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欣  王冰  秦林 《山东中医杂志》2009,(12):827-828
二陈汤中配伍乌梅,多认为是取其酸收润燥之性。但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方的用药规律,发现乌梅是祛痰止咳的配伍常用药。乌梅敛肺而不敛痰、生津而不滋腻,可佐制温燥以"减毒";其长于止咳化痰,又可协助祛痰而"增效"。二者兼论,方能全面体现出乌梅在二陈汤等祛痰方中的双重配伍价值。特别是针对后世"用二陈而畏乌梅"的局面,尤其应当强调:乌梅为二陈汤中的有效药物,不可随意舍弃。  相似文献   

2.
<正> 本病系以小腿部沉紧、麻胀等感觉异常为主症,以动无静有、昼轻夜重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见于老年、贫血、妊娠、肾衰及糖尿病患者。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多属肝阴不足、血虚夹瘀。乌梅桂枝新加汤即《伤寒论》桂枝新加汤加乌梅而成。乌梅,《神农本草经》谓:“除烦、安心、止肢体痛。”其味酸以柔肝,具有养血柔肝安神、荣筋舒络止痛之效;对本病既能缓解肢体痛、麻、胀  相似文献   

3.
大道至简     
<正>痰古作淡,淡、澹通,澹,水动也,故水走肠间,名为淡饮。今之痰者,古之云涕、云唾、云涎、云沫是也,或称为饮,如膈间支饮是也。痰字训为胸上液者,实非仲景之旨,然遂为千古之定名,顾鲜能知其义之异者,吾故表而出之。——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内因类·痰涎》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禀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若平日并无此证,又非夏秋暑月,而无端盗汗者,宜四物汤加龙骨、牡蛎、浮小麦、北五味之属,以养其阴。无端自汗者,宜四君子汤加北五味、牡蛎,以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在心血管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玺 《国医论坛》1998,13(2):19-21
温胆汤在中医治疗中属和法范畸,具有调和脾胃之气,宣畅气机之效。临证,不论何型冠心病,凡舌苔腻者,可用萎薤温胆汤加味治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均存在着心肺气虚这一基本病机,标实主要表现在痰浊阻抗或痰热壅肺,可用生脉曙胆汤加味治之;病毒性心肌为其病本为心气不足,慢性者多见痰热或温热阻滞,故可用参刺温胆汤加味治之;高血压各湿热所致者,可用秦钩温胆汤加味治之。  相似文献   

5.
介绍赖新生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赖新生对该病病因病机认识概括为内燥为主、脏腑失养,肝肾为要、病及多脏,阴虚燥热、久必夹瘀,治疗上针药并用,中药以滋补肝肾、生津活血为主,兼多脏腑辨治,调理气血,并应用"通元针法"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使之阴阳平衡,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之特点,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而临床又以自汗、盗汗极为多见,且常以主证或兼证出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古人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治自汗常宗实表补阳,治阴虚多循降火滋阴。然以余观之,自汗亦有属阴虚者,盗汗亦可见阳虚者,且致汗原因颇多,不仅阳虚、阴虚,且血虚、血淤、痰、湿、邪在半表半里皆能令人汗出。然自汗属阴虚者,盗汗属阳虚者,  相似文献   

7.
介绍徐经世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干燥综合征是以肝肾阴虚为本,肝失条达,肝郁脾虚,气血运行不畅,津液失于输布,不能上荣头面,脏腑筋脉失于滋养,而致发病。内燥是本病的基本致病因素,肝肾阴虚是病机关键。治以滋养肝肾、养阴清热之法,临床常用二至丸合一贯煎加减治疗;同时强调患者饮食总体应甘凉滋润,多进食滋阴清热生津之品。  相似文献   

8.
总结戴安伟教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经验。戴教授认为,放射线是热毒之邪,易耗气伤阴。放射性肺炎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总属气阴两伤,兼有热毒、痰浊、血瘀。治疗以益气养阴、清肺化痰、解毒活血为大法。临床分为4型辨证论治。阴伤肺燥证,治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气虚血瘀证,治以补肺益气,活血化瘀,方用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痰热郁肺证,治以清热解毒,清肺化痰,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毒热炽盛证,治以清热解毒,宣降肺热,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并自拟黄芪三参饮专方专治,疗效颇佳。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病因病机、中药内治、针灸治疗等角度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的进展。笔者分析认为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错综复杂,阴虚贯穿始终,同时可兼夹燥、热、痰、瘀、毒、虚等证,临床中药治疗以滋阴润燥为主,疗效较好。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在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 二陈汤为治痰之总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通用数百载,愈疾甚广。其用药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乌梅1枚,生姜5斤,粗散煎服。然后世多将方中乌梅弃而不有,实为憾事,试谈用之之理。乌梅酸湿,无毒,入肺肝脾经及大肠经,收敛,生津,止渴,利筋脉云痹,驱蛔止痛并能软坚。多以治燥渴,肺虚,久泻,蛔厥诸症。有实邪者,恐酸之束邪气而戒之,何以用于燥湿祛痰剂中其理有如下几方面。首先,乌梅在方中用量极少,取其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相反相成,有散有收,既可兴肺之开阖,又有欲劫之而先聚之意。此聚疾使之散面非束邪也。  相似文献   

