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与口服西药治疗对月经周期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月经期偏头痛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2例。穴位注射组于月经前10天开始,选取8个头部穴位分2组交替注射,2天注射1次,4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mg,每晚口服1次,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均P<0.01);治疗后穴位注射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较药物治疗组改善显著(均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帽状腱膜下穴位注射预防性治疗月经周期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优于口服西药西比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观察芬氟合剂内关穴注射对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及综合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5例。Ⅰ组为芬氟合剂内关穴注射,Ⅱ组为芬氟合剂肌肉注射,Ⅲ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观察3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镇痛效果(VAS 评分)及综合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术中 BP 降低、HR 减慢,与术前及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术中 VAS 评分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术中不良反应Ⅲ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芬氟合剂内关穴注射能显著提高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同时也减少或避免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提高人工流产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与单纯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符合不定陈诉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对照组为单纯行SGB.两组患者均每周3次,9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治疗2个疗程,需时7周.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根据自觉症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自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自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人迎穴体表电刺激联合SGB治疗不定陈诉综合征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临床症状的控制与改善显著优于单独采用SGB治疗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发病年龄及绝经年限与恶性病变的发生关系.方法 选择2008-06-2010-06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54例,先按发病年龄分为Ⅰ组(<50岁)、Ⅱ组(50~65岁)、Ⅲ组(>70岁);同时按绝经年限再分为A组(<5 a)、B组(5~10 a)、C组(>10 a).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统计恶性病变发生率.结果 (1)(按发病年龄)Ⅱ组、Ⅲ组恶性病变发生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与Ⅱ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绝经年限)B组、C组恶性病变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B组恶性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年龄大及绝经年限长者,恶性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提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休息5d后开始第2疗程;对照组采用疼痛区域局部注药,阻滞用药及剂量、疗程等均与治疗组相同。2组患者于阻滞前及阻滞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各时段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的含量,并对患者的镇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阻滞前应激激素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治疗组患者的NE、E、COR的含量、VAS评分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降低头面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和不同气腹时间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按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分为4组。Ⅰ组为常规气腹压(10~14 mmHg)、气腹时间<1h;Ⅱ组为常规气腹压、气腹时间>1 h;Ⅲ组为高气腹压(15~17 mmHg)、气腹时间<1h;Ⅳ组为高气腹压、气腹时间>1 h。4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抽血检测血清PA含量。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术后1、3 d血清P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气腹压、长时间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降低,可快速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芬太尼次髎穴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采用芬太尼皮下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Ⅲ组采用芬太尼静脉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3组术中及术后收缩压(SBP)、心率(HR)、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麻醉效果、麻醉剂用量、麻醉后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术中SBP下降,HR减慢,与术前及Ⅰ组、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术中Sp(O2)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Ⅲ组(P均0.05);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Ⅲ组(P均0.05);术后宫缩痛Ⅰ组明显轻于Ⅱ组、Ⅲ组(P均0.05);麻醉效果Ⅰ级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均0.05);Ⅲ组恶心呼吸抑制及咳嗽反射发生率均高于Ⅰ组、Ⅱ组(P均0.05)。结论芬太尼次髎穴注射能显著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减少或避免手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与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34例。星状神经节阻滞于月经前6天开始,与穴位注射交替进行,隔天1次,3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穴位注射于月经前5天开始,选取脑户、率谷、百会、头维4个头部穴位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甲氧氯普胺1 m L(2.5 mg),隔天注射1次,3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药物治疗组口服西比灵(氟桂利嗪)2.5 mg,于月经前5天开始,每晚1次,连服7天,共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2组患者均于治疗后3、6个月分别观察镇痛效果、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发作频率及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或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且无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