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候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特点的关系。方法:对72例乳腺癌女性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技术及肿瘤病理学指标检查,对不同证型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肿瘤血流级别正虚毒炽组与肝郁痰凝组、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痰凝组与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超声造影肿物增强形态正虚毒炽组与肝郁痰凝组、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痰凝组与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病理分级正虚毒炽组与肝郁痰凝组、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痰凝组与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正虚毒炽组微血管计数高于肝郁痰凝组和冲任失调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郁痰凝组和冲任失调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3个证型组间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强度和VEFG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微血管形态学指标与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根据肿瘤微血管形态特征可以对中医辨证提供客观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许多医家认为肿瘤就是"热毒"、"毒瘤"[1],处方中动辄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或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等软坚散结药。然而,历代医家皆把阳虚、寒积看作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发现很多肿瘤患者具有畏寒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等阳虚寒凝的临床表现,更强调阳虚、寒积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投以温阳散寒药,用温阳法可收到很好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于瘾瘕、积聚、噎膈、岩等病证的范畴。中医当代医家对肿瘤的病因病机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看法,认为肿瘤发病包括正虚、癌毒、血瘀和痰凝,而痰凝郁结在肿瘤的病机中起重要作用。古代医籍有“诸般怪症,皆属于痰”之说。痰乃津液停聚而成,随气运行,无处不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波热凝结合中药三芨散外敷治疗眼睑颜面部浅表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9例眼睑颜面部浅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微波热凝切割结合创面外敷中药三芨散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肿块切割脱落100%研究组切割后肿块直接脱落或2~7天以内脱落,创面很少出血,无1例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3年内无转移或复发。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操作简便,痛苦小,费用低,降低了恶性肿瘤的复发或转移率,不影响美观。结论:微波热凝结合中药三芨散外敷治疗眼睑颜面部浅表肿瘤,对控制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有帮助,对美容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本院郑清莲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30余载,对应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肿瘤术后恢复期有较深入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曾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就郑师以加减小柴胡汤用于肿瘤术后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郑师认为,肿瘤发病不外虚实两端。虚者,正气不足;实者,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现代肿瘤学认为,肿瘤发病具有长期潜伏和隐蔽  相似文献   

6.
选择肿瘤直径小于5cm的子宫肌瘤40例,使用多功能射频自凝刀,在B超介导下,经宫腔插人肌瘤中心,凝同肌瘤组织,对12例粘膜下肌瘤患者,采用自凝刀绕肌瘤蒂部凝切,取出瘤体,该方法既不影响正常的生育器宫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影响体内蛋白水平.结果:28例壁阃肌瘤体积平均缩小84.8%,月经量明显减少占92.4%;12例粘膜下肌瘤患者全部治愈,月经恢复正常.结果表明,多功能射频自凝刀可有效地缩小肌瘤体积,并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失眠为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文结合失眠及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及临床特点,认为阳虚寒凝、肝郁血虚为肿瘤相关性失眠核心病机;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昼不精,夜不瞑”等经典论述及历代医家观点,从昼夜双处方思路出发,提出昼以“温阳益气散瘤邪”、夜则“解郁安神疗失眠”之昼夜两方以诊治肿瘤相关性失眠的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肿瘤相关性失眠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热疗历史探讨中医治疗肿瘤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用热疗治病历史悠久 ,灸法是其中之一 ,现代热疗应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通过剖析中西医热疗治肿瘤的历史 ,提出中医热疗治疗肿瘤的理论。并认为肿瘤为寒痰内凝所致 ,根据中医阴阳学说的理论阐述热疗治疗肿瘤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水平关系。