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李巧  何沛煜  张定堃  裴照卿  陈依培  黎智  郑川 《中草药》2024,55(8):2771-2783
川芎Chuanxiong Rhizoma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为"血中之气药",其药用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重金属镉超标、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不健全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川芎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川芎产业发展现状,概述了川芎资源、生产关键技术、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与临床、新药研发与大健康产品、专利申请等研究进展,从全产业链分析探讨川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与方法,为川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彭州市敖平镇拥有良好的川芎产业基础,有着"中国川芎第一镇"的美誉。但是敖平镇在川芎规范化种植水平、加工层次、企业规模、产业链、营销体系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产业链的角度与中药产业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打造"中国川芎第一镇"的发展定位以及在发展川芎现代服务业、川芎知识产业、川芎商业、川芎工业、川芎农业等方面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川芎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为临床常用中药,栽培历史悠久,但川芎在栽培过程中仍存在盲目引种、苓种繁育不规范、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尤其农残和重金属镉超标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响川芎产业可持续发展。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是保障川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课题组基地生产数据,结合国内其他基地成功经验及文献调研,构建了川芎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基于GIS技术基地选址、土壤综合改良、良种的选育、合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解决川芎镉超标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可促进川芎品质提升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收集全国川芎的种质资源,以进行川芎优良种质资源评价研究,为川芎良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 文献研究,到全国川芎主产地实地调查、访问,收集种质资源.结果 对四川省内6个县市及省外6个省区,共20个川芎及芎藭类药材的主产区进行了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获得了川芎不同居群的生态环境、栽培及生长特性、产销和使用情况等.并在川芎道地产地都江堰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圃.结论 为川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及川芎新品种选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川芎与混淆品茶芎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 《中草药》2001,32(4):353-355
目的:通过实验为川芎Ligusticm chuanxiong Hort。和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 Mass 的鉴定及正确 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川芎和茶芎的性状,显微特征,紫外吸收光谱,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结果,川芎和茶弛在上述各方面均有区别,并建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结论:川芎和茶芎不宜混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川芎个重与其有效成分相关性,揭示川芎等级划分的内涵;比较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总酚酸的含量,为川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测定新老产地川芎中总酚酸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川芎个重与其阿魏酸、总酚酸相关性.结果: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含量为0.173 4% ~0.312 9%,总酚酸含量为0.978 6% ~1.472 3%,新老产地川芎的阿魏酸、总酚酸含量差异较小,川芎个重与其阿魏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新老产地川芎中阿魏酸、总酚酸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表明新新产地与老产地适宜川芎的栽培种植,可通过新新产地的引种栽培来缓解药材的供需矛盾;川芎药材平均个重与阿魏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揭示了川芎等级划分的内涵,为中药材等级划分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川芎产销历史、种植规模、价格走势、当前市场状况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为川芎的生产和经营等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药农及药商提供信息支持,达到增加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对安国药材市场及川芎产区市场调研分析,并查阅古今文献资料,梳理2006 ~ 2013年川芎市场变化规律,为川芎后市发展判断提供依据.川芎在四川主要产区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变化不大,库存充足,供需关系较为平衡,短期内川芎行情稳定,价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川芎抗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川芎对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含中药川芎的大鼠血清加入到培养的内皮细胞中,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含川芎的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凋亡有明显影响,可使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凋亡数量减少.结论川芎对HUVEC的凋亡抑制作用为临床防治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配伍对生化汤中阿魏酸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化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阿魏酸的含量,研究不同配伍对阿魏酸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L_8(2~7) 正交设计法,以HPLC法测定各配伍样品中阿魏酸含量.结果 川芎和甘草对生化汤中阿魏酸的溶出量具极显著的影响作用(P<0.01);川芎和桃仁、川芎和甘草的交互效应对阿魏酸的溶出量则具显著的影响作用(P<0.05);而桃仁、桃仁和甘草的交互效应、炮姜对阿魏酸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生化汤中川芎明显增加生化汤中阿魏酸的溶出量,甘草及川芎和桃仁、川芎和甘草的两两交互效应可显著降低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冰片与川芎配伍对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cGM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冰片与川芎配伍对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cGMP的影响.结果显示,冰片与川芎配伍可明显增加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的含量,并升高脑组织cAMP/cGMP比值,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川芎或冰片.提示冰片与川芎配伍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的含量,而伍用冰片后可增强川芎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产区川芎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海  严铸云  何冬梅  王萌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893-1897
