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肺与大肠的结构基础和生理病理关系两方面为“肺病治肠”理论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六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肺病治肠”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应用通腑护脏法治疗肺系疾病,以达到腑通气利,邪去而元气自复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  相似文献   

3.
陶汉华以辨治内科杂病而著称,临床以脏腑辨证为主,从脏腑本身出发,以则统法,以法立方,把握病机,随症增损。陶师于肺病临床治法归纳为理肺气、调肺血、温肺阳、滋肺阴、清肺热、消痰饮、理肠腑、通肺窍八法,以八法为代表统领诸方,更切病机,适于临证。  相似文献   

4.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及难治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现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与肠、肺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中医药在便秘方面的研究,结合“肠病治肺,肠肺同治”的便秘治法理念,探析“通腑理肺法”治疗便秘的理论依据,并且列举案例1则,为慢性功能性便秘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相关的特色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文章从肺对大便的调节作用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在生理、病理和治疗上的相互影响.肺主要通过对气机和津液的调节两个环节影响着大便,由肺病所致的大便异常,无论便秘或泄泻,均可从肺论治,此法称为“肠病治肺”.“肠病治肺”的具体方法如宣肺肃肺理肺气、补益肺气、补益肺阴等.  相似文献   

6.
张白雪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08-1010
便秘病位在大肠,但与五脏均有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的络属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紧密联系.肺为水之上源,肺疏布津液以润肠;肺主一身之气,肺宣发肃降以调大肠腑气.肺气虚则大肠推动无力;肺津亏则大肠燥而秘结;肺热盛则火移大肠耗伤津液;肺气不畅则大肠壅塞.故便秘可从肺辨治,通腑泻下不忘治肺,可从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宣肺郁、降肺气等方面着手治疗以达到理肺通腑之效.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互治摭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灵枢·本输篇》日:“肺合大肠”。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互为表里,相合为用。肺气主肃降,大肠主传导,根据五行学说取类归象,肺与大肠均归属于金,同气相求,彼此关联。《素问·五脏生成篇》目:“诸气者,皆  相似文献   