方法:144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痰凝血瘀型患者80例(痰凝血瘀组)、肝郁气滞型64例(肝郁气滞组),乳腺正常健康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特定时期患者静脉血的雌二醇、孕酮以及睾酮含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肝郁气滞组患者的肿瘤再发率显著低于痰凝血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发、多发、伴发增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期,痰凝血瘀型组与肝郁气滞型组患者的雌二醇、血清性激素孕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睾酮、孕酮的分泌量有密切相关性,可以作为内分泌治疗的依据,但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伴痛经寒凝血瘀型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加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125、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8(IL-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伴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纤维腺瘤(FA)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6例F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气滞型76例、痰瘀互结型80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患者术后的FA标本进行ER、PR表达的检测,对其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A中肝郁气滞型与痰凝血瘀型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再发率及月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分型在病程、肿瘤单发、多发、伴发乳腺增生病、月经初潮年龄、人流、哺乳情况及ER、PR表达的强度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高表达在F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激活作用,可作为对FA进行内分泌治疗的依据,但不能作为FA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由于痰凝血瘀型FA的发病年龄小、肿瘤大、再发率较高,药物干预性治疗的疗程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温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门诊197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阻型50例(61膝);阳虚寒凝型48例(58膝);瘀血阻滞型49例(63膝);肾虚髓亏型50例(66膝)]均采用温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评价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各中医证型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均有改善(P<0.05),阳虚寒凝型优于其他3型(P<0.05),风寒湿阻型及肾虚髓亏型优于瘀血阻滞型(P<0.05)。各型治疗后关节滑液中IL-1、IL-6、TNF-α含量均下降(P<0.05),阳虚寒凝型优于其他3型(P<0.05)。结论 温针治疗风寒湿阻型、阳虚寒凝型、肾虚髓亏型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以阳虚寒凝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3.
钱香  徐康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088-1091
目前研究认为,胃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气滞、血瘀、痰凝、邪热为标,脾虚为本.胃癌的中医证型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显示,胃癌证型与化疗疗效及预后,免疫及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相关基因关系密切,为运用中医辨证分型预测肿瘤复发及合理运用中医药预防复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温法作为八法之一,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文章通过分析温法的历史溯源及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认为形成肿瘤的病机是阴盛寒凝,邪毒留结,治疗上应辨证使用温阳法。在临床诊治中将温法与其他治法相结合,结合验案两则,观察温下、温潜两法治疗肿瘤的疗效并进行探讨,证实其有效性,为中医治疗肿瘤提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乳腺癌发病病机不离阳虚痰凝,痰浊阻滞,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最终导致气结血瘀,形成癥瘕积聚;现代分子生物学提出乳腺癌进展与肿瘤相关脂肪微环境关系密切,脂肪微环境中瘦素、VEGF等细胞因子的不同表达可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其免疫逃逸机制及对肿瘤迁移的论述与中医对乳腺癌病机的认识不谋而合,为中医临床诊治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后期治肿瘤思想: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阳虚寒凝型,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攻癌基础鳖蚤英;组方思路:中医证,西医病,找原点;处方公式:(基础方+主治方)+化痰攻瘤方。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因,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出现气滞、血瘀、毒邪、湿聚、痰凝互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辨治肿瘤的原则是分阶段,视病情,灵活论治肿瘤。扶正气、攻癌毒是肿瘤主要治疗法则。治疗肿瘤常用自拟"扶正消癥汤"加减,大多必选虫类药。辨证辨病相结合,中药、中成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早有"疑难杂病皆从肝论治"之说.肿瘤,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转移且并发症较多,临床治疗棘手,预后不良,属于疑难杂病的范畴.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肿瘤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留滞客邪,致使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相互胶结、蕴郁成肿瘤[1].  相似文献   

19.
免疫抑制是构成肿瘤炎症微环境的核心特征,通过改善肿瘤炎症微环境,解除免疫细胞向抑制性表型转化的压力,重塑肿瘤免疫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肿瘤炎症微环境属中医微观辨证的范畴,结合现代医学对肿瘤炎症和免疫的认识,认为其与中医"癌毒"所属"阴毒"的致病特征类似,存在"寒凝痰瘀"的病机特点,应在中医传统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注重"温补、化痰、通滞"治法对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旭  刘大贵 《河北中医》2004,26(9):680-681
《内经》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形成也不例外.正气虚损是其内在根据.外邪乘虚侵入机体,盘踞于内,使脏腑功能发生紊乱,产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蕴结等病理改变,日积月累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可以肯定肿瘤的基本病理特征是正虚邪实。中医针对肿瘤的这一基本病理,采取“扶正祛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