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取穴相同,治疗组予温针灸法,对照组予电针法,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98例中风后迫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配合丹参注射液、依思美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2.9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在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上明显优于单用针灸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肠溶阿斯匹林、脑复康、维脑路通、维生素E以及降压药物),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施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的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最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不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与药物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加药物组90例,针灸推拿组56例,药物组50例。对3组病例的综合疗效进行总结。结果针灸推拿加药物组在综合疗效中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针灸推拿组与药物组(P〈0.05),而针灸推拿组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与药物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芪龙通窍化瘀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在降血脂、降血压、控制饮食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芪龙通窍化瘀汤,对照组加用华佗再造丸,30天为一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龙通窍化瘀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6.
唐玉英  李琳 《西部中医药》2013,(12):112-113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通络活血,荣窍定眩,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甲散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药物、康复、针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三甲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9%,对照组为6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甲散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根据证型采用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根痛平颗粒,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评价临床总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疼痛模拟量表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治愈率分别为57.5%、2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疼痛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cp200)、全血中切黏度(cp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明显。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总疗效优于根痛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遗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2组均配合康复训练。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6.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药物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针灸或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76例)和针灸组(32)、康复训练组(28例),采用相应治疗方案,分别治疗2~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针灸组、康复训练组三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痊愈和显效总比例上,综合治疗组和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裕华  陈超 《新中医》2007,39(6):23-24
目的: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1组(治疗1组)32例。黄芪用量60g;补阳还五汤2组(治疗2组)34例,黄芪用量120g。2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沉(ESR)、红细胞压积(PCV)、全血比黏度(岫)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2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基本痊愈病例数治疗2组也明显多于治疗1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黄芪的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更为显著,且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旭 《中医药研究》2009,(2):154-15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常规治疗,有合并症者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银杏达莫注射液,同时配合针灸推拿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病例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脂变化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和推拿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和推拿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2.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2,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t=2.245、2.233、2.298、2.301,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2.125、2.251、2.277、2.29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采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显著调节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愈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治愈显效率3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药线点灸对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对斑秃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4.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药线点灸治疗斑秃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同时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赖瑜梅 《河北中医》2009,31(12):1832-1833,18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心脉通冲剂治疗心绞痛患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脉通冲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通冲剂,对照组仅常规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疗效并于服药前3天及服药4周后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脉通冲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疗效并对血液流变学有确切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