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通过频数分析法对治疗颤证的中药进行统计描述,探索颤证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本质,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标准纳入文献97篇,对所用中药进行分类,采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及频数分析。结果治疗颤证的核心药物是白芍、天麻、熟地黄、当归、川芎;使用率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以及活血化瘀药;药物归经以入肝经为主。结论颤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肝,基本病机为筋脉失养、肝风内动。临床用药应注意补虚药与平肝息风药的结合使用,在滋阴养血息风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表现配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同时重视脾功能的调节才能取得更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孟凡珍  王凡  陈慧素 《中成药》2010,32(12):2195-2196
探索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200首,中药143味,共1 753味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中医治疗高血压是以补虚扶正、平肝息风为主,兼顾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常用药以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岭南骨伤名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岭南骨科名家著作、手稿、论文等文献,建立岭南骨伤方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岭南骨伤文献中共涉及方剂802首、中药811味,所使用药物以温性最多,占28.3%,药物类别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温里药为主,LDA主题模型共得5个核心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21条药对与药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等。结论:岭南骨科名家基本遵从骨伤科用药的常规,重视活血化瘀法的治疗,用药呈现比较明显的骨伤早、中、晚3期用药规律,早期或兼清热解毒,或强调止血,或开窍醒神;中期攻补兼施,兼以补益肝肾;晚期以补为主,益气健脾养血,兼以活血、补益肝肾。在此基础上,用药也体现了重视健脾化湿清热的岭南骨伤特色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小儿惊风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建库至2018年8月关于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文献进行检索,通过数据筛选清理,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建立数据库,采取频数分析方法对方剂中使用药物种类、归经以及选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搜集文献处方64个,使用药物共计26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钩藤、僵蚕、连翘、甘草、白芍。所用药物的主要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息风定惊、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所用药物归经:肺、肝、心。药物平均剂量:约成人的四分之一。常用及最佳药对组合:僵蚕与钩藤。结论小儿惊风的方剂以清热息风,平肝定惊止痉为主,用药针对性较强。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可以反映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和用药传承及交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瘤的中医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富春  刘亚丽 《河南中医》2010,30(7):709-710
目的:对1949年至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原发性脑瘤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用药特点,以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脑瘤的用药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进行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用药272味,按功效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20大类,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类药物使用频次占总药物频次的62.87%,补虚药为第一位,主要是补气和补血药,清热药次之。结论:中医诊治原发性脑瘤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脑瘤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组方规律。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0年)》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中筛选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建立方药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中药频数分析,应用R 4.0.1进行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挖掘,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439个,涉及处方165首,中药209味,药物频数累计1 052次。功效分类占比位居前2位的处方类别是益气活血类及化瘀通脉类。频数排列在前7位的中药依次是丹参、川芎、三七、黄芪、红花、冰片、赤芍。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5%,置信度>65%,得出2阶关联规则13条,3阶关联规则25条,4阶关联规则4条。支持度最高的4味药组合是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支持度较高的组合为活血化瘀药与清热药、或补虚药、或平肝息风药配伍,以及开窍药配伍平肝息风药。聚类分析得到9组药物组合。结论?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以丹参、川芎、红花和赤芍为核心药物组方,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兼以配伍补虚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归纳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5年1月至2017年5月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处方名称、组成药物信息,并对药物使用频次、剂量及药物类别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46篇,涉及处方41首,涉及相关药物78种,合计治疗患者2489例。治疗病例数前3位的处方为补阳还五汤(200)、加味抵当汤(134)、黄七汤(125);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为黄芪(42)、川芎(35)、当归(32);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类别为活血化瘀药(163)、补虚药(119)、平肝熄风药(45)。主要治疗药物黄芪其常用剂量为60 g,30 g及以上剂量使用情况占90.7%。结论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是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基础用药,其主要治疗药物黄芪常以大剂量使用,同时随证加减平肝熄风、化痰、清热等药物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收录的历代名医治疗中风疗效确切的处方,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统计用药频次。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以树状图展示结果。结果共纳入36位名医治疗中风的处方112首,涉及药物204味,用药频次1169次,其中高频药物(10次)有白芍、牛膝、当归、法半夏、茯苓等。高频药物类别有补虚药(22.58%)、平肝息风药(12.31%)、活血化瘀药(11.89%)、清热药(11.46%)及化痰止咳平喘药(8.72%)等。聚类分析表明高频药物(10次)可聚为6类。结论《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中风卷》以补虚药为主,配以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等治疗中风,可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归纳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主要病机及用药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的准确用药。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处方375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的使用频率较高。