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戴克敏 《山西中医》2011,27(1):7-8,10
黄柏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笔者随师应诊时,目睹姜老临床配伍运用黄柏的经验:如黄柏配伍黄连或黄芩,治痢疾;配伍栀子、甘草,治黄疸;配伍知母,用于清下焦湿热,治淋证、泄泻;配伍苍术、牛膝,  相似文献   

2.
郝瑞  韦宇  邸莎  黄一珊 《吉林中医药》2021,41(2):256-258
本文搜集古代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与临床应用,总结出栀子具有以下特点:栀子的临床用量范围为3~30 g,常用范围10~30 g。临床剂量随着疾病、证型及配伍不同而变化,如栀子泻火除烦,治疗精神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6~30 g;栀子利湿退黄,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9~20 g;栀子凉血解毒,治疗内分泌、血液系统疾病,常用剂量为3~30 g。为发挥其最佳功效,常根据病种、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泻火除烦,常配伍淡豆豉、黄芩、黄连等;利湿退黄,常配伍茵陈、大黄、黄柏等;凉血解毒,常配伍牡丹皮、柴胡等。  相似文献   

3.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茵陈蒿汤源自<伤寒论>,由茵陈、栀子和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能,为中医治疗湿热黄疸之要方.本实验建立HPLC测定了茵陈蒿汤、茵陈、茵陈与栀子、茵陈与大黄配伍的水煎液中绿原酸的含量,以探讨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为探讨中医传统方剂配伍变化,探讨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栀子豉汤证主要是太阳病表邪内陷,热郁胸膈而致烦燥不宁,以“心中懊憹”为主的一组证候。栀子豉汤以栀子苦寒清心除烦为主药,淡豆豉辛凉升散为辅佐,以起到清热除烦宣郁之功效。后世医家有认为对栀子豉  相似文献   

5.
黄连、黄芩、黄柏味苦性寒,同属清热类药,均有以下功效:(一)清热燥湿;常用于湿热痢疾、泄泻及湿热黄疸等病证。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三物茵陈汤《证治准绳》等。(二)清热泻火;适用于高热神昏、烦躁不眠或吐衄、发斑等证,如泻心汤、黄连解毒汤、三黄石膏汤、当归六黄汤等。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方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 ,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之中。由于引起本病原因复杂 ,病程缠绵 ,治疗方法颇多 ,临床难以掌握。故笔者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治疗黄疸的方剂归纳探析如下。1 清热利湿退黄方剂此类方剂主要治疗湿热所致的阳黄证。《金匮》茵陈蒿汤 (茵陈、栀子、大黄 )主治“谷疸之为病……久久发黄” ;栀子大黄汤 (栀子、大黄、枳实、豆豉 )主治“洒黄疸 ,心中懊” ;茵陈五苓散 (五苓散五分 ,茵陈蒿末十分 )主治“黄疸病”。《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栀子、黄柏、甘草 …  相似文献   

7.
栀子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生栀子长于清热泻火;姜汁拌炒可治烦呕;焦栀子及栀子炭止血效佳;栀子仁功善清心除烦;栀子皮则兼清表热.临床上常用于热病心烦、高热烦躁、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热淋、血淋、血热出血、痈肿疮毒,以及外用治疗扭挫伤痛等.  相似文献   

8.
《茵陈汤》方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按仲景原意为治“阳黄”之用。方用茵陈清热利胆以退黄、用大黄泻热导滞,栀子清利三焦湿热。三药合用可使淤热湿浊从小便排出。在临床上,几阳黄之证,均有较好疗效。而敦煌遗方增加了黄芩、柴胡、升麻、龙胆四味药,更加强了清肝利胆、清热解毒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栀子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本文探讨栀子的配伍药对和临床常见病的栀子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栀子大黄汤类方的配伍规律,为湿热黄疸治疗方剂提供组方指导。方法:从历代瘟疫方剂数据库中检出栀子大黄汤及类方共20首,采用中药核心系数法对用药频率、性味配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栀子大黄汤类方共用药42味,药物按核心系数排在前3位的是栀子、大黄、茵陈。(2)栀子大黄汤类方的寒凉药性的总积分为2.631,温热药性的总积分为0.257,寒温比例约为10:1。且寒凉药物的药性以寒居多,微寒次之,大寒最少,没有凉;温热药物,以温居多,微温与热次之,没有大热。(3)栀子大黄汤类方苦味药最多、辛味药其次、甘味药第三,三类相合占总数的87.2%。药味积分占总数的92.2%。3者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酸味药、咸味药、淡味药。结论:(1)栀子、大黄、茵陈是湿热黄疸最基本和常用的药物,佐证了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黄疸的基本方。(2)栀子大黄汤类方药物的药性以寒为主,少量温;药味以苦为主,辅以辛。寒温共用、苦辛结合是栀子大黄汤类方的配伍特点,也是湿热黄疸治疗方剂的性味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1.
浅谈栀子炒火局结合制炭方法赵爱香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栀子/生产和制备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小果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发热,小便短赤,血热妄行的吐血、...  相似文献   

