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八)肝风内动证1.热极生风证【临床表现】主症:高热,神昏,抽搐。次症:烦渴,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天吊,肢厥。舌脉: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脉弦数。【病机分析】热极生风是热邪亢盛引动肝风所表现的证候,以高热和肝风之征为其临床特征,邪热鸱张,燔灼肝经,引动肝风,故  相似文献   

2.
<正> (四)熄风法熄风法具有平肝熄风,抑制痉厥等作用,主要用于急症热动肝风,肝阳化风,虚风内动,风痰阻窍,风中经络等证。1.凉肝熄风:是以清热凉肝与熄风止痉药合用,治疗急症热极生风证的一种治法。温热病毒,侵入气血,消烁津液,内窜肝经,引动肝风,证见:身热炽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瘈疭,角弓反张,舌红苔燥,脉象弦数等。治宜凉肝熄风。代表方如羚羊钩藤汤等。其高热、抽搐、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尿毒症等病症,辨证属热极生风者皆可仿此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内风产生的途径除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等传统途径外,还有瘀血生风、痰浊生风、阳虚生风、气郁生风、中毒生风、正气衰竭生风等多种途径。内风形成之后可导致多种新的病理变化,因此应是病因。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发现内风病证的范围正在扩大,故将来息风法的运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化痰熄风法治愈震颤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辨证震颤在临床上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痰症,本病多属于肝风内动,在临床中以抽搐震颤肢麻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热及生风,痰浊化风,血虚生风三种类型,其症状详述如下:热极生风,多因热邪剧盛,形成肝阳上亢灼伤津液,五脏  相似文献   

5.
周唯 《中医药学报》2009,37(3):9-11
本文认为肝风内动不仅限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四个类型,各种病因病机使肝木失和,均可生风,其中肝气、肝火最易动风。除上冒巅顶、旁彻肢体外,内扰脏腑亦为肝风内动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病机学说中,内动之风即指肝风,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对肝风形成的病机,多强调热极生风和阳亢化风两端。至于阳虚风动历代医家很少论及。阳虚风动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否也因肝而起,属肝风内动范畴?笔者认为,阳虚风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未明其理,才"视而不见"。其风动之机与热极生风、阳亢化风一样,皆属于肝风内动。现论述如下。1阳虚功能抑,木争肝风起就阴阳二气而言,阳气主动、主升、主温煦;  相似文献   

7.
震颤     
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就是震颤。凡属动荡摇晃的病态,都是肝风为病。肝风内动的症型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但每见临床上有因表虚夹风而引起肢体震颤者,采用固表熄风而奏效甚速。如曾×,女,39岁。素有表虚,暑月天热,晚上受寒,次日突然发热腰痛,下肢震颤,西医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合并帕金森氏病”,使用大量消炎和输液疗法,经治九  相似文献   

8.
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风邪为病变化多端,全国名老中医陈美华教授非常重视"风病"的证治,主张在临床上需识风、辨风,才能更好地治风。风邪具有"向上向外"和"动"的特点,且易与他邪合并致病。由风的来源可分为外风证和内风证。外风证是人自身的阴阳气血失调后,风邪乘虚而入所致,既可外伤皮毛,亦可内中脏腑;内风证责之于肝,涉及心、脾、肾,可因热极生风、阴血虚生风、肝阳化风、痰瘀生风。治疗风证,外风宜祛,内风宜熄,辨证论治,审症求因。  相似文献   

9.
风药在皮肤科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樱  李继科 《陕西中医》2006,27(9):1132-1133
目的探索风药在皮肤科的应用。方法分析风邪致病机是风邪外肺已不同;热极生风、血瘀生风、血热生风、血燥生风和血瘀生风,阴虚风动等7种情况。结果针对风邪治疗原则如外风宣散,内风提风通络,平熄内风,治风兼以现血,顺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郭子光对几种"肝风内动"治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杨 《中医杂志》2004,45(10):739-740,783
清代叶天士发明内风,认为"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其后,张山雷更明确指出:"内动之风,皆肝木之旺,木火生风"(《中风B378诠*中风总论》).近现代医家将其概括为"肝风内动",并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的论述,将"肝风内动"的临证特点表述为:凡具有头摇眩晕,昏扑,肢体麻木、拘挛、动、抽搐,半身不遂,角弓反张,舌强不语,两眼直视等,具"掉眩"、"强直"特征的证候,皆属"肝风内动"所致.而在引起"肝风内动"的原因方面,除"肝阳化风"外,更有"热极生风"、"阴虚风动"等发挥.不过,就"肝风内动"的临床表现特点而言,尚不止于"掉眩"和"强直".《素问*风论》指出:"风者善行而数变."由此可见,风病的共通性特点是"变",即其证候表现变化多端;"动",即其证候表现异常动态,且可发生于内外任何部位.这就说明"肝风内动"的证候表现除"掉眩"和"强直"以外,还具有"变"和"动"的特点.换言之,凡具有"变"和"动"特点的证候,都要考虑"肝风内动"的可能.这意味着"肝风内动"证候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郭子光教授在临床上经治了几种少见的"肝风内动"顽症,印证了古人关于风病的"变"和"动"的认识.兹录于此,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家多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病位在肝,归属于肝风证范畴,但是对于生风的原因认识尚不统一。通过梳理风与肝的关系及气与火的关系,提出儿童抽动障碍的根本病机为肝气不足,阴火亢盛;其生风的原因为小儿生发之气不足,不能正常温养筋脉、濡养神志;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酸、甘之品补肝益气为主,同时根据具体病症佐以平息内风、疏散外风、祛风化痰、活血化瘀之品。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TPx在肝风内动证中的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中医肝风内动证的可能的标志性蛋白——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在中医肝风内动三亚型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中医肝风内动证的关系。方法:设肝阳化风证、血虚生风证、阴虚生风证、健康人组4组,抽取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并提取总蛋白行二维凝胶电泳,PDquestV7.3.1软件分析,质谱分析鉴定,找出各组共有的差异蛋白。结果:鉴定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Thioredoxin peroxidase,TPx)为中医肝风内动证与健康人组比较共同的差异蛋白。结论:硫氧环蛋白过氧化物酶(TPx)可能是中医肝风内动证的特异的标志蛋白。  相似文献   

