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思嘉  杜秀娟 《光明中医》2016,(15):2171-2172
以从肝论治眩晕病为切入点,整理了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的理论,研究并总结了她从肝论治眩晕病的实践经验。文章内容从杜秀娟教授对眩晕致病病因的认识,病机变化的分析及方药治法的总结等方面进行论述,用以说明在临床中从肝论治法可抓住眩晕病证治的主要矛盾,并从其所治疗眩晕病的病案中选取一例来总结体会老师的用药方法及精髓。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论述不寐病从肝论治,病机上包括肝郁、肝火、肝血虚、肝经有痰及肝病及他脏;治疗上从清肝、柔肝、疏肝、养肝、镇肝、平肝等调肝之法选方用药。临证时只要明确病位,辨清虚实,加减应用有效的药材,对不寐患者治疗一定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发病与肝脾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为脾虚肝郁,多从调肝运脾论治。除此以外,还当重视脾虚为本、肝脾同病、脾气虚寒与肠道湿热并存、肝气郁结与疏泄太过交替、外风引动内风发作的病理特点。临证治疗当运用调肝运脾之法,注重健脾为先、温清并用、疏敛结合,兼以祛风,使外风散而内风敛,尽早恢复肝脾功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梅核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病名,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多服用抗焦虑、抗抑郁药,治标不治本,且不良反应颇多。而李慧臻教授基于中医五脏一体观和辨证论治理论,认为本病当责之肝脾二脏,病机为肝脾失和,夹痰夹瘀夹火,治疗以调肝理脾,斡旋气机之法,从本论治,疗效较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李小娟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产生的症状在中医上可从消渴痹证论治,并运用靶向辨证,将其病位定位于肝、肾,定性为气血阴阳俱虚兼寒凝血瘀,通过补肝肾、调气血、温分阳、通经脉之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燕  马强 《中医药信息》2012,29(1):67-68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属于阳盛阴衰、阴阳失调,阳盛不得入阴或阴虚不能纳阳,皆可导致失眠,故治疗上以滋阴清热、宁心疏肝为主,鲜有从肝气虚、阳虚及肺虚肝郁论治失眠症者。从临床来看,运用补肝、温阳及补肺调肝之法治疗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难经》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主持诸气,决渎水道,游行相火,为脏腑气化之场所。历代医家对于少阳三焦之论纷纭复杂,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期刊及数据库的查阅和学习,重新审视三焦的形态、生理功能及历代医家对于从少阳论治眩晕的认识,阐释三焦功能失常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机理论。从而提出张怀亮教授运用疏利三焦、和畅少阳之法,以柴芩温胆汤为主方,通过调节胆与三焦的功能,调畅气、血、津液的运行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独特见解,为本课题组从三焦郁阻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眩晕病临床心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融汇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结合个人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中医治疗眩晕病应遵循的原则:用灵活的思维详加辨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恰当运用补肾调肝理脾之法;遣方用药当善守达变。详细地论述了眩晕病的病因病机,以虚实为纲,分为8个证型,并列出了相应的施治方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理论及治疗方法。方法:从冲任、气血与周期论治的多个角度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肝脾论治,或疏肝理脾、调畅气血,或调肝养脾、调摄冲任,或随周期不同调补分治。结果: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中医生理、病理等多角度对本病进行分析,认为冲任失调与气郁痰阻为其主要的病理变化,病变虽涉及肝、脾、肾三脏,但又以肝、脾失调为主要病理基础。结论:从肝脾论治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段海辰系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事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载,经验丰富,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疑难杂证重证都有较深的研究和认识,擅长运用中药辨治高血压眩晕。段教授认为:高血压眩晕病的诊治可分期论治,初期以实证较多,如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证,采用清肝潜阳之法;中期主要为虚实夹杂证如阳亢风动、痰浊上蒙较多见,采用调肝运脾、化痰息风之法;晚期以虚损为主,多用"补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少眩晕的复发,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一种症状,可出现于不同的疾病,其病机颇为复杂,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对眩晕的治疗,应从肝、脾、肾入手。1 从肝论治  《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木为厥阴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风鼓木荣,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思虑太过或忧郁恼怒,每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病眩晕,故对肝病眩晕治疗当以调肝为之。  典型病例:张某某,女,38岁,就诊时间1998年4月11日,时见:眩晕、头重似天旋地转伴失眠、多梦,口干苦,恶心不欲食,苔薄黄、脉弦数,诊为眩晕,肝阳上扰,痰浊上逆,治以平肝潜阳,降逆化痰,处方:钩藤、玄参、石决明…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本文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入手,整理了钱仁义教授论治此类眩晕的经验。眩晕除了可以从风、火、痰、瘀论治外,钱师强调肝在眩晕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肝火上炎、肝气郁结、肝阴虚、肝血虚等均可致本病的发生。同时强调辨证求因,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选择不同治法。钱师治疗眩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李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341-342
介绍陆长清主任治疗小儿疾病、内科常见病证的经验:①从食积论治小儿外感、咳嗽;②治疗脾胃病以调气为先的用药经验;③治疗眩晕谨遵“扶其所主,光其所因”之旨,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4.
