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月  罗云  谭婷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0,51(24):6405-6413
煎煮时间对于保证中药汤剂临床疗效和中成药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中药汤剂煎煮终点的判断一直是困扰人们的技术难题。对中医药典籍《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汤剂的煎煮时间及其煎煮终点的判断经验进行了整理,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规律,认为影响煎煮时间的因素主要有病证、方剂功效、药物药性、药材性状等;通过对其总结,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初步阐明传统中药汤剂煎煮终点的判断方法,以期能为中药汤剂煎煮时间及现代中药制剂的提取工艺寻求合理的科学依据,为保证中药汤剂临床疗效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扩展辅弓扩大上颌牙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展辅弓扩弓的方法简单实用,取材制作方便.对有扩弓适应证的患者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者对12例需扩大上牙弓的患者,采用该法矫治,疗效快而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灸对膝骨关节炎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INAH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以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SF-36生活质量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总评分为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文献证据质量中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艾灸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临床症状和体征(WOMAC评分)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灸干预组有进一步改善的趋势。结论艾灸干预可以让膝骨关节炎患者获益;后续研究需重视相应的方法学质量及客观结局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41例2型糖尿病伴焦虑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试验组另给予八段锦干预治疗.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袁评分和空腹血糖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状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齿囊耙齿菌固体发酵产物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汉邦ODS-C18色谱分析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282nm;柱温30℃。结果麦角甾醇进样量在0.20~1.40μg之间与吸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7%,RSD(%)=1.91%。方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好,为齿囊耙齿菌固体发酵产物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升高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24小时内白细胞计数<10×109/L和>10×109/L,将病人分为白细胞正常组和白细胞升高组,观察观察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并记录急性期主要心脏事件及临床预后。结果:白细胞升高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白细胞正常组患者高(P<0.05)。结论:白细胞升高与AMI临床预后有关,是预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CVR)后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或瑞芬太尼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择期行体外循环下CVR的患者90例,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ICU)进行镇静。根据镇静剂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组(DK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DR组),各组45例。其中DK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2~0.7μg/(kg·h)、氯胺酮0.3~0.5 mg/(kg·h)静脉泵注;DR组右美托咪定用法与DK组相同,瑞芬太尼以2.5~5.0μg/(kg·h)静脉泵注。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平均心率(MHR),并分别于镇静前(T_0)、镇静后2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检测脑损伤指标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记录在ICU期间患者谵妄情况,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及氟哌啶醇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T_(1~4)时2组患者S100β及NSE水平较T_0均显著降低(P0.05),且相较于DR组,DK组在T_(1~4)时的S100β及T_(1~3)时的NSE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前2组患者MAP及MHR差异不显著,镇静后DK组患者30 min~9 h的MAP及30 min~8 h的MHR显著高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K组患者MAP及MHR较DR组波动较平缓。与DR组比较,镇静过程中DK组患者右美托咪定[(374.3±52.7)vs(504.6±69.3)μg]、地佐辛[(9.6±2.7)vs(15.6±3.3)mg]及氟哌啶醇[(29.7±3.2)vs(46.6±3.4)mg]、低血压率[6.6%(3/45)vs 24.4%(11/45)]、心动过缓[4.4%(2/45)vs 20.0%(9/45)]、苏醒时间[(457.2±14.5)vs(504.2±16.9)min]、拔管时间[(511.7±15.9)vs(553.5±20.9)min]显著降低(P0.05),但谵妄比例、恶心/呕吐、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CVR后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或瑞芬太尼具有相似的镇静镇痛效果,但前者脑保护作用更加显著,其血流动力学更合理、平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营养支持,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干预,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内容如下:构建肠内营养管理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肠内营养输注集束化策略的培训并考核,完善肠内营养干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合并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7.32% vs 26.83%,(21.04±5.23)d vs(25.22±6.56)d,P<0.05]。实施肠内营养20 d后,观察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38.69±2.46)g/L vs(33.16±3.07)g/L,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合并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的研制方法及初步临床验证,建立一种快速且高通量检测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序列,将设计好的参照探针和特异性探针点置于醛基化处理的玻片上,经紫外交联后固定,制成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以阳性参考品(各检测位点突变型和正常型基因)和阴性参考品(双蒸水)为模板,经PCR反应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基因芯片的有效性进行检测。以靶序列经过测序验证的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反应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基因芯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对来自吉林、河南和云南3个地区的健康受试者150人和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进行临床验证。分析指标为检测相应位点的杂交信号强度。结果:以阳性参考品和阴性参考品为模板进行杂交,相应位点出现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检测位点有效。用于检测选定突变位点的基因芯片均有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良好。标准基因组DNA逐级稀释后检测基因芯片的灵敏度为50~100 mg·L-1。临床验证结果,在健康受试者150人中8人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在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中20例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该芯片对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5)。结论:研制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血栓形成易感基因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易感风险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