高频药物主要性味归经为:药性为温性和寒性,五味属性主要为辛、甘、苦味药,归经主要为肝、脾、肾三经,兼顾膀胱、心、肺、胃等。结论:当代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法为:祛风散寒、清热除湿;益气养血、调和营卫;化痰散结、祛瘀通络;补益肝肾、健脾化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治疗银屑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90首,分析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在90首复方所涉及的146种中药中,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较高.结论 目前中医治疗银屑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祛风为主要治则,所使用的药物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补益药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30年生物医学期刊有关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文献的处方录入,对其用药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探索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频数分析结果显示,菖蒲、川芎、黄芪、何首乌、远志、丹参、当归、枸杞子、郁金、水蛭、淫羊藿等为常用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本病治疗的用药规律.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处方规律,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同时也是血管性痴呆证候规范化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张伟  董洪珍  肖曼  谢慧文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63-1764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以及对后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组加用活血化瘀的中药,酌情治疗1~3周.之后治疗组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活血化瘀中成药,对照组只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酌情治疗7~9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以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在发热,咳嗽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胸胁痛、气促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VC、VC均显著提高(P< 0.05),FEV1/FVC%下降(P<0.05);治疗组VC、FEV1/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化瘀的中药能显著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医证候,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进而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主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及药性。[资料来源]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中医,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至2013年3月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相关文献。初检文献1386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209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108篇,涉及方剂108首,药物189味。[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CGN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有关方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涉及药物189味,累计频次1185次,频次≥5次60味,累积频率82.11%;频次排序:黄芪(81.80%)茯苓(55.60%)丹参(46.30%)益母草(41.70%);功效类别排序:补虚(35.87%)活血化瘀(17.16%)利水渗湿(15.52%)清热(12.13%)。频次≥5次60味,药性973频次、药味1524频次、归经2502频次;药性排序:温(311)平(270)凉(196)寒(185)热(11);甘、苦、辛、淡四味计1354频次(87.81%);主归肝、脾、肾、肺、心、胃诸经,计2080频次(83.13%)。临床常以黄芪、茯苓、丹参与益母草为基础方,用药补虚为首,配伍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与清热药,提示CGN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瘀湿互结。[未来展望]治疗慢性肾炎重在补气健脾,活血泄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土大黄与虎杖在性状和功效方面的不同,纠正以前文献和临床中混淆的情况。方法:观察土大黄和虎杖的药用植物、药材、饮片的性状,调查临床药效。结果:土大黄与虎杖不是一种中药,性状和疗效都有不同。结论:在文献和临床上对土大黄与虎杖的区别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总结中医各家的治疗思路和用药特色.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近10年来收录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所使用的药物.结果 筛选出277篇文献,共计186味中药,累积使用频次为7762味次.其中39味中药使用频率在1%以上,为常用中药;药物种类共18类,其中前7类占90.16%;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为92.89%;药味以辛、苦、甘为主,累积频率达86.53%; 27味虫类药,合计频次763味次,为全部中药的9.83%.结论 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这7类中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反映了现代临床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理念.四气五味理论的活用、对虫类药物的重视,更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肿瘤科中药的用药特点和用量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门诊肿瘤科的中药处方426张,对处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共使用了18种功效的中药,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药物使用频率≥5%的中药有59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处方中药味数最多的在10~20味之间,占87.09%。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探讨《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古方用药规律,包括药性规律、常用药物、药对及新方组合等,以期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光盘中历代治疗中风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寻找高频药物、药类、药对等,探讨治疗中风病药物配伍规律,以方测证,从中总结古方治疗中风之病因病机。结果:根据方剂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符合方剂617首,涉及中药320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中,以风药为主,其中排名前10的高频药物为防风、川芎、甘草、肉桂、当归、天麻、附子、麻黄、天南星、羌活;药对以川芎与防风最为常见;关联规则显示"它药-防风"的关联规律,并得出13首治疗中风的新方。结论:根据分析得出古代医家在治疗中风时,重视对风药的配伍使用,并以辨证论治为指导,辅以开窍、活血、化痰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方法以199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医药为主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结果肺间质纤维化中药药物治疗使用最多的药物为黄芪、丹参、甘草、当归、麦冬、川芎。聚类分析显示肺间质纤维化用药可分为7类,包括养阴活血化瘀类、益气健脾类、清肺化痰类、益气养阴类等。结论肺间质纤维化的用药以益气、养阴、活血,清肺化痰类中药为主,因此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是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崔艳茹 《中医药学报》2010,38(5):135-13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前提下,治疗组选用中药活血化瘀方;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治疗组总有效率83.87%。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