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肝郁气滞证及肝火炽盛证患者双手六部脉进行脉象描记与分析,揭示其脉象信息特征,探索病因病机、证候与脉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诊脉三部九候方法,分另对34例肝郁气滞证、28例肝火炽盛证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进行寸关尺六部脉象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描记,并运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分析方法.结果:62例患者中有42例脉象出现独异或多部协同变异,其中肝郁气滞证组以弦脉或其变异类型(缓慢、圆钝的负向波)为主,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0.6%;肝火炽盛证组以弦数、滑数脉及变异类型(较快、高尖负向波)为主,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4.3%.结论: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仅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初步揭示肝都气滞证和肝火炽盛证的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病因病机、证候的相关性,为该类证候的中医客观诊断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情志病证病机规律的古医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情志病证古医案的病机规律。方法以1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病种分布、病因、症状、病位、辨证及证候分布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病机理论认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病因以情志诱发为多,单一情志因素则以怒最多;症状中常见20种,其中8种为躯体症状;病位在脏以心、肝、脾为多,在腑则多为胃和胆,奇恒之府则以脑多见;证候类型出现频次最多是肝郁脾虚证(53次),其余依次为:肝火犯胃证、肝火炽盛证、惊恐伤神证、肝脾气血两虚证、肝脾气滞证、痰气互结证、忧伤神气证、肝旺脾虚证、心脾气血两虚证。结论情志致病以气机不畅为中介,导致脏腑损伤,其中以肝、心、脾三脏损害为多,病变初期多见实证,而后渐延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的病机规律。  相似文献   

3.
女性肥胖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静铭 《四川中医》2007,25(1):27-28
从肝与气机、肝与脾胃、肝与肾、肝与气血冲任的关系论述女性肥胖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密切联系,说明女性肥胖从肝论治的重要性。女性肥胖在针灸治疗时应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脾不调、肝郁血瘀、肝肾阴虚进行辨证施治,这样才能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贺进波 《河南中医》2011,31(6):625-62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胃运化功能的正常,有赖于脾升胃降的协调平衡;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重要条件。故应从肝论治,临床可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两个证型,分别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和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之。  相似文献   

5.
罗伟生教授认为胃脘痛,病位虽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临床发病以脾虚为根本病因,以气滞、血瘀、寒邪、湿热等为标,根据不同的病因,可分为肝气犯胃、瘀血停胃、寒邪客胃、湿热中阻、饮食伤胃、脾胃虚寒等证型。临床上多见肝气犯胃型,肝气犯胃又可分为肝郁气滞与肝郁脾虚两类,故治疗胃脘痛,罗教授主要以调理肝脾为主。肝郁气滞当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脾虚当以益气健脾,疏肝和胃。并在治疗上独创七方胃痛散,辨证治疗各类顽固性胃脘痛。罗教授强调治疗胃痛一定要分清虚实寒热,在治疗上要因人而异,调和气血阴阳,最终才能达到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胃和自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梅核气主要辨证分型及不同分型的用方规律。方法:查找古今文献,选出符合标准的医案,整理每个医案中梅核气的症状、治法及方药,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并分析。结果:梅核气的辨证分型包括痰气互结型、肝郁气滞型、肝郁化火型、气滞血瘀型、肝胃不和型、肝肾阴虚型、痰湿蕴结型、湿热互结型、正气虚弱型、肾阳亏虚型,并据此遣方用药。结论:梅核气病机复杂,并不局限于痰气互结,临床上如遇此病应辨证论治,方可起效。  相似文献   

7.
郑教授认为,癌症病机以瘀毒互结为主,除此之外,还有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湿热结毒、肝阴亏损等。郑教授在临证辨证中,灵活运用慈丹胶囊治疗各类癌症,均取得较好疗效。文章取郑教授临床三例医案,仅就肝郁气滞型肝癌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是其发病的中间环节,主要病机为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失阻、肝郁脾虚.四逆散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用之效果卓然.  相似文献   