12.
王付 《中医杂志》2015,(7):626-627
探索栀子豉汤方证及衍生方的应用,旨在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方证辨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方药衍生如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柏皮汤、栀子大黄汤等,深入研究与探索栀子豉方证及衍生方是灵活运用辨治诸多疑难杂病的最佳思路。  相似文献   

13.
1清热利湿药的选择急性肝炎为湿热之邪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治疗大法是以清热利湿而祛邪,但由于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二者在性质上是矛盾对立的。因此,在治疗用药上也存在着矛盾。清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板蓝根等。其性味苦寒,苦寒清热效果则佳,但苦寒药易于损伤脾胃,阻遏气机,肝炎患者脾胃遭受湿邪之侵害,  相似文献   

14.
我治急性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型肝炎,古代属于黄疸范畴。病因为湿热。一般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之分。治疗均用清热利湿药。个人体会,清热利湿这类药物可能有抑制病毒、消除炎症、排除黄疸等作用。古代治黄疸型肝炎常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还有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我治黄疸型肝炎是于清热解毒药中加入利湿药。仲景茵陈蒿汤原方以茵陈为主药,用至6两,栀子用14枚,大黄用2两。明代吴又可认为本方当以大黄为主,以茵陈为辅。他说:“黄因小便不利,故用山栀除小肠屈曲之火,瘀热既除,小便自利,当以发黄为标,小便不利为本。至于小便不利,病原不在膀胱,而是胃移热,必当以小便不利为标,胃实为本,是以大黄为专功,山栀次之,茵陈又其次也。”他还认为,如果不用大黄,只用“茵陈五苓”,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吴氏专攻瘟疫,以临床实践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脂肪肝5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孟辉  和晓春  贺晓慧 《陕西中医》2006,27(12):1524-1525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中药配伍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应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栀子、大黄、山楂、陈皮、泽泻)治疗本病58例;结果:总有效率91.38%;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利湿,降浊化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正茵陈原名因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清湿热、利胆退黄要药。《伤寒论》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苔黄干,脉弦数之阳黄证;《张氏医通》取茵陈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暗晦、寒盛阳虚、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滑或沉迟之阴黄证;皆以茵陈为君药,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现代药理实验,茵陈胆道汤(茵陈、栀子、柴胡、黄芩、木香、枳壳、大黄、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枳实一味入方,共计17首,分别与大黄、厚朴、栀子、桂枝、芍药、柴胡、橘皮、白术等相伍,创枳实薤白桂枝汤、大小承气汤、厚朴七物汤、大柴胡汤、四逆散等经方,以相须相成之伍而达行气消痞、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活血除痹之功,以疗外感内伤诸病。通过探究枳实的配伍运用规律,领略仲景于枳实的用药特点,对当今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国亮 《河南中医》2010,30(1):11-12
茵陈蒿汤药不过三味,却配伍严谨、用药精当。方中重用茵陈至六两为君,取其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栀子用至十四枚为臣,取其清热利湿之功效,清利中下二焦之湿热;佐以大黄,用至二两,一方面取其清热化瘀之功,使瘀热得去、黄疸得消,另一方面取其推陈致新泻下,使谷疸不留宿食。  相似文献   

19.
茵陈为中医常用的清湿热、利胆、退黄要药。《伤寒论》茵陈蒿汤即用茵陈配以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阳黄之症。《张氏医通》又取茵陈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暗晦,寒盛阳虚的阴黄症。总之,中医常应用茵陈为君药,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症之阴阳。据《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胆门:我国从汉代至明代十五家所载治黄疸方中,用茵陈者达三十七方之多,后世新方更当。茵陈胆道汤(茵陈、栀子、柴  相似文献   

20.
除烦汤是黄煌教授的经验方,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共8味,又名八味除烦汤。除烦之名,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