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小林认为鼻炎的治疗当辨涕之脓清、辨有无过敏。当其辨证要点为黄浓涕时,仝院士常精选三味药物——炒栀子、连翘、薄荷合成三味小方,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解毒,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三者以清上焦之热为主,共奏清鼻窍之功,在鼻炎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薄荷6~15 g,炒栀子、连翘15~30 g。  相似文献   

2.
《局方》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凉膈散组方是:“大黄、朴硝、甘草(火监)各20两,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两、连翘2斤半。为粗末。每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蜂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方中重用连翘量是以加重清热解毒,配栀子,黄芩、薄荷、竹叶以疏解泄热泻火,对清上焦之邪热力较强。若胃热津伤而腑实证未全具,不宜峻攻时,本方中用调胃承气汤再合白蜜以荡热于中,  相似文献   

3.
凉膈散一方出于宋代《和剂局方》,系由连翘、大黄、芒硝、甘草、山栀、竹叶、黄芩、薄荷等八味药物组成。本方功能凉膈、清热、解毒,连翘、黄芩、竹叶、薄荷清疏于上,以治肺胃心胸之热;大黄、芒硝荡涤于中,“以下为清”,有除胃肠燥热之功,更用甘草以缓之,综观全方虽以清泻上中二焦之热为目的,但方中薄荷、山栀,颇有栀豉汤开畅胸膈之义;大黄、芒硝、甘草乃调胃承气汤;山  相似文献   

4.
清瘟败毒饮出自《疫疹一得》,为清代医家余师愚所创制。本方以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三方复合加减而成。方中以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大热为主,犀角、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清营凉血解毒,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桔梗载药上行,甘草和胃,共奏清热解毒,泻火  相似文献   

5.
凉膈散源于《和剂局方》,其组成为:大黄6克芒硝6克甘草6克黄芩9克梔子9克连翘9克薄荷6克竹叶6克蜂蜜18克。方中以调胃承气汤泻火通便;梔子、黄芩清泄里热;连翘、薄荷疏解表热;竹叶利水;蜂蜜泄火;全方配伍严谨,泾渭分明,原为清上泄下,治上、中二焦表里俱热之证,尤以表热不高,里热不甚者最为相宜。晚近医家发皇古  相似文献   

6.
凉膈散,方由:大黄、芒硝、甘草、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竹叶组成。笔者常将本方加减改为汤剂服用,治疗大叶性肺炎获得较好效果,兹举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例一、  相似文献   

7.
妙用凉膈散临证举隅尹逊英梁翠兰张茂雷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肥城271600)尹延军山东省肥城市中医院(肥城271600)凉膈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凉膈通便之剂,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的功效。由大黄、芒硝、甘草、栀子、黄芩、薄荷、连翘、竹叶、白蜜...  相似文献   

8.
除烦汤是黄煌教授的经验方,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共8味,又名八味除烦汤。除烦之名,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  相似文献   

9.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是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组成: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竹叶、芦根、桔梗、甘草、荆芥穗、淡豆豉。其中金银花和连翘共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避秽解毒之功;荆芥穗、淡豆豉、薄荷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为臣;牛蒡子宣肺止咳,清利咽喉,开宣上焦;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止渴且清润不腻,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笔者临床运用本方化裁治疗由风温初起或风热束表、邪袭肺卫所致以肤生红斑、丘疹、风团为特征的皮肤病,如寻常型银屑病、玫瑰糠疹、多形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药疹、荨麻疹、瘙痒等,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自拟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薄前汤治疗风热咳嗽60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薄前汤组成:薄荷、前胡、白芷、银花、连翘、杏仁、桔梗、紫苑、百部。薄荷清轻凉散,疏散风热;白芷疏散风寒,宣通肺窍;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散上焦风热;前胡疏风清肺,降气化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内经》曰:“热淫於内,以苦发之”。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能解少阳之郁滞,散邪透表;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以除烦满。柴芩合用,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又能疏肝利胆。姜、夏和胃降逆止呕,能开能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邪气。参枣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2.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由防风、薄荷、大黄、川芎、白芍、连翘、麻黄、芒硝、当归各50克,荆芥穗、栀子、炒白术各25克,石膏、桔梗、黄芩各100克,甘草200克,滑石300克组成。有解表通里、散风清热之效,对外感风邪、  相似文献   