9.
张喜德教授治疗脾胃病时既重视个案的特有病理特点,也重视脾胃病的共有病机,即脾胃升降失职,从而确立治法方药,常常获效。以痞满、呃逆、腹泻三则临床医案为例,痞满案证属肝脾不调、胃阴不足,治以调和肝脾、养阴和胃。呃逆案证属胃阴不足、脾虚气逆,治以健脾养阴、和胃降逆。慢性腹泻案,证属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治以调补脾肾、疏肝解郁。其治疗用药在辨证基础上,重视调理气机,顾护中气,可为临床辨治脾胃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朱丹薇 《河南中医》2014,(12):2504-250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基本病机为肝郁犯胃、脾胃升降失常。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分别选用四君子汤合香砂枳术丸、柴胡疏肝散、连朴饮、理中丸、半夏泻心汤为主方予以治疗。该病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法,健脾和胃法,辛开苦降法,健脾燥湿法。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属"便秘""腹痛""泄泻""郁证"等范畴,病位在肠,病机是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受阻,湿热阻滞于肠发生泄泻、腹胀等;肝气郁结,脾胃功能受损,影响水湿运化,脾胃虚弱是发病根本,肝气郁滞为次;肾阳受损,脾阳无以温补亦可导致。辨证论治,分为肝脾不和(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汤、脾虚肝旺-痛泻要方合四逆散)、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和七味白术散、脾肾阳虚-四神丸加温脾汤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参数变化的特点,为抑郁症临床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导,并为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组、肝(气)郁化火组、肝郁脾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痰气互郁组,采用脉象仪DDMX-100(上海中医药大学自主研制)对抑郁症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脉图测试,采集患者桡动脉(寸口)的脉象信息,并运用脉图参数评估抑郁症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分析其变化特点和规律。结果抑郁症患者PHZS(Vh/Vt)值升高,且各组PHZS值均高于正常组;痰气互郁组Vt值降低;肝郁脾虚组Vh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痰气互郁组。结论脉图参数和植物神经功能参数可作为抑郁症的诊断和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学的"面尘""黧黑斑""肝斑"等疾病的范畴,传统多认为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郁气滞、妇人经血不调等有关。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医家对黄褐斑的有了更加全面与深刻地认识,现普遍将黄褐斑的病机责之于肝、脾、肾和心、肺功能失调以及气滞血瘀痰湿等有关,亦可见肝肾阴虚、脾虚肝郁、心脾血虚等脏腑兼见证。现通过概述黄褐斑的脏腑辨证治疗,分析其病因病机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提供更清晰的临床思路,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的临床症候特点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临床观察200例SID儿童的临床症状、舌质、舌苔、脉象的变化根据中医的辨证原则进行辨证分型.结果:SID儿童根据症状可分为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脾虚肝旺、肝火炽盛、痰火内扰五个证型;其中肝肾阴虚型最多,其次脾虚肝旺型;肝肾阴虚型、脾虚肝旺型分别与其他4型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ID儿童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统一辨证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案 ,临床调查原发性肝癌 2 0 6 0例。结果表明 ,原发性肝癌病机复杂 ,其常见证候分布依次为肝血瘀阻、脾气虚、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肝阴虚、肾阴虚等 ;肝癌各期的证候分布互有异同。研究结果提示 ,肝血瘀阻、脾虚气滞是肝癌的根本病机 ;肝癌的特点是肝脾同病 ,治疗应肝脾同治  相似文献   

16.
张兰教授认为黄褐斑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从肝、脾、肾论治,肝郁脾虚逍遥散加减,肝郁肾虚四逆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有斑必有瘀,张师以经典方为主,随证加减补血活血之品,临床疗效显。  相似文献   

17.
略述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诊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多发性传染性疾病,本文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分析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对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湿邪困脾型、肝郁脾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肝肾阴虚型肝炎提出了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发病率高,停药后易复发。周福生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早期常以肝郁气滞为主要表现,肝郁致胃脘积热或湿阻为多,为实证;疾病久治不愈致耗气伤阴、肝郁脾虚、阴虚等虚实夹杂证。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致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以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邪实为标,而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本病当以健运脾胃,调畅中焦气机为大法。临床四诊合参,加减运用其经验方,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显著,远期疗效较为可靠,有效地降低了本病的复发率,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王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其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有经验。根据临床观察,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机总由气机升降失常,具体病机可概括为:胆胃不和,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气滞血瘀五个方面。采用辛开苦降、虫类搜剔、相反相成等方法,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1):13-14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疼痛,痞闷不适,饱胀感,并伴有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纳呆,胃中灼热,或嘈杂,大便秘结或溏泻等症状的常见病,多发病。从病因而论,主要有病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3个方面,就病机而言,3种病因殊途同归,均能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利“不通则痛”。1辨证施治胃脘痛的辨证,主要辨清是病邪,(寒,热,湿,食,瘀)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是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等),还是虚症,(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是属气滞,还是血瘀几个方面。治疗是以止痛为临床通用的方法,但要审证求因,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