从肝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黄穗平 《中医杂志》1990,31(3):31-33
作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为肝疏泄失常,肝脾气机失调,对本病治疗主张从肝论治,采用调肝法治疗。本文报道以四逆散为基础组成的调肝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近期有效率达93.3%,对缓解和减轻腹痛等主要症状的效果亦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诸风掉弦,皆属于肝"出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被列在病机十九条之首,主要阐释了风邪致病的特点、症状以及如何论治,后世医家对此条文多有发挥,为从肝论治"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认为眩晕为内动之肝风与外感风邪合而为病,即"诸风掉弦"中的"风"有两层含义。本文将从眩晕入手,试图探究从肝论治眩晕的中医机理。  相似文献   

16.
眩晕证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一证,临床颇为多见.然纵观其证治医家多是重肝责肝,用平肝镇肝之法,从肝论治,疗效颇著.然笔者临床辨治眩晕,见证颇多,今就临床所见,略陈一得.  相似文献   

17.
王长洪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虽不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因其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长洪教授认为该病发病以脾胃虚弱为本,肝脾不调为病机关键,脾肾两虚为重要的病机演化为主要病机,而立调肝健脾、健脾燥湿、温肾固本和肝脾肾同调四大治疗之法,而尤以肝脾肾同调之法,为其临证常用之法。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过食肥甘和情志不遂为基本病因,其病位在肝脾,以肝郁脾虚为本,痰/浊、湿、瘀为标,治疗以调肝理脾为治疗大法。文章以20多位名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为基础,简述了各位名医从调肝理脾论治本病的临床策略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9.
程璟  陈晓雯 《河南中医》2021,41(2):216-2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病变脏腑与肝、心、脾、肺、肾密切相关,主要责之于肝。陈晓雯教授治疗甲亢以疏肝泻火养阴为治疗原则,常用夏栀调瘿合剂加减,并根据五行学说进行辨脏论治。木乘土多见于甲亢早期,治宜疏肝泻火、益气健脾,药用夏栀调瘿合剂加柴胡、牡丹皮、茯苓、白术、炙甘草;木侮金可见于甲亢各期,治宜清肝益肺,药用夏栀调瘿合剂加黄芩、蝉蜕、瓜蒌皮、桔梗、黄芪、麦冬、南沙参等;母病及子可见于甲亢各期,治以泻肝清心,或清火养心,或清热化痰之法,常用夏栀调瘿合剂加黄连、芦根、牡丹皮、淡竹叶、莲子;子病犯母多见于甲亢中晚期,治疗在清肝的同时注重滋补肝肾,药用夏栀调瘿合剂加当归、黄精、女贞子、益母草、桑椹子、熟地黄、玄参。临床诊治甲亢时需注意审因求本,明辨病脏,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辨脏论治,为临床治疗甲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介绍刘吉善主任医师从肝论治临床诸病经验。刘老认为肝为气血调节之枢,百病生于气而关乎肝,故临床治疗以和为贵,调肝养肝防治诸病,善用丹栀类方治疗,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