协同增效、降低毒副作用。P-糖蛋白是一种能量依赖型的跨膜转运蛋白,其介导的外排效应是药物传输的重要靶点。对P-糖蛋白的诱导或抑制作用是中西药联合应用时产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从P-糖蛋白水平对中药与化学药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揭示P-糖蛋白在中西药联用中的作用,为临床中西药联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0):903-903
目的:加强提高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中药质量的研究,建立符合中药研究特点的现代化技术平台。征文内容:1、中成药的合理应用;2、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3、中药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与防范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用药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方法:统计分析某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西药联合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某院发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有107件,轻度、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分别为60件、27件和20件。其中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重度不良反应占比最高。年龄小于12岁者有29例,占27.10%;18~50岁25例,占23.36%;大于55岁占49.53%,易发生不良反应的多为幼儿和老龄人。结论:西药联合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但临床应加强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的监督管理,高度警惕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对象以及使用方法,以有效降低药物联合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中西药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普遍现象,其相互作用与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新增方向——中西药联用的临床基础研究,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单独提出中药/中西药联合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方向。《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摘要数据显示[1],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 45.01%,城市为 42.61%,经济负担日渐  相似文献   

11.
周莹莹  张琼  张迁  郭顺 《陕西中医》2022,43(2):265-268
手部湿疹(HE)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缠绵难愈等特点。近期研究表明中药外洗法治疗手部湿疹的疗效颇佳,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联合其他中医疗法或西医治疗。因此就近年来中药外洗法治疗HE的研究进行概述,从而为临床治疗HE提供新的方法与选择。通过总结文献资料来阐述HE的基本病因病机,中药外洗法用治HE的理论基础,及近年来中药外洗法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HE的临床研究概况。研究发现单用中药外洗法治疗HE疗效确切,联合其他中西医疗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中药外洗法治疗HE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降低复发率,联合其他治疗还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宇燕 《光明中医》2014,29(2):408-415
目的 了解儿童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状,对儿童中西药合理联用进行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儿童用药更加安全、合理、有效.方法 通过抽查山西省儿童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月的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儿科门急诊处方及住院病例,并对其联用的配伍方式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 在该院7165张处方中,儿童中西药联用的处方有2313张,所占比例为32.3%;联用处方中涉及的疾病有40多种,联用的配伍方式有326种.查阅相关文献后得出,合理配伍的有96种,占联用配伍方式的29.5%;不合理配伍的有63种,占联用配伍方式的19.4%.结论 该院的儿童中西药联用广泛,应用形式复杂,不合理配伍较常见,需加强临床中西医师和药师对儿童在中西药临床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认识,重视儿童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研究工作,从而使儿童能更加正确合理使用中西药.  相似文献   

13.
压力性溃疡,又称“压疮”“褥疮”“席疮”,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有关。中医药疗法对于压力性溃疡的研究源远流长,常以外用中药(单方或复方中药制剂外敷,或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该病,临床研究也证实外用中药治疗压力性溃疡具有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操作方便的特点,在此对外用中药治疗压力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为外用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为充分了解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该研究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药物种类分析,发现西药以还原性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79例(支持度为34.61%),中药以甘草酸二胺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58例(支持度为34.56%),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甘草酸二铵合并还原型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8 607例(支持度为25.09%);按药物作用分析,中药、西药均以降酶类药物使用比例最高,中药降酶药物使用者10 983例(支持度为27.01%),西药降酶药物使用者9 595例(支持度为23.59%),中西药物合并用药以清热利湿类药合并降酶类药使用频率最高,5 621例(支持度为13.8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清热利湿类药物合并西药降酶类药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中西联合用药方案,中药清热利湿类药合并西药降酶类药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三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临床中西药联用治疗疾病的优势与禁忌进行分析,为中西药在临床的联合应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西药联合用药中,中医药一直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为了证明中药的精准定位,研究者应当采用多维度的设计,解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问题。本文以上市后药品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疗效评价精准定位为例,对四维度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设计思路予以介绍,探索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价值。首先,从HIS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中发现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然后使用系统评价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了验证,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疗效机制,发现二者联合用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着共同的信号通路,有疗效增强和相加作用。最后,在前期3个维度的研究基础上,采用PRCT优效性试验设计,以血栓弹力图的检测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验证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期本范例为中药药品上市后疗效评价精准定位提供范例,供临床科研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且被实践证明较安全有效。近年来,认识到服用西药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更多的人转向对中药的关注和使用。由于中药是天然产物,除明确标明有毒性的如砒霜等,大多数即非传统毒性中药被大众误认为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然而,研究发现,临床应用中非传统毒性中药的毒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中药肝毒性问题。相关研究发现,非传统毒性中药肝毒性与个体基因多态性以及体质密切相关。在查阅和分析大量有关中药致肝毒性文献及报道的基础上,该文旨在从临床应用角度探讨传统非毒性中药肝毒性产生的原因及机制,以期能够为中药的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新思路并指导中药临床的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药外敷联合西药对比单纯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4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文献,纳入中药外敷联合西药对比单纯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外敷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比较,在治愈率[OR=2.47,95%CI(1.94,3.14)]、总有效率[OR=4.15,95%CI(2.88,5.99)]和不良反应[OR=3.60,95%CI(1.30,9.98)]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目前国内研究显示中药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更好的疗效,但须注意预防相应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中西药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药合理联用与配伍禁忌等阐述了中西药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并评价中成药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差异和在不同评价指标间的治疗优势。方法: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主流医学数据库检索中成药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以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作为评价指标,并选用GRADEpro软件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估,GeMTC和Stata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随机对照试验和22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脉通贴散联合芪参益气滴丸和常规西药、解毒通脉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较好;心痛舒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于改善心电图疗效较好;解毒通脉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养阴活血颗粒联合常规西药对于硝酸甘油减停率效果较好。结论:心脉通贴散、芪参益气滴丸、解毒通脉胶囊、心痛舒胶囊、养阴活血颗粒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同评价指标中具有一定治疗优势,但因受到文献质量限制,今后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