13.
凉膈散(连翘、大黄、芒硝、甘草、栀子、黄芩、薄荷、竹叶)首见于宋·太医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清·汪昂将其收入《医方集解》泻火门,谓其可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诸风瘈疭,胃热发斑发狂,及小儿惊急,痘疮里陷等证。我在儿科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腹泻、肺炎、上感高热等病症,疗效满意。现选录病案四则如下,并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凉膈散临证举隅零陵地区卫生局中医科(425000)郑日清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仁、薄荷、黄芩、连翘、竹叶、白蜜九味药组成。本方为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聚而设,具有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性结膜...  相似文献   

15.
贾忠军  杜金双 《陕西中医》2006,27(9):1144-1144
凉膈散出自《太平圣惠和济局方》,由大黄、芒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芩、连翘组成,原方为散剂,用竹叶蜜水汤冲服,今在临床多用煎剂。诸药合用具有清热通腑,清上泻下,泻火解毒之功。本方泻下清热并用,着重泻火解毒,泻上中二焦之邪火,清胸膈之烦热,凉膈之意即在于此。笔者用此方治疗上中二焦邪郁化火,热聚胸膈而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之发热不退证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翠竹可入药     
竹叶,味甘性寒,有清热除烦、生津利水的作用,为清凉止渴之解热药.常用于发热烦渴、小儿惊痫等症.对于热淋、小便赤涩不利者,本品有解热通淋之效.用竹叶、桑叶、菊花、白茅根、薄荷组成的"桑竹薄菊饮"代茶饮用,可治疗感冒发热、目赤头痛、咽喉肿痛等.淡竹叶与黄连、生地共煎服,可治虚烦失眠等症.淡竹叶煎浓茶漱口,治牙齿出血,外洗可治脱肛及子宫脱垂.以淡竹叶为主要成分的"竹叶石膏汤"、"竹叶凉膈散"是治疗心火上盛、中焦燥实、便秘之良方.  相似文献   

17.
小儿退热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退热液是由金银花、薄荷、青蒿、连翘、冰片5味药材组成的小儿退热用药,正在申报国家三类新药,并已获批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其中,金银花性甘、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绿原酸及异绿原酸是其主要抗菌有效成分。薄荷性凉、味辛,散风热、清头目。青蒿性苦、辛、寒,归肝胆经,能清热解毒,除蒸截疟,尤善清虚热,本方取其清热解毒之功。连翘性微寒,味苦,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排脓。冰....  相似文献   

18.
<正> 抗毒消疹汤(自拟方)是由大青叶、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甘草组成,具有解表消疹、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治疗体内蕴热又感毒邪的病毒性皮肤病,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云鹏为湖北省沙市市中医院妇研所主任医师,业医60余载,对温病、妇科造诣尤深,现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凉膈散(《和剂局方》)本为散剂方,由栀子、薄荷叶、连翘、黄芩、竹叶、甘草、大黄、芒硝、蜂蜜少许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治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胸膈烦热,口渴、便秘溲赤诸证。刘师以本方加减,改为汤剂增倍服用,治疗女科热郁胸膈、入于血室之疾,取得一定疗效,现整理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全方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组成属于辛凉解表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称之为"辛凉平剂".该方配伍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大量辛凉之药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这种配伍既有利于透邪,又符合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之药与清热解毒之品相配,构成以疏散为主兼顾清热的解表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之甚多,大多外感热病初期有风热表证者皆可加减用之,现举验寨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