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怡生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怡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口服给予14d,观察怡生汤对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等6种菌群数目的变化结果:在连续给予怡生汤14d后,与给药前相比较,怡生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或p〈0.01),肠球菌、肠杆菌和气荚膜梭菌的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怡生汤促进小鼠肠道中益生菌的生长增殖,同时抑制有害致病菌的生长,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小鼠菌群失调模型研究藿香正气水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按7.2 mg·g~(-1)剂量灌胃给予小鼠盐酸林可霉素,每天2次,连续5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藿香正气水组、乳酶生组、模型对照组,另选取健康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藿香正气水组小鼠分别灌胃3.0 mL·kg~(-1)、1.5 mL·kg~(-1)、0.75 mL·kg~(-1)的藿香正气水溶液,乳酶生组小鼠灌胃0.132 mg·g~(-1),2次/d,连续给药7 d。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12 h后取小鼠的新鲜粪便,检测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结果:藿香正气水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水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参茯白术木糖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参茯白术木糖汤,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7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茯白术木糖汤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小鼠为对象内燥证临床表征制备方法的建立。方法:选用SPF级KM小鼠,采用5个不同剂量呋塞米、连续12 d灌胃给药的方法进行制备。结果:口服呋塞米20.8 mg/kg剂量组在给药12 d,小鼠总体表征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3);41.6 mg/kg剂量组在给药6 d舌象、总体表征及给药12 d粪便量及质、总体表征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3);83.2 mg/kg剂量组在给药6 d小鼠舌象、总体表征及给药12 d总体表征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83)。结论:小鼠连续12 d口服41.6 mg/kg呋塞米致内燥证的临床表征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欣乐本草菁萃(Xinle herb extract,以下简称XL)对无水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①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0.033 g/mL)、中剂量组(0.067 g/mL)和高剂量组(0.2 g/mL),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再用无水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通过解剖观察大鼠胃组织形态学及病理结构,评价XL对大鼠胃黏膜组织的保护作用;②以健康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0.033 g/mL)、中剂量组(0.067 g/mL)、高剂量组(0.2 g/mL),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三周后,分组收集小鼠新鲜粪便,连续6 d,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计数。结果:在胃黏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对无水乙醇所致胃黏膜损伤均有明显的减轻;在肠道菌群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各剂量给药组除肠杆菌数量无统计学差异外,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低、中剂量给药组)、乳杆菌(高剂量给药组)及拟杆菌(中、高剂量给药组)数量均上升,而非益生菌如肠球菌(中、高剂量给药组)则出现明显下降,梭杆菌(低、高剂量给药组)及梭菌(低剂量给药组)略有下降。结论:XL可保护无水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并调节BALB/C小鼠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樱根、金樱茎多糖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调整作用。方法:用盐酸林可霉素15 g.kg-1ig,2次/d,连续3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用含生药100 g.kg-1的金樱根、金樱茎多糖进行ig治疗,连续6 d,于第10天取新鲜粪便检测肠道正常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CFU.g-1粪便=每一稀释度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滴种体积(mL)。结果用1 g粪便中菌数的对数表示(lg10n.g-1)。同时设正常对照、阳性对照、模型对照及自然恢复组。结果:6 d治疗后,全樱根多糖组小鼠肠道主要菌群的数量基本恢复,其中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优于自然恢复组(P<0.05);金樱茎多糖组仅乳杆菌数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金樱根、金樱茎多糖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调整作用,且金樱根多糖效果优于金樱茎多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健脾口服液对脾虚小鼠胃肠运动功能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健脾口服液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机制.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健脾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健脾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22.88,11.44,5.72 g·kg-1;启脾口服液为8 mL· kg-1;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ig给药1次,造模14 d后开始用药,持续给药7d.观察健脾口服液对脾虚小鼠胃肠运动功能及胃泌素、血管活性肽含量的影响.结果:健脾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脾虚模型小鼠胃甲基橙残留率,降低脾虚模型小鼠小肠内容物推进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健脾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脾虚模型小鼠血浆中胃泌素(GAS)、降低血管活性肽(VIP)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健脾口服液可以改善脾虚泄泻小鼠胃排空功能和小肠推进功能,提高胃泌素和降低血管活性肽含量可能是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影响。方法:SPF级BALB/c小鼠72只,自由饮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水溶液5 d,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培菲康组(0.1 g·kg-1)和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0.1,0.2,0.4 g·kg-1)组,另设正常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7 d,无菌取粪便,应用平板稀释法培养各组肠道总厌氧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 G、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减少(P<0.01),内毒素和SP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g G及VIP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内毒素和S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益生菌、Ig G和VIP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有效调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对菌群失调小鼠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白术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和蒸馏水对照组,连续给予白术配方颗粒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结果:白术低剂量组对小鼠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多,肠杆菌减少,肠球菌无变化。结论:白术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殖、改善肠道内菌群状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痛风宁治疗高尿酸血症(HUA)脾虚湿盛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小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常规饲喂,其余50只予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劳倦过度+次黄嘌呤联合氧嗪酸钾混悬液构建HUA脾虚湿盛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为更好地观察痛风宁对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在维持病证结合造模的基础上,采用混合抗生素混悬液灌胃,诱导加重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紊乱。造模成功的5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痛风宁组、别嘌醇组、益生菌组、别嘌醇+益生菌组,每组10只。痛风宁组以19.11 g/(kg·d)痛风宁药液灌胃,别嘌醇组以78 mg/(kg·d)别嘌醇混悬液灌胃,益生菌组以3 g/(kg·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混悬液灌胃,别嘌醇+益生菌组以78 mg/(kg·d)别嘌醇及3 g/(kg·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混悬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19.11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干预21天。