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泄肝和胃法在胃脘痛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振明 《河北中医》1998,20(6):353-354
清·王旭高创泄肝和胃法,用川楝子、延胡索、吴茱萸、川黄连、白芍药等,苦、辛、酸合法,用治木乘土,脘痛呕酸等证,符合《内经》治肝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旨.笔者运用此法,随兼夹证之不同,分别配伍养阴清热、健脾化湿、活血化瘀、降逆和胃等法,治疗各型胃脘痛证,颇收佳效,从临床角度验证了王氏泄肝和胃法的正确性,同时认为运用此法必须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2.
试析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第十条 :“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复见于《伤寒论》厥阴篇 ,系胃中寒饮上犯厥阴经脉所致。笔者曾用本方治愈几例典型厥阴头痛 ,似有所悟 ,略述于下。1 胃病及肝 ,土反侮木  肝属木 ,胃属土 ,木克土 ,即脾胃在肝的制约调节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 ,若肝气过盛即可影响脾胃 ,叫木乘土 ,即“乘其所胜” ,如临床所见的肝气犯胃、肝脾不和等均为肝病及脾。故仲景嘱之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反之 ,若肝气不足 ,土病则可及木 ,叫土反侮木 ,即“侮其所不胜”。…  相似文献   

3.
<正> 肝主疏泄,助脾胃纳运、升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血证论》所说:“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然而导致这种脏腑之间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多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遂致犯胃、乘脾、犯扰脾胃。有人囿于脾胃互为表里,肝气犯胃,胃病脾亦病,治胃亦即治脾,笼而统之,混为一谈。从临床实际来看,非皆如此。笔者认为探析肝气犯胃、肝气犯脾、肝气犯扰脾胃三者之间在病因病机、犯扰脏腑、证候特点及治疗上的异同,对于析疑解惑,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单兆伟教授认为胃痛的基本病机为脾升胃降失和、胃中气血阻滞,而脾胃之健运依赖于肝木之条达,土得木而达。临证主张胃痛从肝论治,肝胃同治,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和胃、清肝泄热和胃、滋阴养肝和胃、降胆通逆和胃、温阳养肝和胃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胃同病乃肝胃气火郁积,阴阳不并,或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胃痛、胀、呕、呃、吞酸、吐血、便血、便闭、泄泻,与头晕头痛、口苦、胁肋胀、刺痛等症并见,甚则出现上热下寒、上盛下虚之证。 根据肝胃同病的病机和症状特点,临证以“ 厥阴肝木-阳明胃土” 复合脏腑模型为基, “ 肝木升阳,胃土通降,阴阳合一” 为径,予叶天士“ 泄厥阴,通阳明” 之法以消厥阴气火之郁、御阳明肝气之逆,并合辛润通络法以理血络之变,验之临床,每每获效。 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清代名医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创立了"肝气、肝风、肝火"三纲辨证体系,提出"治肝三十法"。王旭高从肝论治虚损病,认为病机存在阶段递进式发展。第一阶段,肝胆郁热克伐生生之气;第二阶段,相火与肝气相合导致木火刑金或者由于后天失养而成木横土衰;第三阶段,肝、脾、肺三者生克失常,风火相煽,阴津亏耗而成阴亏风动。将虚损病中运用的"治肝三十法"分为本治法、旁治法和兼治法三类,主要涉及疏肝理气法、散肝法、清肝法、养肝法、泄肝法、熄风和阳法、熄风潜阳法、缓肝法、抑肝法、泻子法、补母法、清金制木法、培土泄木法、泄肝和胃法。  相似文献   

7.
杜亚康 《国医论坛》2003,18(4):11-12
泄泻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 ,急性暴泻多轻浅易治 ,慢性久泄则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病机虚实寒热错杂 ,治疗取效不易。笔者在临证中积累了一些治疗体会 ,现总结如下。1 泄木安土法脾 (胃 )属土 ,肝属木 ,木旺可乘土 ,土虚可致木贼。久泄患者中 ,有起病即因木横乘土者 ,而更多见的是久病脾胃虚弱 ,肝木横侮 ,致脾健运不能复常 ,泄泻久延不愈。对此类泄泻 ,清代名医叶天士明确提出以“泄木安土”法治疗。用甘以理胃 ,酸以制肝 ,方中每多人参、乌梅相配 ,或甘草、白芍并用。《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载 :“某 ,腹鸣晨泄 …  相似文献   

8.
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试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 378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系胃中寒饮上犯足厥阴经脉所致 ,故习称吴茱萸汤治厥阴头痛。因其疗效显著而千古一辞 ,无可非议。然而胃中寒饮为何上犯厥阴 ,机理何在 ?笔者曾用本方治愈多例典型的厥阴头痛 ,似有所悟 ,试析于下 ,以就教于同道。1 胃病及肝 ,土反侮木肝属木 ,胃属土。木克土 ,即脾胃 (土 )在肝 (木 )的制约调节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病理状态下 ,若肝气过盛 ,则肝气横逆 ,即可影响脾胃 ,称“木旺克土”,即“乘其所胜”,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之证 ,属肝病及脾 ,所…  相似文献   

