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是广大科研管理者研究的课题.几年来,我院本着"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目标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探索了科研管理新模式,为医院科研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科技兴院".现将医院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实验室建设是"双一流"大学的硬件保障之一,如何使高校科研实验室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及优化,保证实验室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解决科研实验室用房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有偿使用。作者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室用房有偿使用的管理模式,对有偿使用策略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有偿使用具体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何萍  李贻奎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352-3354
如何正确处理医疗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李连达院士指出,目前"医生做科研"存在主攻"科研",不重视"医疗",过分提倡"科研型医院",人才培养只重"科研",科研方向"华而不实",医学评价体系亟待改进完善等问题。临床医生以治病救人为主,为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需要进行科研工作。为了提高医疗队伍的水平,使其后继有人,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但是,医疗、科研、教学密不可分,不等于每位医务人员都应成为"三合一"的人才,每位医务人员都要做科研,搞教学。也不等于每家医院都要成为"三合一"的"科研型医院"或"教学医院"。应该有选择、有条件、有重点的分工安排。在保证医疗为主攻方向的前提下提倡医生做科研,但是不能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中心论坛刊登对国家中医药政策的解读;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与思路;对中医药前景的展望;对中医药管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医药医疗等的宏观探讨。六名战略刊登各中医药机构(医疗、教育、科研)实施"六名(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战略"的意义,介绍打造"六名"的经验和思路,以及如何实施"六名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中心论坛刊登对国家中医药政策的解读;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与思路;对中医药前景的展望;对中医药管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医药医疗等的宏观探讨。医药管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医药医疗等的宏观探讨。六名战略刊登各中医药机构(医疗、教育、科研)实施"六名(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战殎略"的意义,介绍打造"六名"的经验和思路,以及如何实施"六名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灸以其独特的疗效受到世界人民欢迎,也成为了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近日,中国针灸学会经筋分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吴中朝教授做客新华网"中国针灸人物志"系列访谈,与我们一起聊聊如何通过加强科研和规范诊疗来促进针灸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中医传统科研方法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论述,举例说明如何以传统方法为主进行医药科研选题、设计,提出在中医药研究中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方法及现代科研方法如何与之结合、渗透。  相似文献   

8.
<正>中心论坛刊登对国家中医药政策的解读;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与思路;对中医药前景的展望;对中医药管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医药医疗等的宏观探讨。六名战略刊登各中医药机构(医疗、教育、科研)实施"六名(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战略"的意义,介绍打造"六名"的经验和思路,以及如何实施"六名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中心论坛刊登对国家中医药政策的解读;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与思路;对中医药前景的展望;对中医药管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医药医疗等的宏观探讨。六名战略刊登各中医药机构(医疗、教育、科研)实施"六名(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战略"的意义,介绍打造"六名"的经验和思路,以及如何实施"六名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心论坛刊登对国家中医药政策的解读;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与思路;对中医药前景的展望;对中医药管理、中医药教育、中医药科研、中医药医疗等的宏观探讨。六名战略刊登各中医药机构(医疗、教育、科研)实施"六名(名医、名科、名院、名药、名店、名厂)战略"的意义,介绍打造"六名"的经验和思路,以及如何实施"六名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后,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不大,阿托品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仍明显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传入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围绕如何提高中医院科研申报水平,加强科研管理,阐述了科研管理部门应从科研规划、管理人员、资源配置、科研协作、项目库等方面进行加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以使医院的科研工作得到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医文献学信息资源,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对前人燥证治则治法学术思想进行梳理,概括出"流气润燥法"、"急下存阴法"、"甘寒生津法"、"疏卫润燥法"、"燥病救肝法"、"厚土治燥法"、"流湿润燥法"、"通上窍利小便法"八个常用具体治疗方法,通过分析阐明立论的科学性,对临床实践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第十五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围绕"蒙药及少数民族医药研究"、"药物本草考证研究"、"文献研究"、"药学史研究"四大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届会议涌现出一批佳作和青年骨干,为本专业的继承、发扬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中有五条一证两方的条文,后世注家对此观点不一。古代医家多从“治法”“证候”“体质”“病位”“病机”等角度论述,以尤在泾为代表的医家认为,一证而用两方是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治法。吴谦、喻嘉言、吉益等医家强调,一证两方为证候差异所致。有医家认为,体质因素或为影响因素。当代学者分别运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中药复方研究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条文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古代医家以理论研究为核心,为后世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现代研究在优化古代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实验、药理学等方面进行解释,丰富研究方法的同时,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分析针灸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现状,为今后针灸教学实践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检索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四大数据库,检索时间均由建库(2001年)至2019年,主要检索词为"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教学方法",运用文献管理器NoteExpress软件,纳入相关的研究类文献。按以下种类采集相关信息,包括发表时间、地域、发表期刊、涉及课程、教学方法、文献研究类型等,通过统计文献频次计算其构成比,将每个项目及其"发表篇数"和"构成比"数据同时纳入表格。结果共纳入90篇,涉及5门针灸课程;主要集中在PBL教学法(84.4%)、多媒体教学法(10%)、翻转课堂(6.67%)等;研究数量自2001年起不稳定增长,分布在辽宁、广州、江西等高校;发表期刊多为非核心期刊(15.56%),随机对照试验占32.22%。结论目前针灸课程教学方法种类多样,但有待于进一步立体化,教学文献质量有待提高,应将随机化原则应用于教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2006 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简称《纲要》),首次将 “人口与健康”列为重点领域,凸显了人口与健康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纲要》同时部署安排了“安全 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5 个优先主题和个重点研究方向,以期通过 系列研究探索我国未来“人口与健康”发展之路,提高我国医学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纲要》实施以来, 在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口质量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巩固和加快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 积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3 年,科技部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为推进中医药领域科技 创新,帮助科研人员准确把握本领域科学技术发展脉络,了解相关科技工作部署,进一步激发创新思路, 本刊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优选主题进行纪实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风药增效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风药是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 能上能下,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与其 他药物适当配伍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并重点对风药增效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水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加 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病因病机及证候学专著,在毒邪致病方面首次比较详细记录,"风毒"、"寒毒"、"热毒"、"水毒"、"湿毒"、"痰毒"、"恶毒"、"蛊毒"、"草毒"、"药毒"、"酒毒"、"兽毒"、"蛇毒"、"厉毒"、"斑毒"、"虫毒"、"气毒"、"鬼毒"等30余种毒邪名称及病因病机和相应证候,涉及临床44个病名,为毒邪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景贤  龚莉 《中医杂志》1992,33(11):45-46
中医辩证肾虚为主的159例各类肾病患者,用现代医学测试手段探讨了中医肾开窍于耳、肾主水、肾主骨、肾生髓、其华在发等功能概念,为诊治肾脏疾病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