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1996年1月~1997年12月静脉滴注奥复星注射液(OFLX)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供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自愿接受供精人工授精的1 489对夫妇(共2 70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方年龄、不育年限、促排卵方案、输卵管情况、注精次数与供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女方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31.7%)显著高于女方年龄≥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22.4%)(P0.05)。不育年限5年、5~10年和≥10年组间比较,随着不育年限的增加,临床妊娠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31.0%)与促排卵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30.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输卵管通畅组的临床妊娠率(31.4%)有高于单侧输卵管通畅组(29.1%)的趋势,但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注精组的临床妊娠率(23.4%)显著低于2次注精组的临床妊娠率(3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方年龄、注精次数是影响供精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结论供精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率与女方年龄、授精手术次数有关,女方年龄小、两次注精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5.
<正>2010年4月28日,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并正式启动第一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2011年2月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河北省两批共15个县(市)被列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各试点在孕前优生健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是经阴道后穹隆穿刺入直肠子宫陷凹,以生理盐水作为盆腔膨胀介质,置入微型内镜观察盆腔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妇科内镜技术。THL主要用来检查不孕患者的输卵管、卵巢及盆腔情况,在液体的环境下,输卵管、卵巢保持自然位置,有利于观察其在生理状态下的情况。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肠损伤、盆腔脏器出血和感染,肠损伤以直肠损伤多见。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报道1976~1986年,耶路撒冷Nadassah大学医院对82例男性不育行精索静脉结扎术(SVL)。术前不育期限5~126月(平均28个月)。直立体位检查,用Valsalva手法。根据病损程度分为Ⅰ级,仅在Valsalva手法下可触及;Ⅱ级,可触及但肉眼看不见;Ⅲ级,明显可见。SVL手术适应症:病人除有任何一级的精索静脉曲张,至少二种精液测试中三项主要的精子参数中一或多项异常,精子数<20×10~6/ml)活动率<50%;形态正常的<50%。本组术前精子数在0~122.5×10~6/ml(平均18×10~6),活动率0~64%(平均45%),畸形3~90%(平均25%)。患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洛司酮对离体培养的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孕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系列浓度的利洛司酮作用48h后,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hCG、P、E2比未作用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利洛司酮的浓度呈负相关PGF2α比未作用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洛司酮可直接作用于人早孕绒毛蜕膜,抑制绒毛蜕膜组织细胞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绒毛蜕膜是利洛司酮抗早孕主要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和微血管密度 ( MVD)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将 40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试验组 2 0例 ,于月经周期的分泌早期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剂量为每天 2 5 mg;对照组 2 0例未给任何治疗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进行半定量的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子宫肌瘤中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 r=0 .869,P<0 .0 1)。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均有明显下降 ( P<0 .0 5及 P<0 .0 1)。结论 :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米非司酮通过抑制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从而减少肌瘤血液供应 ,抑制其生长 ,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