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浅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但因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故认为是痹证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周学平教授从"辨证求因"出发,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应重视体质因素、阴血不足的因素、内生之邪、痰瘀病理因素、情志因素等,"审因论治"以求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方剂学“药群”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方剂是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一定的规矩(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明确其用量,使之层次分明,切中病情的药物配伍组合。从概念上看,自《内经》提出"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以来,"君臣佐使"已经被公认为指导组方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和"与"变"的思想在中医配伍组方中随处可见,临证时应以病因病机为纲,审因立法,组方依法,用药精当,灵活配伍,通过"知变"的思维方式"致和"。通过阐析左金丸方中"和"与"变"的对立统一,"和"中寓"变","变"中求"和",启迪后学应以"循生生之道"以不变应万般疾病之变。  相似文献   

4.
根据婴幼儿生理发育特征将儿科疾病分为胎疾和幼疾是万密斋儿科学术思想的重大特色。万密斋在继承发展"三因学说"基础上提出了胎疾的五因致病论及三分法,并指出胎疾的治疗应辨证审因、兼调乳母、施法灵活、不拘一隅,诸如胎弱应从脏论治、调理脏腑;发热应审因论治、辨证审因;脐风应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5.
王晖教授提出"三定分层,环扣连锁"证治模式,"三定"即辨人定体、辨病定位、辨证定性,"分层"即据性析机、审机立治、组方用药、善后应变,彼此之间环环相扣,分层叠进.据此中医证治模式施治,临床可收较好疗效,且能为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新思路,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南孙教授治疗不孕症以"审因辨证,治病求本"为原则,"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补益肝肾,疏利冲任",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强调冲任以通盛为贵,邪留冲任者,治贵在通;冲任虚损者,治贵在盛,冲任通盛,方能孕妊,文中举临证医案三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从宋代医家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得到启发,探讨银屑病发病的内在机理。传统认为"治风"为标,"治血"为本,治疗当审其病因,笔者结合临床,提出"风血互为标本",治疗当辨风求因,辨血求因,治风未必行血,治血未必熄风,当采用"风血辨证",对摆脱固有的理论束缚,扩展银屑病的辨证思路,有一定价值,旨在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论“辨证论治”的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对于"辨证论治"一词的理解,与过去并不相同,有必要对其正本清源。虽然是"辨证论治"是近代提出的新术语,但是从中医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概念自《黄帝内经》时已经拥有,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被广泛讨论和使用。从文字的角度分析,"证"是指能够反映疾病本质的"临床表现",而非现在一般所说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辨证论治"则是按照辨别证候时所获得依据,经过分析后作出治疗方法的判断,实际上即"辨证求因,审机论治"的缩写。再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理解,"证"所强调的是"司外揣内",亦即因"有诸内必形于外"而产生了"证",证的产生是基于藏象学说,"辨证论治"实与"整体观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病异"能够"同治"的关键在于"病"虽异而"证"相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恰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石。当归四逆汤有温经通脉之功,现代适用的疾病谱广泛,内科、外科、妇科的多种不同疾病,只要符合血虚脉道失充,寒凝血脉滞涩的病机要点,即同属血虚寒凝证,皆可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用之取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优势,彰显了古方今用之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明初医家盛寅著作《医经秘旨》的系统研究,从医学"教育观"和诊疗"思辨观"2大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全面展现盛寅学术观点。盛氏重视中医经典,强调读书,赞成学校教育;在诊疗上注重"知标本"、治病审因、格致医理,"推本阴阳",重视"反佐",倡导"阳有余阴不足",强调"阴阳相抱"、脉色证相参,治病用药调养"适事为故"、医道"运气"中庸,该思想对于今天的中医教育和临床学习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立华教授治疗痛风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与分期分型论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痰湿热毒瘀阻较甚,关节局部病变突出,以标证为主,当急则治其标,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方用四妙散加减;间歇期或慢性期,一般疼痛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标证基本已去或者轻微,多采用补脾肾、调气血之法,兼顾祛邪,此当缓则治其本,方用养血治痹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标本兼顾,疗效颇佳,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痛风不易复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焦剑 《天津中医药》2015,32(6):325-328
介绍了张大宁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张大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为"肾虚血瘀为本,湿毒内蕴为标",运用补肾活血和降逆排毒法治疗。具体方法有脾肾双补、温补肾阳、益气活血、肝肾同治、升清降浊、清利湿热、炭剂吸附等。  相似文献   

