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有关,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对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多途径调控作用,ASD患者常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影响机体的神经发育及行为认知。针刺长强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之功,可改善AS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等。笔者基于“肠脑同治”中医理论,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角度分析认为针刺长强穴治疗ASD的具体调节途径分别为:参与调节肠脑神经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一个极具活力和多元性的微生态系统,有多种生理功能。口服中药大黄对肠道菌群生态平衡产生干预效应,肠道菌群也对大黄的代谢产生复杂影响。就大黄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及大黄基于肠道菌群的代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治疗脑中风的针刺方法,不仅立意创新、选穴精妙,而且疗效显著。在跟师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醒脑开窍针法"的理论内涵的深入研习,并运用于临床实践,发现醒脑开窍针法不仅对脑中风及其并发症有明显的疗效,而且治疗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痴呆、小儿脑瘫、运动神经元病、呃逆、颈椎病等,也独具优势,疗效肯定,故将醒脑开窍针法在临床中的拓展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需要众多肠道菌群的参与,与正常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各种生物细胞技术、基因检测技术等的发展,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众多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单纯性肥胖、脑部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肠道菌群与一些疾病的联系已经成为时下较热的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疾病有独特的效应,研究人员发现针灸能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进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态,认为针灸治疾病可能与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关。笔者就针灸通过肠道菌群对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5.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转化作用的研究,并结合讨论了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总结出中医药在对糖尿病和并发症的治疗上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醒脑开窍中药研究的文献,从醒脑开窍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脑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兴奋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醒脑开窍中药的药理共性特征和个体差异,丰富中医醒脑开窍的理论本质和科学内涵,为醒脑开窍理论的实验研究思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8.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攀高,其有效治疗策略亟待研发。近年来多项研究逐步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为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以多层面、多靶点、多通路见长,本文对肠道菌群与神经中枢的相互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存在的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中医药以调节肠道菌群为主要作用机制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旨在展示中医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深入机制,为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总结近10年来针灸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加以归纳分析,为针灸对肠道菌群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发现针灸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能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有益菌群的含量,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针灸治疗的方法、选穴和治疗时间等不同,对菌群的影响不同。同时指出肠道菌群失调与诸多  相似文献   

10.
醒脑开窍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传统针刺组30例取肩髑、曲池、外关等。醒脑开窍针刺组30例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取极泉、尺泽、委中。醒脑开窍加电针纽30例取穴与醒脑开窍组相同,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治疗仪。3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45天。结果:传统针刺组治愈率16.67%,总有效率76.67%;醒脑开窍针刺组治愈率33.33%,总有效率93.33%;醒脑开窍加电针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96.67%。醒脑开窍组和醒脑开窍加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醒脑开窍加电针组与醒脑开窍的治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2.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96-1698
目的:探究并分析辨证施护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继续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时采取一般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组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服药依从性及病情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服药完全依从率分别为72.50%、68.75%,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完全依从率26.25%,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完全依从率高;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BPRS及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评分均明显低于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具有很好的提高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行为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