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艾灸强壮要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希言  王燕 《河南中医》2005,25(11):24-26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强壮要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造成衰老小鼠模型,观察艾灸不同强壮要穴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大椎穴能更有效地提高衰老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降低SIL-2R的含量作用显著。命门穴提高衰老小鼠的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作用较好,督脉要穴的疗效与关元、足三里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艾灸督脉要穴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免疫功能,督脉可应用于抗衰老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积止痛巴布剂穴位敷贴配合益气化积方内服对H22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合格的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50只,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穴贴组、药物加穴贴组。接种瘤株,治疗14天后,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H22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药物+穴贴组及单纯药物组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穴贴组、单纯药物组及单纯穴贴组均可使外周血中总T淋巴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使CD4+/CD8+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对于CD4+、CD8+及CD3+的影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CD4+/CD8+的影响,药物+穴贴组及单纯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积止痛巴布剂穴位敷贴配合益气化积方内服能够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肖凌  王光安  王华 《中国针灸》2012,32(5):435-439
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配穴电针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取30只大鼠经皮下注射D-半乳糖42d制作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剩余10只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结束后将衰老模型大鼠再随机分为双固一通组("关元""足三里"穴接电针,"百会"穴手针)、针刺对照组("委中""水分"穴接电针,"印堂"穴手针)、衰老模型组,每组10只大鼠。每日治疗1次,6日为一疗程。正常对照组与衰老模型组不予治疗干预。治疗3周后处死动物,检测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占T细胞的百分率及CD8+CD2-8T细胞占CD8+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衰老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1.74±0.059)、胸腺指数(0.64±0.03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脾脏指数(1.93±0.061)和胸腺指数(0.81±0.053)(均P<0.05);CD8+CD2-8T细胞占CD8+T细胞百分率,衰老模型组[(26.28±4.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08±5.58)%](P<0.01);CD8+T细胞占T细胞百分率,衰老模型组[(43.33±2.84)%]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4.70±4.24)%](P<0.01)。双固一通组脾脏指数(1.91±0.081)、胸腺指数(0.79±0.080),较衰老模型组明显升高(均P<0.05),而CD8+CD2-8T细胞占CD8+T细胞百分率[(16.09±2.96)%]显著降低(P<0.01);针刺对照组CD8+CD2-8T细胞占CD8+T细胞的百分率[(18.07±1.73)%]较衰老模型组亦降低(P<0.01);但双固一通组比针刺对照组的CD8+CD2-8T细胞占CD8+T细胞比值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双固一通"配页电针可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延缓D-半乳糖诱导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的免疫衰老,其疗效优于其它组穴。  相似文献   

4.
泰山黄精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泰山四大名药之一的黄精对实验性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同时给予不同浓度泰山黄精和药房购买黄精(产地湖南)煎剂治疗,6周后,分别测定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的含量来研究黄精延缓衰老作用.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以及SOD含量明显降低,而谷氨酸含量明显的升高(P<0.01).黄精治疗组和衰老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的泰山黄精处理后,胸腺和脾脏指数以及SOD含量均显著的升高,而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泰山黄精能显著延缓衰老.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以及增强神经免疫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免疫抑制的Cx43基因敲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免疫抑制的Cx43基因敲除小鼠(Cx43+/-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针刺信号传递机制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8~9周龄雄性Cx43+/-小鼠及野生型小鼠(Cx43+/+鼠)各18只,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制造免疫抑制模型。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及"关元"穴,每5 min行针1次,每次30 s,留针15 min,连续治疗7 d。计算各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数。结果:Cx43+/+鼠及Cx43+/-鼠的模型组与各自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其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数及CD3+%、CD4+%均明显降低(P<0.05,0.01),提示两种动物模型组免疫功能显著低下。在Cx43+/+小鼠上,针刺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数、CD3+%、CD4+%、CD8+%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刺可增强免疫功能;而对于Cx43+/-小鼠,针刺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数、CD3+%、CD4+%、CD8+%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基因Cx43敲除后针刺的效应消失。