13.
风之为病,有内外之别,外风者责之于自然界之邪风;内风者有因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液燥生风等。然我们在临床上发现部分失精患者亦可产生风动之表现,其虽有抽搐震颤,颈项强直等风动之征,但无高热昏谵之热象、卒仆不遂之阳亢、神疲肢麻或舌绛瘈疭之血虚或液燥之症。询其因有失精之史,多为遗  相似文献   

14.
肝风内动证三亚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首次对肝风内动证三类亚型(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进行不同层次多指标实验研究,发现肝阳化风证有:脑供血障碍和脑组织损伤表现;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活性物质含量显著变化。血虚生风、阴虚风动证各类指标测定值相近,异常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风牵偏视相当于西医学的后天麻痹性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古代医药典籍及现代文献分析发现,该病发病原因主要与风、湿两邪有关。其中风邪可分为外风、内风致病,外风致病多由于正气不足或外风亢盛,内风致病则可能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及血瘀生风相关。此外,外风、内风可相兼致病。湿邪所致本病也有内、外之分,外湿所致本病多因气候或居处潮湿、冒雨淋水等涉湿过度造成湿邪侵袭人体,内湿致病则多因中焦不运、水湿内停。风湿亦可相兼为病,常见风邪挟杂湿邪所致风痰结聚证型。该病治疗应在整体观念理论指导下,遵循治病必求其本原则,在遣方用药中重视立足病因病机,基于辨证论治选用方证对应的方剂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羚羊钩藤汤出自《通俗伤寒论》,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化痰止痉的功用,临床上多用于热极生风,肝风内动痉厥之证,疗效甚佳。笔者用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核性脑膜炎”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巢氏病源》中称之为风瘙痒。笔者考虑虽本病病因复杂,病机变化多端,但总离不开“风”,风有内风、外风之分。风往来于肌腠故瘙痒。“风为百病之长”故外风常兼寒、湿、热、邪合而伤人,“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外风致病发病迅速、痒无定处。内风乃内生“五邪”之一,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血瘀生风等。通过长期临证观察,皮肤瘙痒从风论治常获良效。现分述之。  相似文献   

18.
<正> 抽搐主要以四肢不自主的抽动,或兼见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特征的一种急症。本病属于古之“瘈疭、“痉病”等范畴。以急性热病较为多见,其病势突然,来势凶险,变化迅速,为内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本病主要为热盛动风,阴亏阳亢动风,肝风内动,风毒内袭经脉所致。抽搐在临床上,一般有外感内伤之别,虚实之差,因其病因不同,故临床症候表现亦有明显差别。若见于温热病,亦可分为虚实两类。急性热病的邪热内盛,热极生风的抽搐,常见四肢抽搐并伴有壮热,汗大出,渴欲冷  相似文献   

19.
中风心悟     
陈荣钟  陈淑慧  陈耀龙 《中医杂志》2004,45(11):876-876
1 识病因,风、火、痰、瘀 外风真中,多有六经形证,然属少见;内风类中,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别,多责之于肝,根源在肾,水不涵木.<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然有肝阳化风之镇肝息风汤证,有热极生风之羚角钩藤汤证,还有虚风内动之大定风珠证,故治有平肝息风,清肝息风,滋阴息风之别.  相似文献   

20.
肝风两例     
肝风胁痛曾××,女,40岁。证状:左胁下时时作痛,饮食入胃,自觉有气常注于左,不行于右。口干舌燥,头昏畏风。脉左关鼓指,舌质深红,苔光绛。辨证:肾阴不足,肝郁火旺,火旺生风,偶感外邪,内风与外风相搏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