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小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生态环境、化学物质结构、炮制方法、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蕴涵着许多科学问题。解析这个复杂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阐明。伴随中药代谢的研究进展和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形成了“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其将为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秀伟 《中草药》2009,40(Z1):8-13,18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少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化学物质结构的多样性、炮制方法的多样性、代谢途径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蕴涵着许多科学问题。解析这个复杂系统的基础科学问题是其有效成分的阐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质量标准制定。  相似文献   

3.
以药效为指标进行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思路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效应及引起这种效应的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量变规律的科学,可为指导中药剂型改进、临床合理用药、优选用药方案及精选复方中的药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目前还未搞清,再加上中医临床常用复方,这样就给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特别是还有些单味中药及复方其粗制剂有效,而经进一步分离和提取的各种成分药效均减低甚或无效,这就不能用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那么对这些药物如何进行动力学的研究呢?这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抛砖引玉,现谈谈我们是怎样以药效为指标来进行中药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探讨的,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代动力学以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长期以来都是中药学研究的瓶颈问题。考虑到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及其复杂性带来的困难,以及内源性功能小分子对人类代谢影响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整合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的方法。以代谢组为桥梁,从机体对中药产生的内源性小分子应答这一角度,通过同时监测 中药原型及被代谢成分(药代)和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代谢组)的变化,将二者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进行关联。这一方法合理简化了中药和人体这两个复杂系统,可以全面探索彼此的交互效应,考察单个药物成分在 这两个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是单一或者几种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多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其药代动力学的复杂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片面性将限制人们对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和毒理认识的准确性,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瓶颈之一。代谢组学技术依托先进的高通量测试平台和多种大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同时获得并分析数百种甚至数千种小分子物质的波动情况,为复杂组分的PK 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综述了2010年以来多组分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在其中的成功应用,重点介绍了两种新的整合了代谢组学和传统PK思想的中药方证代谢组学和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策略(Polypharmacokinetics,Poly-PK),并展望了两种研究策略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发展前景和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药脂质体在我国的研究主要是在单味药方面,主要因为质量标准和制剂工艺较难。所以应从药味少、疗效较好的中药方入手。针对中药提取物成分复杂,提取物量大的特点,应以将中药有效成分或较纯的有效部位制成脂质体着手。口服给药途径为主是中药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有关脂质体口服给药后对中药活性成分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中药脂质体的制备应根据其有效成分的靶点并结合中医理论,与时代结合开发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和葛根黄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是中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为葛根素及葛根黄酮,该文从生物样品预处理、样品测定、葛根素及葛根黄酮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动学参数等方面着手,对葛根素和葛根黄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认为应加强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葛根素和葛根黄酮在脑脊液及脑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研究,为临床脑血管疾病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思路与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药效物质组合与药效活性的关联性即“组效关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的基本策略,即基于药物代谢物组学的有效成分辨识,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效成分组合的药效活性评价,基于系统建模的有效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之间关联性分析。该策略的提出,对于创新中药质量评价模式、阐释方剂配伍规律、创制组分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药临床疗效的肯定和中药药效学的发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中药药动学研究是阐明中药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药与西药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药药物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其动力学研究相对而言有较大的困难。近年来,药动学领域新理论、新方法的出现使中药药动学尤其是中药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综述近几年中药有效成分药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试从中药配伍的特殊性谈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血清药理学和生物效应法同时运用进行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首先以生物效应法研究配伍组方对效应指标的药动学参数影响,初步推测其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而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协同研究。结果:血清药理学和生物效应法相须为用,分别对能代表复方效应的效应成分和效应指标同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能综合反映中药复方的药动学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药有效成分辨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为有效地从繁多的中药复方化合物中发现和辨识出其作用成分,明确中药作用功效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对中国知网和国外相关杂志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从26篇近期报道的文献中提炼出有效成分辨识相关思路,对以药理活性为向导的有效成分辨识和基于体内过程的有效成分辨识这2个主要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归纳,并着重对基于体内过程有效成分辨识的常用技术如外翻肠囊法、Caco-2细胞模型、血清药物化学法进行了总结。传统的以药理活性向导的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和近期发展的基于体内过程进行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完善之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互补。同时,多成分综合作用是中药发挥效果的基本模式,因此,进行有效成分辨识时,在多成分综合效应中辨识出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符合中药特点的有效成分辨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药系统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自身庞大系统的方法学,即中药庞大数目的综合化学成分和复杂体系的整体药理作用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是处理中药庞大系统一般规律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以中药化学特征谱来表达综合活性成分,以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来揭示整体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是解决中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一,对促进中药市场的优质优价有着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使用的《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制定在30年以前,中药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已经与现代市场不符。该文综述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文献,认为与单一或少数化学成分相比,生物活性更能反映商品规格等级的内涵;对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使用对象、涵盖范围、功能定位、与需求多样性的协调、与药典标准的关系、尺度等问题进行了商榷,提出了中药材规格等级划分应着重解决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反映主要品质差异,中药材商品规格划分权重应视具体品种而定,等级不应只看大小。该文认为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以涵盖切片;以三七为例介绍了规格等级标准范例,对中药材生产、管理和中药经济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自身庞大系统的方法学,即中药庞大数目的综合化学成分和复杂体系的整体药理作用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是处理中药庞大系统一般规律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以中药化学特征谱来表达综合活性成分,以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来揭示整体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芪是一味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黄芪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多糖类、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也已开展并取得很大进展,现就黄芪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静  童黄锦  曾庆琪  蔡宝昌  蔡挺  秦昆明 《中草药》2017,48(12):2548-2556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包括历史沿革、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和炮制机制研究,而阐明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核心内容。种子类中药素有"逢子必炒"之说,其理论基础得到了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的证实,对临床常用种子类中药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机制进行概述,总结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的共性规律,发现种子类中药炒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既有量变也有质变,且成分变化有一定的共性规律,即一般发生分解反应,达到炒制增效、减毒的目的。"逢子必炒"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一步研究阐明,进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磊磊  李秀娜  赵帅 《中草药》2015,46(5):766-773
双水相萃取是一种易于放大、可连续化操作、易于集成技术、绿色环保的新型液/液萃取分离技术,在分离纯化蛋白质、基因、生物纳米分子、细胞和天然产物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系统综述近5年该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抛砖引玉,推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20年来毛脉酸模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成分的活性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关于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研究及其相关成分生物活性研究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毛脉酸模中含有二苯乙烯类,蒽醌类,萘衍生物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逐步在深入化和系统化,并且分离鉴定技术也正日渐完善,其中有很多的成分均为首次从毛脉酸模的根中分离得到的.毛脉酸模化学成分及其相关成分生物活性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毛脉酸模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乃至后期的临床疗效研究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质量认识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张铁军 《中草药》2011,42(1):1-9
基于中药质量认识的整体视角,从中药质量的本草学属性、生物学内涵和化学实质3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相关实验研究,提出从药材的品种及产地的确定→样品的野外及田间取样→药材的部位取样→有效部位的确定→有效部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有效成分代谢研究→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测试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质量评价方法等质量分析的全过程,构建中药质量研究技术方法和系统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