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与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34例。星状神经节阻滞于月经前6天开始,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隔天1次,3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穴位注射于月经前5天开始,选取脑户、率谷、百会、头维4个头部穴位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甲氧氯普胺1 m L(2.5 mg),隔天注射1次,3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 mg,于月经前5天开始,每晚1次,连服7天,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给予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于月经前8 d开始,选取脑户、率谷、百会、头维4个头部穴位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甲氧氯普胺1 m L(2.5 mg),隔日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水突穴体表电刺激于月经前7 d开始,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隔日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34例口服氟桂利嗪2.5 mg,每晚1次,疗程3个月。2组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水突穴体表电刺激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加减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血虚型月经周期性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于月经前10d开始服药,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于治疗后4、12周各随访1次。观察2组头痛VAS评分、发作次数及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12周2组头痛VAS评分下降、头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物汤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可明显缓解头痛,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其疗效优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4.
宣雅波  王麟鹏 《中医杂志》2014,(18):1578-1580
目的观察帽状腱膜下针刺法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帽状腱膜下针刺法,主穴:百会、神庭、头维(双侧)、太阳(双侧)、风池(双侧)、太冲(单侧),头部穴位先斜刺到帽状腱膜下再平刺,进针0.5~0.8寸,并捻转,头痛不发作时采用中度刺激,头痛发作时采用重度手法捻转;其他穴位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头部穴位平刺0.3~0.5寸,其他穴位直刺,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24周时随访。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计算头痛指数,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时头痛程度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时头痛程度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头痛指数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帽状腱膜下针刺法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能明显改善头痛程度及持续时间,较常规进针法为优。  相似文献   

5.
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6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芎芷煎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变化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5%,5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2,,3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芎芷煎方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探索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预防性治疗,观察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同时予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加味4周,前庭康复训练3月。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10 mg,每晚1次,疗程3月。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4周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后4周、3月评估眩晕头痛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3月后评估发作频率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分、DHI评分、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可预防性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人工滞针术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对照组取头维、风池、合谷、四神聪、百会穴位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RS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RS头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头痛程度,降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口服头痛胶囊,对照组32例予口服尼莫地平,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用药后2组疗效、头痛评分、头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发作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颅痛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口服中药颅痛饮,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7%、52.4%,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痛饮可有效用于偏头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较佳疗法.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术组(150例)和针刺组(138例).滞针术组采用人工滞针术针刺头部帽状腱膜筋结点,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太阳、头维、合谷等,均每天1次,3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评分(包括头痛发作次数评分与头痛程度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CTTH评分均降低(均P<0.01),且滞针术组评分低于针刺组(2.38±1.22 vs 4.16±2.54,P<0.01);滞针术组有效率为97.3%(146/150),优于针刺组的88.4%(122/138,P<0.05).结论:人工滞针术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可减少疼痛的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进行治疗,对照组予单一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早晚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头痛计分法,评价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头痛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分值(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分值降低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3%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8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治疗组口服头痛宁胶囊与奥卡西平,疗程为12周,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8、12周末分别对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可控。结论:头痛宁胶囊联合奥卡西平治疗难治性偏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1∶1随机将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针刺与头颈部理筋手法均为每周3次,连续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VAS疼痛评分),并对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P均0.05)。结论针刺配合头颈部理筋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偏头痛头痛程度,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与头痛持续时间,所以值得临床深入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疗法和单纯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偏头痛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西药组、药线组和观察组。西药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0 mg/次,1次/d;药线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局部穴位,3壮/穴,1次/d;观察组在药线组的基础上加上麦粒灸足三里、胆俞、气海和关元穴,3壮/穴,1次/d。10 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评分的变化。结果:3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后6个月的VAS、VRS、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的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优于药线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观察组VAS、VRS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药组和药线组的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后升高(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麦粒灸治疗偏头痛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及壮医药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电针四关穴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55例,脱落2例)。电针组予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0.1~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发作天数以及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和头痛发作天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降低头痛强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及改善偏头痛症状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月经周期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月经周期性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两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与头痛持续时间均有显著改善,实验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与头痛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月经周期性头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针灸门诊治疗的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所有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归入治疗组,双号归入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风府和患侧完骨、风池、天柱、天牖等穴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天牖穴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头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枕五穴"联合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常规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常规治疗,针灸组加用针灸及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呃逆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个月内呃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针灸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总有效率针灸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顽固性呃逆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观察三阴交穴体表电刺激联合地佐辛穴位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为三阴交穴体表电刺激联合地佐辛穴位注射,月经来潮前2 d开始,体表电刺激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1次/d,每种方法各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口服氯芬待因片,月经来潮前2 d开始,连续服用6 d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月经周期。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完成后3、6个月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3、6个月治疗组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完成后3、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4.1%、91.2%,对照组为47.1%、35.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阴交穴体表电刺激联合地佐辛穴位注射超前镇痛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近、远期有效率均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方法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火针治疗,1次/天;对照组给予口服氟桂利嗪胶囊,2粒/次,1次/晚。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火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能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