为了维持稳定的高血尿酸状态,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在给药干预的同时均继续进行造模。比较各组小鼠脾虚证候积分,血尿酸水平,菌群结构的变化,肠道灌洗液中乙酸、丁酸含量,小肠组织中腺苷脱氨酶(A...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6,(12):1688-1691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总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健康小鼠分为4组,每组25只。脾虚造模。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天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给药组每天每公斤体重1g四君子汤多糖灌胃,高剂量给药组每天每公斤体重2g灌胃。分析四君子汤总多糖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低剂量给药组及高剂量给药组胸腺指数级派氏结显著高于造模对照组。肠道sIgA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给药组T淋巴结比例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四君子汤多糖能够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脾虚小鼠的免疫功能,并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姜黄素对间歇性睡眠剥夺大鼠特定肠道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周明眉  苟小军  赵乐  石晓雯  贾伟 《中草药》2016,47(5):794-798
目的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姜黄素(CUR)对间歇性睡眠剥夺大鼠产生抗抑郁样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平台对照组(BP)、模型组和CUR(70 mg/kg)组,采用改良的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间歇性睡眠剥夺模型;通过敞箱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考察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收集粪便样本,提取肠道菌群的DNA,应用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敞箱实验得分和糖水偏好率显著低于BP组(P0.01),给予CUR可显著改善抑郁样行为;q RT-PCR检测表明,模型组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拟杆菌及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有害菌产气荚膜梭菌相对量显著增加(P0.05、0.01)。CUR组大鼠肠道菌群总量增加,除产气荚膜梭菌显著减少外,其余几种细菌相对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间歇性睡眠剥夺引起大鼠抑郁样状态和肠道菌群失调,CUR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为其改善抑郁样状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英  王玺坤 《中医药学刊》2001,19(4):377-377,401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逆散煎剂体外抗菌能力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通过打孔法研究四逆散煎剂的体外抗菌作用;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以四逆散煎剂进行治疗,同时设阳性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于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取新鲜粪便检测肠道正常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结果:大部分菌种的培养基平板上,从500rng/mL这个浓度开始产生了抑菌圈;用四逆散煎剂持续6天治疗后,小鼠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提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煎剂具有抗菌作用,四逆散煎剂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嘎松汤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肠道菌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甲嘎松汤预防给药7 d后,采用四氯化碳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肝功能指标;菌落计数法检测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计算B/E值;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甲嘎松汤高剂量组AL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中剂量组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高剂量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低、中剂量组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低、中、高剂量组B/E值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低、中、高剂量组IL-6、IFN-γ、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甲嘎松汤可改善急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状态,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对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并对比红景天破壁饮片﹑常规饮片和传统粉末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分别给药灌胃小鼠14 d后取小鼠粪便进行传统细菌培养和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细菌培养结果表明1/8剂量破壁饮片组的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比常规饮片组和传统粉末组少,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显著增加(P<0.05)。PCR-DGGE结果表明,1/8剂量破壁饮片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系数(H)和物种丰度(S)高于其他各组,物种丰度(S)与正常组对比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与常规饮片组和传统粉末组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内相似度也较高。长期服用1/8剂量破壁饮片会有一定的调节肠道的作用,且很可能是通过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来进行调节,所形成的肠道菌群群落也会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脾虚荷瘤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8只小鼠随机取36只,利用番泻叶水煎剂成功制备脾虚模型,剩余12只为N.S.组,再使用CT26细胞构建移植瘤模型。36只脾虚模型小鼠则随机分为脾虚组、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脱颈椎处死各组小鼠,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水平;16S rRNA基因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脾虚组平均瘤重、血清IL-17水平高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同时脾虚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低于N.S.组和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脾虚组小鼠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显著增多、厚壁菌门显著减少,存在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与N.S.组及健脾解毒方低、高剂量组比较,脾虚组小鼠肠道中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减少,而肠杆菌及肠球菌增多。结论健脾解毒方具有抑制脾虚荷瘤鼠皮下瘤生长、提高CD4~+/CD8~+比例、减少炎症因子IL-17分泌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失调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菌群、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中随机抽取8只大鼠设为对照组,其余42只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UC模型,3 d后处死两只大鼠,确定是否造模成功。将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及泄浊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4 d后,观察大鼠症状和体征、结肠黏膜损伤指数、结肠组织形态、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以及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含量。结果:造模后成功复制UC模型,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减少,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增多,IL-10含量减少。治疗后,泄浊解毒方各组大鼠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升高,肠杆菌、肠球菌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且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效果优于其他组。结论:泄浊解毒方对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以高剂量组为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脾益肠汤治疗老年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肠道菌群失调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肠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均连续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其中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肠汤治疗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调的疗效确切,在临床总有效率、粪便菌群变化方面均优于单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