结论:Cx43基因的敲除抑制了针刺改善免疫力效应的产生,提示以Cx43为主要组成的细胞间缝隙连接(GJ)可能在针刺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信号传递通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GJ可能与针刺改善免疫力效应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电针、艾灸、埋线对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埋线对实验性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已烯雌酚和催产素模拟制作痛经模型,观察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和大鼠胸腺、脾脏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CD3、CD4、CD8的水平。结果电针、艾灸、埋线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30 min内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电针、艾灸、埋线组CD3、CD4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电针、艾灸、埋线组的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一定的改善。结论电针、艾灸、埋线不但有很好的止痛或缓解疼痛的作用,而且对拟原发性痛经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器官都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原发性痛经出现的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草酸铵盐(MAG,Mono ammonium glycyrrhetate)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子宫角粘连的预防作用和对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参照Leach、Yaron等方法加以改良制作大鼠子宫角粘连模型.观察各组粘连评分、腹腔液白细胞计数、测量腹腔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取粘连组织做病理;胸腺完整取出测胸腺指数、CD4 标记率、CD8 标记率及CD4/CD8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AG、MAG伍用复方丹参、Dex明显降低粘连评分及严重粘连百分率(P<0.01);单用复方丹参未降低粘连评分.病理学检查提示MAG抗炎作用与Dex类似,复方丹参无抗炎作用.与模型组比较MAG组、Dex组降低白细胞计数,而复方丹参及MAG加复方丹参组提高白细胞计数(P<0.01).与模型组比较,Dex组明显降低胸腺指数(P<0.01).与模型组和Dex组比较,MAG组明显升高腹腔液IL-2水平(P<0.05),其它各组无此作用;模型组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腹腔液TNF-α(P<0.01).模型组CD4 、CD8 标记率明显降低(P<0.01);复方丹参、MAG加复方丹参组均提高CD4 、CD8 标记率(P<0.01),提高CD4 /CD8 (P<0.01).结论:MAG、MAG加复方丹参具有明确的抗炎、抗粘连作用,与Dex相当,并且具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两者合用抗粘连作用优于单用MAG.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AF-1"内服对免疫低下小鼠念珠菌阴道炎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经造成免疫低下小鼠念球菌阴道炎模型,给予中药"AF-1"灌胃后,取小鼠脾脏进行流式细胞检测CD3、CD4、CD8.结果:中药"AF-1"在提升免疫低下小鼠CD3、CD4、CD8细胞及恢复CD4/CD8比值上,均具有较好的作用,与正常免疫小鼠组比较,除CD4项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余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灌服斯皮仁诺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正常免疫小鼠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显示中药"AF-1"具有较好的提升小鼠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取SD衰老,模型大鼠,的"顶会"、"萨木秀"、"胃"、"肾"等4个穴位,通过组穴配伍针刺,观察蒙医灸疗对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改变的影响研究蒙医开窍补肾灸疗法抗衰老组穴配伍规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制造亚急性衰老模型。结果:对大鼠脾脏、胸腺指数,肾穴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蒙医开窍补肾针刺疗法,增加衰老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edysamn polysaccharide,HPS)的抗免疫衰老作用。方法:使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采取D-半乳糖腹腔注射的方法构建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E组和HPS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μg/g);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维生素E组灌胃维生素E溶液(50μg/g),HPS高、中、低剂量组依次灌胃200,100,50μg/g HPS水溶液。观察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测定小鼠血清IL-2、IFN-γ、IL-4、TNF-α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脏器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血清IL-2、IFN-γ、IL-4、TNF-α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HPS高、中、低剂量组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CD3+T、CD3+CD4+T、CD3+CD8+T细胞百分比,CD3+CD28+T细胞均升高;HPS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IL-4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HPS高、中、低剂量组间诸指标对比,高、中剂量作用明显。结论:HPS具有一定的抗免疫衰老作用,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作用来延缓衰老,能有效改善亚急性衰老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个性特征与行为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海日罕  陈惜贞  静进 《中国针灸》2004,24(3):165-166
目的:观察电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治疗作用.方法:依据CCMD-Ⅲ诊断标准选择了32例女性GAD患者,电针治疗取百会、上星、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治疗前后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测评.结果:GAD患者具有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电针治疗GAD有显著疗效,EPQ中患者的N分值明显下降(P<0.01),A型行为量表中的TH分值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GAD患者个性特征与行为模式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病针灸研究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4,24(1):69-72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回顾近年国外大量有关神经干细胞(NSC)的研究成果,系统复习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与重塑.开展针灸与NSC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脑缺血后内源性NSC激活作用的研究;针灸对内源性NSC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类工作尤其是重点研究针灸对脑缺血后NSC的分化、增殖和迁徙的影响规律等,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马骏  王彦春  甘水咏 《中国针灸》2006,26(9):655-657