9.
胃病从肝论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琼玉 《河北中医》2009,31(10):1495-1496
叶天士提出“醒胃必先制肝”、“培土必先制木”、“通补阳明,开泄厥阴”及“制肝木,益胃土”。胃腑的主要生理特性是通与降,通降失和则为胃病,故病性多实,或虚中夹实,但不论虚实均以胃气壅滞不通为共同特征,故通降和胃是常用治法。而通法离不开行气、降气之品,欲使气机调畅,升降协调,则必求于肝,故有“胃病从肝论治”、“治肝可以安胃”之说,正如华岫云总结叶天士治胃“泄肝安肝为纲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临床治疗有效的具体案例,探讨泛酸的证治规律及病因病机。泛酸证治与胃痛、胃痞、呕吐等胃病相似;病位主要在胃,并与肝、脾、肠等脏腑有密切的生理病理关系;病因病机主要为饮食停滞、痰湿中阻、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等。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乃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胃脘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肝气犯胃、肝病及脾、脾虚肝乘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肝木与脾土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故“木土并治”应始终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斌,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教授,《伤寒论》专业硕士生导师.行医五十余载,对慢性胃病的治疗颇有专长,疗效尚佳.笔者随诊并参阅其70余例慢性胃病的治验病案,受益非浅.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或可有益于同道.慢性胃病的通治三法(一)调节升降:胃为六府之一,以通为用.外寒犯胃、肝气乘胃或劳倦伤脾,都要影响胃的通降,以致胃气壅塞或胃气上逆,常见胃痛、痞满、呕恶、暖气诸症.若失治误治、病情迁延,则往往致慢性胃病.  相似文献   

13.
李延萍主任中医师认为久泄责之于脾、肝、肾三脏,提出脾虚为致病之本,湿邪为致病关键,肝郁为缠绵之因,瘀血为久病所致。治疗时注意健脾疏肝益肾佐以祛湿,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拟定不同的治法。常见证型有脾胃虚弱、脾肾两虚、寒热错杂、肝气乘脾四种类型,分别以参苓白术散、四神丸、乌梅丸、痛泻要方为基础方治之。  相似文献   

14.
妊娠恶阻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从肝胃不和型恶阻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等方面探讨李岩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李岩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不足、肝气上逆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当以清肝和胃、降逆止呕、补肾安胎为主,在临床工作中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遇春教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名老中医,擅治脾胃病。临证治疗胃脘痛,在方药上常用治胃"三合汤"及蜥蜴粉;在治法上善用辛开苦降且酸多制酸,酸少补酸。  相似文献   

16.
慢性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迁延日久或反复发作为主症的病证,中医称之为"久泄",为临床常见病。现举肝脾不合型久泄验案二则,一者脾虚日久而湿盛,兼肝郁气滞,治以健脾益气,行气止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一者肝郁脾虚,兼阴虚内热,治以疏肝理脾,养阴清热,方用四逆散加减。肝脾不合证为慢性泄泻常见证型,肝脾两脏关联密切,极易相互为病,脾土虚而致肝木乘之,又或肝木强而乘脾土,临证常常忽略其病之先后。本文从辨肝脾病之先后入手,以求追本溯源,同时辅以升阳止泻、健脾祛湿、平调寒热等常用治泻之法,且不妄用收涩之剂,治泻而不留邪,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答:兹将治肝护脾之粗浅认识和体会,试述于下,供同道参考。1 肝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关系肝与脾之间,属于相克关系。肝木克土,乃克中有用,具有相辅相成之意,构成肝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之协调关系。脾为中土,能生万物而属阴,其体淖泽,其性板滞,滞则易郁,必藉肝木之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方不致脾气阴凝板滞,而使纳食得以正常运化,升降之机,方能正常发挥。但是,脾土又能滋养肝木。人体饮食入胃后,由脾气将水谷精微“散精于肝”,滋充其体,刚柔相济,肝用不亢,而完成其生理功能。肝与脾在病理方面,主要是指木气克土太过而言,即木乘土也。木气亢盛,疏泄太过,则可乘土,可见肝气横逆、犯胃、乘脾等病理现象;若木之不及,失于疏泄、条达,亦可影响脾胃而发病,如肝气郁结,疏泄无能,可见闷闷不乐,意志消沉,脘胁痞满不舒,纳呆食滞等木不疏土的表现。可见肝气、肝郁,均可致肝病及脾之证。此其一。其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阴者,阴血也,由脾胃生化而成;阳者,肝气、肝阳也,由肝失疏泄,或阴虚阳亢所现。说明肝木必赖脾土以滋养,脾土亦赖肝气  相似文献   

18.
运用王泰林治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泰林,字旭高,为清·同治年间名医,名闻苏浙等地。著有《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西溪书屋夜话》、《医学刍言》、《环溪草堂医案》等书。《西溪书屋夜话录》篇中《肝症证治》载治肝三十法,对肝病证治的阐述颇为详尽。王氏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然肝病虽多,王氏以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为纲,辨证施治。在肝气证治中,创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泄肝之八法;在肝风证治中,创…  相似文献   

19.
肝胃失调导致胃皖作痛,临床常见。其病机系指肝旺脾弱,才横克土而言。举凡脘痛连胁,嗳气吞酸、呕恶冲逆诸证,其治多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如柴胡疏肝散之类。然而在实践中,见效者固多,不效者亦有。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刘建博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经验。刘建博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病位在肺、胃,并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等均可成为其病因。虽最终病理变化总不离“胃失和降,肺失宣降”,但病机有脾虚痰湿、肝气犯胃、肾虚水泛之不同;可分脾虚痰湿证、肝气犯胃证、肾虚水泛证3型辨治,分别以健脾化痰、调肝和胃、培肾制水为治法,相应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肾气丸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根据临床病症表现佐以降气止咳之炙枇杷叶与旋覆花药对、制酸止痛之海螵蛸与煅瓦楞子药对及下气消积之枳实与厚朴药对,同时可配合穴位按摩,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