13.
包培荣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可概括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是胸痹的基础,肾虚是诸虚之本,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关键所在,故探病求源,强调不荣则痛,重在补肾益气;因虚致瘀,络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故急救其标,强调通则不痛,重在理气活血、化痰通络;临证时病证结合,衷中参西,或偏于补肾益气,或偏于活血通络、理气化痰。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侵袭、转移和复发性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由此被认为是类肿瘤性疾病和子宫内膜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机纷繁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致,探寻本病的理论来源,必将为本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有效途径。结合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及中年女性的特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中年治肝"理论有密切关系,热、瘀、毒、郁等多种复杂病理因素之间相互滋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根本,而清热解毒,化瘀消瘕兼益气固本是本病的治则。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学说众多,迄今仍无一种学说可以完全解释本病的发展,而且本病发生的源头学说并不明确,疾病发生的源头何在,如何有效预防,如何解决本病引起的逐渐加重的难以忍受的疼痛、不孕以及手术后极易复发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医患共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内经》卒心痛论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辨治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之卒心痛类似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尤其《内经》“邪在心”的观点,与ACS的感染及炎性因子等诸方面的病理生理研究颇为相似。认为脏腑气血逆乱是卒心痛发病的关键,“寒”与“痛”是其典型表现,散寒通阳是治疗总则,辨证论治是治疗根本。基于ACS病理生理的多元性,应权衡西医学与中医学的诊疗优势,用中医辨证的思路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16.
癌性疼痛的中医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认为癌性疼痛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而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是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内郁是病机之关键,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二者因果为患,正气亏虚是癌痛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消癌解毒是治疗关键,化痰祛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7.
李小娟教授认为古人对痛风认识无外乎素体亏虚、伤于湿、伤于热。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病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内外因夹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调和营卫,清热祛湿为治则随证加减。选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辨证加减以调和营卫,清热祛湿。湿热偏盛者加入四妙散;关节红肿热痛较重者据肺主皮毛之理,酌加泻白散,"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灼热疼痛之时可用清心火之药物,清心除烦泻火解毒,如黄连、连翘之类,以缓解疮疡之红肿热痛。若有瘀血者加入全虫、赤芍、伸筋草等活血通络之品。  相似文献   

18.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其严重地摧残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着生命质量。中医药能够减轻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能够明显改善生命质量。花宝金教授指出正气不足为癌痛发作的内因,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虚损,病邪乘虚而入,经脉不荣可发为疼痛。此外各种因素导致的气滞为癌痛发生的诱发因素,可导致形成血瘀、痰湿、热毒等积滞搏结发为癌肿,闭阻脉络,瘀塞不通,而致疼痛。病程日久所形成的癌毒为夙根,是癌痛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调气解毒法”是花宝金教授治疗癌性疼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辨癌毒,从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论述调气解毒法在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46-447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为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其内因责之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而人体正气的强弱由先天之本(肾)及后天之本(脾)所决定,故张金荣认为肿瘤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肾亏虚;其外因责之于外邪入侵,痰、湿、气、瘀、毒等搏结日久,气滞血瘀。张老师以"保先天(肾)固后天(脾),软坚散结,理气化瘀"为治疗大法,重视调补先后二天,扶正祛邪;同时强调依据患者症状及病情的变化,攻补兼施,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取得满意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特点可归纳为辨病论治、对症用药、注重引经、日常调护四方面。  相似文献   

20.
探讨郁证性痛经的因机证治。七情内伤可致气血失运、经络瘀滞而引发痛经。肝郁肝火为郁证痛经之因;诸痛属心,五志感心,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可致气血失调而引发痛经。痛经临床表现常伴有情绪障碍和(或)一系列躯体症状。治疗郁证性痛经的原则为急则治标止痛,缓则治本解郁。与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不荣则痛、荣则不痛一样,郁滞则痛、郁解痛消。治疗郁证性痛经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