研究采用PCR-DGGE和DNA测序技术,探究了四川5个不同产区间川芎内生真菌群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芎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不同个体、不同产区间的差异,同产区不同个体川芎内生真菌的相似程度较高,不同产区间的相似程度较低;道地产区都江堰市石羊镇川芎的内生真菌群落结构较其他4个产区丰富,同时与其他产区相似度均很低,存在其他产区未见的特有种.综合分析认为在四川5产区中,都江堰市石羊镇的川芎内生真菌种群最为多样且群落结构相对固定,这可能是川芎道地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川芎赤芍提取物不同配比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的川芎和赤芍有效部位提取物的配伍对大鼠活血化瘀的作用,探讨其活血化瘀的最佳比例关系.方法用肾上腺素建立血瘀动物模型,观察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提取物不同比例组成的药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黏附、红细胞聚集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大鼠血管明显收缩,血小板聚集性显著增高,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增强且变形性发生改变,大鼠血液黏度升高,川芎和赤芍的有效部位提取物不同比例组成的药对皆有一定程度降低大鼠血液黏度、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性的作用,其中川芎和赤芍提取物0.45 g:0.45 g组和0.21 g:0.45 g组作用较强.结论川芎和赤芍提取物组成的药对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川芎和赤芍提取物0.45 g:0.45 g组和0.21 g:0.45 g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海拔育苓对川芎出芽及生长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海拔育苓对川芎出芽率及生长参数的影响,为道地产区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田间试验,统计分析了川芎的出芽率和生长参数.结果 高海拔育苓使川芎表现出较好的发芽和生长特点.来源于海拔1190m苓种的川芎出芽率最高,幼苗最高及其冠幅面积最大;同时,高海拔来源苓种川芎成株在生长前期株高较高、节间距较大、分株数和节盘数也较多;生长后期,除了单株根茎干重较重和二次茎叶发生时的主茎直径较小以外,不同海拔来源苓种的川芎其它生长参数之间差别不显著.结论 高海拔育苓有利于川芎出芽率的提高、幼苗建植及其坝上生长,进而增加川芎单株根茎重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川芎、白芍及川芎-白芍配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观察药物对小鼠40 min内扭体次数、扭体发生率的影响;测定小鼠子宫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钙离子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降低小鼠扭体次数(P<0.05或P<0.05),作用强度依次为白芍组>川芎组>川芎-白芍组;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P <0.05或P<0.01),作用强度依次为川芎组>白芍组>川芎-白芍组;显著降低子宫组织中钙离子水平(P<0.01),作用强度依次为白芍组>川芎组>川芎-白芍组.结论 川芎、白芍及川芎-白芍药对对缩宫素所致痛经小鼠扭体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升高子宫组织中NO水平,降低钙离子水平.这些作用可能与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部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川芎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治疗头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文将对中药川芎的认识及其药理研究,川芎的常用药对及药队,川芎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川芎的用法用量及禁忌症做一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配伍规律。方法以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在维普、CNKJ、万方医学等数据库中收集的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关联规则,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配伍规律。结果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对:对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②川芎、白芷;③川芎、白芍;④川芎、当归;⑤川芎、甘草;⑥川芎、天麻;⑦川芎、柴胡;⑧白芷、细辛等。三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甘草;②川芎、白芷、甘草;③川芎、当归、甘草;④白芷、细辛、甘草等;四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白芷、甘草;②川芎、细辛、白芷、防风;③川芎、当归、白芍、甘草;④川芎、白芷、白芍、甘草等。结论治疗偏头痛的用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补气养血为主,祛邪以祛风散邪、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17.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内生真菌类群与川芎品种和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川芎的内生真菌,采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6个产地的川芎根茎样品共获得内生真菌5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1纲、3目、4科、13属。结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推测川芎内生真菌种群可能和川芎的特定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并建立该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比较川芎各有效部位的镇痛效果,并通过HPLC对各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川芎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有效部位。采用GS-120-5-C18(250mm×4. 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进行不同产地川芎乙酸乙酯部位的指纹图谱研究,并对所得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川芎各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石油醚部位主要为脂溶性成分,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以及正丁醇部位既有脂溶性成分,也有水溶性成分,但含量有所差异。结合药效学试验结果分析,川芎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有效部位; 24批川芎的乙酸乙酯有效部位共确立了8个共有峰,建立了川芎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通过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指认了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4个特征峰。24批川芎乙酸乙酯有效部位的相似度在0. 967~1. 000之间。对8个共有峰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综合评判得分在-0. 584~1. 145之间。结论:川芎乙酸乙酯部位是抗偏头痛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以为川芎乙酸乙酯部位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川芎自从《神农本草经》提出:“主中风入脑头痛”后,在治疗头痛上被历代医家重视,从而对它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我们在学习前人对川芎认识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略有粗浅体会,简介如下: 一、对历代医家运用川芎学习: 1.川芎是治疗头痛最理想的药物之一。川芎名芎(艹穷)能达人身至高之处而得名。因以四川产者佳,现在多用川芎。本品味辛性温,味薄气雄窜,其特长善引人身清阳之气上行于脑。李时诊说:“此  相似文献   

20.
论川芎在头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在头痛的治疗中.十分重视川芎的应用,如朱丹溪认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但是,川芎治疗头痛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收集历代治疗头痛的方剂502首,对川芎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希望对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