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2.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3.
莫芳芳  高思华 《中医杂志》2012,53(20):1711-1713
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和前人治疗经验的总结认为,肺病多导致便秘、泄泻、痢疾、脱肛、腹痛腹胀、痔疮便血、肠痹等肠病发生;肠病多导致喘证、咳嗽等肺病发生.通腑是肺病治肠的主要手段;理肺、润肺、豁痰是肠病治肺的重要手段.分析发现,在病因特点上,热、燥、寒邪影响肺或大肠,多易发生肺病传肠,或肠病传肺,说明肺与大肠二者有着共同的病因易感性,可反证肺与大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病机传变特点上,导致肺病及肠与肠病及肺的内在病理机制是一致的,表明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是实现肺与大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途径,反证了肺与大肠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与大肠主传化糟粕、主津二者相互对应,息息相关.在治疗特点上,通腑、理肺的肺肠互治可反证肺与大肠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同时也证明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对临床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不足,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临床多以肺系和大肠系疾病为多.根据<灵枢·本输>[1]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常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付琳 《光明中医》2023,(3):549-551
脏腑表里理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通过医案举例,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强调该理论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得出应用此理论在辨证论治肺系、肠系相关疾病时,脏腑同治较脏病治脏、腑病治腑收效更佳。总之,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临床疾病治疗肺系、肠系疾病扩宽了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一脏一腑,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上互相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笔者在临证治疗中通过脏病治腑,腑病治脏。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如下: 1 痰热咳喘通腑泄热叶某某,男,65岁,1984年4月7日初诊。自述有咳  相似文献   

8.
朱启勇教授结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机总属痰热壅肺、腑气不通,临床上常用宣白承气汤加减以清肺定喘、泻热通腑,此种"脏腑合治"的诊治思路,颇具特色,亦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便秘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基本病机为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治疗时使用下法有一定效果,但易致诸多的不良反应。依据"肺降肝升,肺与大肠相表里"等整体观念提出"欲降先升"理论。强调胃肠气机不畅是便秘之本,肝气郁滞是便秘之因,肺气不宣是便秘之基;即欲使大便畅通下行,必先宣通肺气,疏肝解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加用桔梗、杏仁、枳实、厚朴以起到"下病治上、腑病治脏"之功。  相似文献   

10.
顾维明 《陕西中医》2001,22(11):703-704
通腑法是运用药物荡涤胃肠 ,通泻大便 ,引邪外出 ,推陈致新 ,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异病用通腑法为中医学整体辨治独特之处。余临证注意运用通腑法治疗急症 ,常获良效。现结合个人的粗浅认识 ,谈两点体会。   1 哮喘便秘泻下最宜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肺气的肃降 ,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 ;大肠传导功能正常 ,则有利于肺的肃降若大肠实热 ,腑气不通 ,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 ,此时 ,须用泻下通腑法 ,使腑气通畅 ,痰火下泄 ,方可使肺气通利 ,喘咳得平。如曾治一中年男性病人 ,素有哮喘病史 ,3 d前哮…  相似文献   

11.
王仲霞 《北京中医药》2006,25(7):438-440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本文试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内分泌物质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机理研究,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研究探讨,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仲霞  刘汶 《北京中医》2006,25(7):438-440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认识也日趋深入。本文试用现代医学理论从胚胎发育、气体排泄途径、内分泌物质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公共黏膜免疫系统方面进行机理研究,并用中医理论从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并治的治则方面进行临床研究探讨,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指导,肺肠表里相关疾病的证候特征。方法: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系肠系疾病临床文献,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其症状、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肺系疾病和肠系疾病,在症状上,往往是肺系与肠系症状并见。肺系疾病最常见的证型是痰热壅肺,肠系疾病最常见的证型是肺气亏虚,病位因素涉及最多的脏腑都是肺和肠。在病性因素中,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病理因素是痰和热,肠系疾病最常见的因素是气虚。结论:肺肠表里相关疾病,证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之处。肺与大肠的关系实质就是表和里、脏和腑的关系,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是其在治疗上相互为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洪耀 《国医论坛》2000,15(4):15-17
脏腑相合是中医藏象学的内容之一,肺与大肠相表里自《难经》释疑后,一直奉为圭臬,无人质疑。本人不揣浅薄,现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从脏腑相合的一般规律,对肺合大肠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不合经旨之处,还望同道批评指教。1 脏病治腑从《内经》提出脏腑表里关系的经络联系后,该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至汉末张仲景时,即正式提出了脏病治腑的治疗法则,《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所得”即所合之腑之意,渴为肾脏之病,以猪苓汤利膀胱之水,而达到泻肾脏病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食管之腑的概念,讨论了食管与肺在位置、生理、病理及证治诸方面的相关性,认为在表里关系上,肺与食管相匹配较传统的肺合大肠理论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试论通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进  赵长鹰 《陕西中医》2006,27(11):1452-1453
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肺气失宣发肃降,出现咳、喘、咯痰、咳血等症状;肺系受邪日久,通调水道失职,产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治疗上除常规用宣肺、清热、化痰等法外,疏通肠腑,因势利导,使邪有出路、肺之肃降功能恢复,则诸症自除。兹将通腑法在肺系疾患中的临床运用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1立法依据肺属脏,大肠属腑。肺居上,大肠居下。《灵枢》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可见,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17.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肠痹”一门。为医案分门别类的华岫云在本章末阐明其义:“肠痹本与便闭同类,今另立一门者,欲人知腑病治脏,下病治上之法也。盖肠痹之便闭,较之燥屎坚结,欲便不通者稍缓,故先生但开降上焦肺气,上窍开泄,下窍自通矣。”叶氏用及此法,有4处提及乃受丹溪之启发,如在“夏,二十”案中讲:“丹溪每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即肺与大肠为表里,在下之腑病,气机不利所谓痹,以致大便闭结,可宣降肺气来治疗。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肺系"理论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指导临床针灸、方剂的同时也对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肺与大肠都具有粘膜表面积大、菌群丰富、免疫反应多变的特点,而"异病同治,肺肠合治"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其理论研究亦是方兴未艾。大肠者,传道之腑。大肠除传导有形之糟粕外,还与传导机体内部的信号有关。文章在"传道"生理消化过程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对"大肠者,传道之腑"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传递免疫信息特点做一新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互络属,生理上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协调,进而在疾病方面也相互影响。对于肺系或肠系疾病的治疗,历代医家遵循"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多采用肺肠同治之法。同时,受到《伤寒论》中诸承气汤的启发,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化裁出诸多承气汤类方。其中尤以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载宣白承气汤为首,是肺肠脏腑合治的代表方。凡证属痰热蕴肺、腑气不通者,均可用本方或其加减方,使腑气得通,肺气得以宣降,达肺肠合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涂福英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华 《河南中医》2007,27(6):19-20
涂福英教授系第二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厦门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其治疗胃肠病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2 a,收益非浅,特将其治疗老年性便秘经验介绍如下。1分辩病位病性,重视脏腑辨证涂老认为老年性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由于老年人脏腑多虚弱,常与肺、脾胃、肝及肾脏关系密切,病情多虚实夹杂。治疗上非单纯通下,临证需根据五脏相关、脏腑相连、阴阳互根理论,标本兼顾,详辨脏腑虚实,方能取效。1.1治肺通便肺主气,主宣发肃降,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化糟粕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若大肠痰浊湿热糟粕壅塞,腑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