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栀子豉汤证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而致烦燥不宁,以“心中懊憹”为主的一组证候。栀子豉汤以栀子苦寒清心除烦为主药,淡豆豉辛凉升散为辅佐,以起到清热除烦宣郁之功效。后世医家有认为对栀子豉  相似文献   

2.
栀子为《伤寒杂病论》中的常用药物,以“对药”思想为中心,文章将栀子对药归纳分类:栀子与豆豉配伍、栀子与干姜配伍、栀子与黄柏配伍、栀子与厚朴和枳实配伍、栀子与茵陈和大黄配伍,共5类,总结栀子对药的功效特点。《神农本草经》曰:“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临床中,栀子与淡豆豉配伍,泻火除烦,治疗热病烦闷,如栀子豉汤;栀子与干姜配伍,清上温中,治疗热郁胸膈,中焦有寒,如栀子干姜汤;栀子与黄柏配伍,清热利胆、泻湿退黄,治疗湿热蕴结、熏蒸肝胆,如栀子柏皮汤;栀子与厚朴和枳实配伍,清热除烦、宽中消满,治疗热扰胸膈、气滞于腹,如栀子厚朴汤;栀子与茵陈和大黄配伍,清热利湿,治疗湿热黄疸,如茵陈蒿汤。上述功效的发挥,与栀子解热、抗炎、镇痛、镇静、抗病原微生物等药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 清热药清热泻火一、生石膏(附煅石膏) 生石膏寒,泻火消斑。清气分热,大汗身燔。治肺热喘,止渴除烦。煅石膏涩,敛疮升丹~1。二、知母知母苦寒,质柔润多。上清肺热,下泻肾火。虚热骨蒸,盗汗亦可。燥热伤阴,用之皆妥。三、栀子栀子苦寒,湿热可清;心肝肺胃,及三焦经。肝炎黄疸,急性适应。泻火除烦,治吐衄症。四、淡竹叶竹叶甘淡,微寒入心。清热除烦,利尿通淋。口舌生疮,热邪所侵。清上导下,能治热淫。五、天花粉  相似文献   

4.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中上二焦邪热炽盛证的代表方,由连翘、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山栀子、薄荷、黄芩、竹叶等药物组成,具有泄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方中连翘重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薄荷疏散上焦之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清解郁热;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三药质轻升散,清解的同时透邪(热)于外,有"火郁发之"之义。黄芩与栀子同用,清热解毒,泻火除烦,通泻三焦;大黄与芒硝配  相似文献   

5.
除烦汤是黄煌教授的经验方,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共8味,又名八味除烦汤。除烦之名,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  相似文献   

6.
栀子炮制研究进展庞富强广西药物研究所,南宁530022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is的成熟干燥果实。具清热利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等功效,常用于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收录治疗失眠的经典方剂,分析相应条文,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分别用经方中栀子豉汤泄热除烦;以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酸枣仁汤清热除烦;猪苓汤养阴清热,大承气汤通腑泄热。治病求本,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唯有抓住其失衡的根本,才能药到病除;不可囿于"本本",寻求合理方案才是经方的本意,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山栀外用谈     
<正> 山栀味苦性寒,长于泻火除烦、泄热利湿,广泛应用于脏腑因火郁作痛,烦热懊侬、躁挠不宁的各种症候。在临床上栀子与其它中药合理配伍作外用药,能充分发挥其镇痛作用,扩大临床应用范围,现略述于下:一、热郁胸膈证见胸脘痞闷、结痛、懊侬、烦躁者,用山栀、杏仁按2:1配伍,研为细末,加酒精调成糊状,于睡前敷贴于膻中处,再用汗巾捆好,次日取下,局部显青紫者,闷痛即止。栀子味苦性寒,能清热除烦镇痛;杏仁辛苦温,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温  相似文献   

9.
<正>周铭心教授以治疗疑难病见长,临证运用栀子豉汤灵巧化裁,颇具匠心。栀子苦寒,入心、肝、胃、三焦经,长于清泄郁热,解郁除烦,可导火下行,降而不升。淡豆豉辛甘,其气味轻薄,入肺、胃经,善于解表宣热,和胃气。栀子豉汤两药相须为用,宣降相因,清透并举,从而遏制热邪向纵深方向发展。栀子豉汤本为《伤寒论》方,用于太阳表证、阳明热证诊  相似文献   

10.
栀子与水栀子的电泳鉴别鞠爱华②青梅②成瑞②栀子为常用中药,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功能。用于热病心烦,目赤黄疸,热淋尿涩等症。商品中常见一种混淆的水栀子,又...  相似文献   