目的:探究电针防止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可能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电针组,将6-OHDA注入中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TH/TUNEL法、旋转行为观察的方法,观察模型成功后电针“太冲”“风府”治疗3d、7d、14d大鼠旋转行为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变化。结果:每分钟旋转次数模型组3d、7d、14d基本相同,电针组14d时明显减少(P〈0.05);旋转启动时间在7d、14d时模型组显著长于电针组(P〈0.05);旋转持续时间,模型组、电针组在3d、7d、14d时持续时间逐渐缩短(P〈O.01或P〈0.05),但7d、14d时,模型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电针组(P〈0.05)。模型组DA神经元凋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组凋亡数呈减少趋势,7d、14d时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防止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CuZnSOD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针刺组可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可上调CuZnSOD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改善痴呆大鼠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挑治法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玲  周志贤  李建美 《中国针灸》2006,26(11):769-771
目的:观察挑治法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治疗作用和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G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挑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分别采用针挑甲状腺高点或口服药物他巴唑治疗。观察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T3、TT4、FT3、FT4、S-TSH改变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TRAb改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对照组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在降低TT3、FT3、TRAb上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降低TT4、FT4及升高S-TSH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挑疗法治疗GD有确定的疗效,通过调节甲状腺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胃经和心包经穴位对多器官功能调节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和比较心包经和胃经对胃和心脏机能的调节。方法:用药物(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制作胃和心脏机能偏态的背景。分别针刺分属心包经的3个穴位和胃经的4个穴位.同步观察针刺后心脏和胃的机能变化,比较不同穴住针刺后的调节效应。结果:(1)心包经和胃经的不同穴住针刺效应基本一致。(2)各个穴位刺后基本完奎克服药物对胃电节律的影响。(3)各个穴位针刺后可部分消除药物对胃电波幅和心率的影响。结论:(1)胃经和心包经的穴位对胃和心脏的调节无明显差异。(2)针刺对胃电节肆的调控效果优于对胃电波幅和心率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辰针刺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时间规律性.方法: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金黄地鼠"肾俞"穴,运用时间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不同时辰针刺对动物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对于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午时针刺使其节律振幅降低(P<0.05),卯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迟后(P<0.05),酉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超前(P<0.05);对于体温昼夜节律,卯、酉时针刺对节律峰相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卯时针刺使峰相位迟后22.36度,酉时针刺使峰相位超前39.32度.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慢性炎症疾病中炎症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德光  杜欣  胡森 《中国针灸》2003,23(7):429-431
目的:介绍近年来临床上用针刺疗法治疗慢性炎症疾病对体内炎症介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从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溶酶体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一氧化氮(NO)和P物质等不同方面,综述针刺治疗对主要炎症介质调控的文献报道。结论:针刺是通过对炎症介质合成、分泌的调控来调节免疫系统,实现对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延缓衰老的机制。方法:采用快速老化小鼠(SAMP10)、正常老化小鼠(SAMR1)为模型,运用地高辛标记的非放射性Northernblot技术,观察8月龄SAMR1对照组、SAMP10对照组、SAMP10针刺组及SAMP10非穴位刺激组全脑、皮层和海马NF-E2、YB-1、LRG47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SAMP10对照组小鼠NF-E2、YB-1、LRG47在全脑、皮层、海马中的表达下调,针刺后表达上调并趋向于正常组。结论:SAMP10小鼠脑衰老与NF-E2、YB-1、LRG47基因表达异常有关,针刺可以通过调节NF-E2、YB-1、LRG47基因表达增强红细胞系统功能和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抗菌免疫,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侯良芹  熊克仁 《中国针灸》2006,26(12):879-882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电针“足三里”穴5min、15min、30min、60min组和对照组,电针组大鼠分别电针“足三里”穴5、15、30、60min,对照组大鼠不电针。采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隔区各亚细胞群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电针5min组与对照组相比,隔区NOS阳性神经元无明显变化(P>0·05);电针15、30、60min3组与对照组相比,隔区部分亚细胞群(隔内侧核、隔外侧核、斜角带核垂直支)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染色加深,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1);而电针15、30、60min3组之间,隔区NOS阳性神经元变化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留针时间延长至15min才引起隔区NOS表达增强,并随留针时间延长至60min,隔区NOS表达维持在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