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认为对中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其中医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要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的学习,开展原创思维研究,建立中医临床复杂性辨证思维体系,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疸是《中医内科学》中重要一节,也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过从病因病机、证治分型、治疗原则等方面比较《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在治疗黄疸上的异同点,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将《伤寒论》身黄辨治条文引入黄疸教学,扩展和加深学生对黄疸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中医临证思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中医八年制学生特点,尝试在中医八年制班级中开展PBL教学模式并探索其教学效果。通过选择中医八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针对物质代谢及疾病相关授课内容,利用网络资源采取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并结合形成性评价方式进行讨论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PBL教学法对提高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医八年制学生中开展PBL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作为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是奠定学生中医药扎实功底的必修书籍。如何让学生从零散的方证知识和条文的死记硬背过渡到对知识连贯性、系统性的掌握,即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笔者从自身多年《伤寒论》教学体会和临床实践出发,在强化学生解析、背诵原文的基础上,以《伤寒论》方证为抓手,以思维导图为联络工具,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知识和《伤寒论》条文通过思维导图的发散连图有机联系起来,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记忆,更能将各门课程知识有机连贯起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中医临证思维模式,真正体现出《伤寒论》中医临床基础桥梁课程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提高了《伤寒论》的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教学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西医院校八年制医学生中医临床实习效果。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从教学内容、教师素养以及八年制医学生学生专业兴趣三方面对中医临床实习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教学内容、教师素养及学生专业兴趣均与教学效果有关。临床带教中应以中医四诊方法为重点,重视中医药知识在八年制学生临床工作中的实用性,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结论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际需求出发,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对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中医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强化中医经典课程教学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鉴于《伤寒论》及相关中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对我校中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兴趣及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中医专业学生多数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中医,普遍认为《伤寒论》非常重要,但是约20~30%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热情不高。从学生的建议来看,临床见习、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所期望。本调查为《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工作改进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9.
赵鸣芳 《中医教育》2000,19(6):35-36
在倡导中医现代化的今天,《伤寒论》的教学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容易将经典著作的学习与实现中医现代化、“探求新知“对立起来,对《伤寒论》的学习有抵触情绪;二是在校生缺乏临床体验,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枯燥,学生更难于掌握《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目前《伤寒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医思维薄弱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中医住培”)学员的普遍现象,也是中医西化的本质特征。能否培养出具有中医思维的住院医师,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否成功的关键。《伤寒论》是中医辨证审机论治原则的代表,理法方药谨严,最能体现中医思维,也是所有中医必须精心研读的经典著作。学习《伤寒论》是培养中医思维的重要途径,住培阶段是学习《伤寒论》的最佳时机,应该在中医住培工作中大力倡导学习《伤寒论》,以增强住培学员的中医自信心,从根源上有效防范中医西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医诊断学作为连接基础理论与临床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枯燥使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同时其实践性强、知识点丰富且分布散的特点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也就极为重要.文章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旨在...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建立。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优势与不足,阐释CBL在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应用情况,最后讨论CBL在培养中医学生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当今中医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疾病篇章"心悸"及"胸痹"有"急""重""危"的特点,将枯燥而复杂的"心系"理论与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医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在"心悸"及"胸痹"的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以为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病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探索提高中医内科教学效果的方法。医患沟通能力是中医药学生在全球医学教育中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中医教学以培养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引入真正的临床医患沟通现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医患沟通技巧的组合评价体系和教学反馈调查问卷,探索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翻转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医学生其他核心能力的培养,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中医内科教学的教学效果,此种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针推、养生、康复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四诊、辨证的中医思维方式及基本操作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从实训课改革入手。此文分析了实训教学现状,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中心,探索实训课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医内科学是中职中医专业的临床核心课程,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占较大比重,也是培养学生必要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课程,多年来传统授课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本文以第二章第一节“感冒”为例,运用通俗易懂易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改革,重新设计课堂环节,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合PBL教学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课堂。  相似文献   

17.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必修课程,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如何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以问题为导向,选择大学本科3年级(理论学习阶段)学生、大学本科5年级(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及讲授中医内科学的骨干教师、中医内科学教育专家4组人群,针对选用教材、课程安排、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尝试为中医内科学课程改革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潘涛  张宗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9-2630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临床各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课程之一,目前中医院校临床专业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均开设西医内科学,并为后期重要的考试课程之一。从西医内科学的教学体会与学生在校、毕业后的反馈信息显示,西医内科学是学生毕业后顺利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课程。对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特点、重点、方法与效果评估作了一定的探讨,应用"抓疾病主要矛盾"、多媒体等教学方法,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心向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急诊学在本科教学中虽然属于考查课程,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医急诊学体现了中医急救方面的特点与优势,证明中医不是“慢郎中”。然而中医急诊学设置的开课时间段、目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值得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改变对“中医是慢郎中”的认识,重拾对中医急救的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医药的热爱,值得我们思考并采取措施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20.
杨学  潘静娟  岳小强  王丽娜  刘龙 《中医教育》2012,31(3):11-12,36
针对伤寒论临床教学的现状,根据伤寒论临床基础的学科性质,结合第二军医大学的师承教育优势,突出临床教学改革,遵循教育和认知规律,规范操作过程,并引入科学评价,探索并实施了“问题牵引自学一临床观摩教学一实习门诊践学一点评启学培智”的阶段递进式临床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认识,逐步培养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