11.
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本文探讨栀子的配伍药对和临床常见病的栀子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郝瑞  韦宇  邸莎  黄一珊 《吉林中医药》2021,41(2):256-258
本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与临床应用,总结出栀子具有以下特点:栀子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常用范围10~30 g。临床剂量随着疾病、证型及配伍不同而变化,如栀子泻火除烦,治疗精神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6~30 g;栀子利湿退黄,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9~20 g;栀子凉血解毒,治疗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3~3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泻火除烦,常配伍淡豆豉、黄芩、黄连等;利湿退黄,常配伍茵陈、大黄、黄柏等;凉血解毒,常配伍牡丹皮、柴胡等。  相似文献   

13.
张金虎主任认为小儿睡眠障碍乃"阳盛于外则醒,阴盛于内则眠",小儿素体阳气偏盛加之外邪侵袭致机体阴夜相对不足,阴不制阳,扰乱神明。提出"小儿睡眠障碍重在调理心、肝"的独到见解,调肝潜阳、疏肝解郁,柴胡龙骨牡蛎汤。大便秘结烦躁不安加生大黄泻火除烦;腹部胀满乳食不化加麦芽、莱菔子、焦山楂消食导滞;热盛烦躁加黄连、栀子泻火除烦;睡时汗多加黄芪。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酸枣仁汤养肝血以宁心神,清内热以除虚烦,以养为主,养中兼清,有养心安神,清热除烦之效。栀子豉汤重在清热,降中有升,宣郁达邪,两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清热除烦之功。酸枣仁汤与栀子豉汤均能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但酸枣仁汤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的内伤失眠,而栀豉汤用于外感风寒邪气入里化热,上扰心神所致的外感失眠。二者有外感内伤之分,实热虚热之别,临床运用时应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栀子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兰  程合丽  李慧芬 《中成药》2005,27(11):1281-1283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因其性味苦,寒,易损伤脾胃,自古以来即很重视对它的炮制处理.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七十六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栀豉汤由栀子、香豉二味组成,一升一降,具有除烦泄热,宣达解郁的作用。方中栀子苦寒清心除烦,豆豉具有升散之性,能泄胸中郁热。两药合用,具有清热除烦之功。《伤寒论》对本方的加减运用,多以汗、吐、下后或“大病瘥后”出现不眠、懊(忄农)为特征。“条文”,中所称“虚烦”,其病理机制是伤寒化热后,胸膈间游溢无形之郁热影响气机升降,上焦气分失和,扰乱心神所致。方中二药俱轻,能使气机流畅,烦热得平。此方药虽两味,但颇多妙义,使用范围甚广,不仅用于伤寒汗吐下后的心中懊侬,而且对温邪初起,心  相似文献   

17.
栀子的炮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栀子为常用中药之一,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用于热病烦闷、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症.栀子的炮制方法历代本草记载有多种,现代主要沿用生品、炒黄、炒焦、炒炭、姜汁炙等,其临床疗效不一.本文以文献报道栀子中降温、镇静有效成分熊果酸含量为指标,对栀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测定比较,旨在探讨栀子的炮制意义,寻求较合理的炮制工艺,为栀子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尹太阳 《河南中医》2010,30(10):941-942
栀子豉汤是由栀子、淡豆豉二药组成的名方,二药性味皆为苦寒,栀子清热除烦,淡豆豉宣泄条达,二药一升一降,共奏清上焦烦热之功。其服法为"得吐者,止后服",除证治所示外,现代可应用于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9.
栀子豉汤证出自《伤寒论》,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出现以“心中懊(忄农)”为主的一组证候。根据《伤寒论》有关原文可分主证和兼证两类。栀子豉汤主证有:(1)虚烦不眠;(2)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3)胸中窒;(4)心中结痛。兼证见少气,用栀子甘草豉汤;见呕,用栀子生姜豉汤;见心烦腹满用栀子厚朴汤;见下后身热微烦,用栀子干姜汤。  相似文献   

20.
栀子豉汤方出《伤寒论》,用治汗吐下后余邪未清,热郁胸膈而出现的身热懊(忄农),虚烦不眠等证。方以栀子清心火泻三焦游热;取豆豉轻浮上行之性,化浊为清,二味相合,能彻散胸中邪气,宣泄郁热,使之由内达外,清里透表,故为清热除烦之良剂。该方药味虽简,但配伍精当,寓义无穷。笔者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疗效满意。现举数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