11.
治"肺"方剂常将性能、作用趋势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鉴于肺病证发病主要为肺气的升降、开合、散收运动失常,其组方配伍多升降并用,散收同施;外邪极易伤肺,痰常为肺病证发病的"夙根",故表里同病之证,遣药自当表里并治;肺的解剖特点与生理特性,决定其用药攻补不能太过,是以临证组方常合补泻于一方;肺喜润恶燥,故于肺燥阴虚夹痰之证,用药又宜润燥结合。相反相成配伍法在肺病证方剂中既可单独使用,也能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上热下寒证是指热邪在上、寒邪在下,致使阴阳不交、升降失常的证候。其本质是人体阴阳之气不相交会融合,阴阳失衡,导致寒热集于一身分居上下,属复杂矛盾证候。本篇文章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辨析阐明上热下寒证候临床诊治。中土受邪、枢轴不运者,治以健脾和胃、升降气机、清上温下,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可辨证用之;厥阴为病、风夹寒热者,治以敛肝息风、和肝安胃、清上温下,乌梅丸恰为合拍;枢机不利、胆热脾寒者,治以和解枢机、清胆温脾、畅达三焦,柴胡桂枝干姜汤与之方证相应;下焦阳虚、气化无权者,治以温补脾肾、温阳化气、润燥生津,可予栝蒌瞿麦丸;正虚邪陷、肺热脾寒者,治以发越郁阳、清肺温脾、虚实并治,麻黄升麻汤治之。研究《伤寒杂病论》上热下寒方证的证治规律,灵活掌握其辨证及方药配伍,目的是为临床治疗复杂矛盾证候提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口眼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眼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证”范畴。阴虚虽为其本质,但亦有兼阳虚之候者。本文从内燥、阴伤、阳虚三方面加以论述。治疗以润燥护津、滋阴生津、益气布津为法。  相似文献   

14.
乌梅,味酸性平,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痛、止痢之功效。其临床效用随配伍而各异,取其以酸收之,以酸缓之,以酸补之,当慎思明辨,不致混淆误用。笔者临床对乌梅的效用稍有一得,兹琐志之。缓急止痛乌梅配甘草,治胃气痛,先敛肝气则胃不受制而痛止。乌梅伍入芍药甘草汤中,能缓肝急,可解“不荣”之痛。乌梅与桂枝、附片、细辛、吴萸等相配,能除  相似文献   

15.
陈莉 《江西中医药》2006,37(2):39-39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笔者跟随导师周士源在临床中发现运用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属阴虚夹痰者。具有比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存津液"的理论体现在据证识津伤程度、祛邪需防伤阴津、配伍用药以生津、煎服方法需护阴4个方面。干燥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存津液的方法可概括为:泻热育阴法治阴虚火旺型"三干"症、酸甘化阴法治久亏之阴虚者、滋阴润肺法治伴见皮肤损害者、滋阴润肠法治伴见便秘者、益气生津法治伴见肺气虚损者、养血布津法治伴见雷诺现象者、和调枢机法治伴见神经官能症者、温阳化气法治津液不布之干燥者、祛瘀存津法治伴见瘿瘤结块干血痨者等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慢性咽炎以咽部微痛感、干燥感、异物感为主要症状。多由阴津湿阻、虚火上炎 ,熏灼咽喉 ,肌膜失养 ,久之形成慢喉痹。若证属阴虚痰热互结 ,治宜清肺利咽养阴补肾 ;证属脾虚痰热互阻咽喉 ,治宜健脾渗湿 ,散结消滞  相似文献   

18.
邓颖萍 《北京中医药》2010,29(5):339-34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并伴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属于中医燥痹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阴虚致燥为主要病因病机,以养阴润燥为治疗大法,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出现既有阴虚内燥,又有水湿停滞的阴虚恶夹湿证,治疗必须燥湿同投。董振华教授师从于著名中医祝谌予,在治疗干燥综合片方面经验丰富,本文对其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中医理论进行了探讨,对脏腑分型辨治及用药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阴虚热淋     
阴虚热淋者,系素体阴虚之人而病淋,或淋证久用通利之剂耗伤阴液,淋证始终不解者。既然名之曰淋,淋证之症状及湿热蕴结下焦之病因当然存在,其不同者,必见心烦不得卧,或潮热,五心烦热,咽喉干燥,舌起裂纹,或舌红无苔,或苔少而干,脉细数等阴虚之象。张仲景《伤寒论》中治阴虚而水、热蓄积下焦,立猪苓汤以育阴利水;使阴液复而水热散,确能收到双全其美之功。因此,仿猪苓汤旨意立滋阴通淋之法,用治阴虚热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5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属中医中风范畴。凡中脏腑者,以急则治其标,在用西药的同时,酌服辛凉开窍、镇肝熄风和固脱之剂。病情稳定后或中经络者分型论治:一、阴虚型,治以养阴益胃、生津润燥法,用中风2号方;二、痰湿型,治以豁痰化湿,活血化瘀法,用中风1号方,三、气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化瘀行滞法,补阳还五汤化裁。经治结果:基本治愈53例,明显好转和进步者84例,自动出院6例,恶化死亡8例。总有效率为90.71%。住院最短一天,最长147天,平均20.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