8.
贾英杰教授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肺癌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在肺、大肠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前人总结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治疗原则,并已运用到临床中。贾英杰教授治疗肺癌时非常重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常注重“通腑”并辨证选用宣肺通腑、活血通腑之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从《伤寒论》看肺肠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虽未明确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关系,但在太阳病与阳明病的论述之中,却对其进行了具体地描述和运用。现从气机升降相因与病气上下相传两方面对《伤寒论》条文中肺病及肠,肠病及肺的体现和运用进行分析。冀于加深和促进对肺肠关系的理解及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内经"肺合大肠"机理,认为难治性结肠炎病灶虽在大肠,实为肺失治节、移热于肠而致;临证时肠病治肺,以取源流俱清之功,临床颇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认知障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学对老年呆病有长久的认识,有一定的辨证论治经验。中医基于整体观、脏腑论治,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但从娇嫩之肺脏论述较少,文章基于中医脏腑表里相通理论及现代研究,从理论探讨、病机、临床研究三方面分析“肺肠相表里”理论与痴呆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关联。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纳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之气,专司呼吸调节,将清气津液输布全身温润肌肤,将上焦之水下输膀胱,百脉得肺气充盈,血液运行畅通,脑清神明。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肠腑水气,形成排泄糟粕之物。五脏水谷精微有赖肺的宣发输布,助行六腑之大肠排泄糟粕之物;六腑之大肠承担排泄之功能,肠腑洁净有助于肺气宣降,通调水道便于利行。肺与大肠相表里,生理上自发育开始紧密相连,二者来源相同,存在相同的黏膜防御活性肽;肺部疾病以及肠道炎症,共有活性肽表达失常,免疫紊乱,疾病易生。肺肠同治:一者通腑能增进肠道蠕动,使腹压降低,改善肺功能;二者通腑能清肠,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肺肃降畅通,清气易摄,脑腑清灵,记忆新生。文章基于“肺肠相表里”理论治疗痴呆,为认知障碍的中医药遣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论述肺与大肠相表里关系的基础上,对肺部疾患兼治大肠和大肠病变兼治肺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肺热下移大肠,宜泻肠而通肺气;肺虚则大肠传导失职,宜补肺兼润肠;肺气不固,大肠不摄,宜益气涩肠;湿热结聚之便秘不通,宜调理肺气;痰饮喘咳兼胃家实者,宜下气导滞。最后还从直肠给药及现代实验研究对“肺合大肠”理论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中医理论探讨哮喘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主要从肺与大肠的经络、脏腑、先后病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肺与大肠的经络相关是通路基础,肺与大肠的阴阳五行关系是哲学基础,肺与大肠的生理相合和病理传变是发病基础和条件。临床发现哮喘、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多为过敏体质患者,往往对寒邪(冷风、冷饮)敏感,受情志影响较大,且在疾病的发生和传变上具有先后性,提示我们在治疗时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和传变规律,辨别体质和证候倾向,肺肠互治或同治,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4.
潘长林  许建新  胡国强 《新中医》2014,46(4):238-240
<正>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脏腑学说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在古今中医学界不论在学术研究或是临床治疗均被广泛运用,并反复被临床所证实。这一理论至今在重症医学领域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对减少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等都具有现实意义。笔者试分别从治肺与治大肠讨论肺与大肠表里在重症医学的重要作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不足,外易受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而发病,临床多以肺系和大肠系疾病为多.根据<灵枢·本输>[1]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即"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常采用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上病取下等方法治疗,往往可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理论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9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医组、大黄组每组各30例。通过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综合疗效评定。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3.3%;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的76.7%;大黄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西医治疗要好,大黄组即在中西医组中加用大黄通腑治疗,疗效较中西医组好,提示“肺与大肠相表里”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即肺病治肠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肺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肺、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因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这种经脉的络属构成了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的必然联系,肺主宣发是大肠濡润的基础,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主通调是大肠燥化的条件。在温病六淫温邪的作用下,这种生理平衡一旦遭到破坏,临床就会出现肺与大肠诸种病理变化,在温病中常见于风温病与秋燥病。在临床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肺热壅盛、大肠燥结;二是肺阴不足、肠枯便秘;三是肺热移肠、肠热下利。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73-677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长期的辨证论治中显示出其临床优势,多采用通里攻下、开宣肺气的方法治疗肺肠同病。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且开始从微观水平上研究肺与大肠的内在联系,从胚胎组织学、免疫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肺经与大肠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与验证了肺与大肠联系的可能机制。但从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角度来看,仅从某一层面或指标变化来表征肺与大肠的联系还不够全面。因此提出,基于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从疾病传变过程中海量的转录信息里筛选肺与大肠组织中的相同差异表达基因,查找有共同差异变化的信号通路,探寻"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两种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传变途径,从而为揭示该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肺病"和"肠病"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胃肠功能和肺肠组织形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探讨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传变的特点。方法: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肠病"(溃疡性结肠炎)两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动物模型,分别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点,同步观察各组模型大鼠的肺功能、胃肠功能、肺组织和结肠组织形态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肺病"模型和"肠病"模型的肺功能和胃肠功能(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在各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P0.01或P0.05)。"肺病"模型和"肠病"模型各时间点的肺组织均不同程度的出现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结肠组织出现灶性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肺病"模型在肺部病变加重的同时,肠腑病变同步加重,在模型第50天肠腑组织出现显著病变。"肠病"模型在肠部病变加重的同时,肺脏病变同步加重,在第8天肺脏组织出现显著病变。结论:"肺"与"大肠"之间是否发生传变,主要取决于原病脏腑的病理损伤程度。同时,原病脏腑出现病变的时间越长,则传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