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总结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探索名老中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11—2017门诊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典型医案,对所选医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然后用SPSS 21. 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有162份医案纳入研究,共计就诊622次,共得药物225味,出现的总频次为10411,常用中药有白术、败酱草、白芍、大血藤、山药等27味。聚类分析发现清热解毒药、化湿药、理气药、补虚药、收涩药和活血化瘀药等为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常用配伍药类。红藤败酱散、白头翁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甘麦大枣汤等为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基本方药。结论: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体现出"以清为主,清补结合"的学术思想。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陆金根教授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张东岳教授运用健脾补气、和胃渗湿,清热利湿、调气化滞,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补肾脾、涩肠止泻,柔肝健脾、止泻止痛,益气健脾、养血化滞等六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的经验。结果:张东岳认为脾虚夹湿为炎症性肠病主要病机,久病及肾,湿邪、气滞、脾虚贯穿于本病始终。结论:张东岳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多呈反复发作,其治疗疗程偏长,用药副作用较大,且治疗后复发率高,因此寻求一种特异有效的疗法已成当务之急.2004年3月~2005年2月,我院中医部消化内科采用自拟净腑洁肠汤联合氢化可的松灌肠治疗UC患者60例,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谈炎症性肠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互关系,强调临床上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注意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和控制。方法:通过分析炎症性肠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以及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内在联系,从实验资料到临床治疗的运用给予阐述。结果:炎症性肠病和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两种不同的疾病,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组疾病。骨质疏松症是炎症性肠病患者严重却又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而炎症性肠病又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必须面对和重视的一个障碍,也是影响骨质疏松最后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临床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重视对炎症性肠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重视治疗炎症性肠病或对炎症性肠病的管理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尚品洁教授系全国第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内科临床40余载,主攻内科疑难杂病,尤其擅长脾胃病、老年病的治疗。尚老学术思路清晰,以四大  相似文献   

6.
何永恒教授认为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病机以湿热、脾虚、血瘀为主,根据三者的轻重主次,分别以清热化湿、健脾助运、化瘀生新治疗,在控制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减少复发上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祖国古医籍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载。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许多条文均论述了炎症性肠病相关症状的病机和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医师广泛运用伤寒金匮方来治疗各种肠病,多取得不错疗效。本文从《伤寒杂病论》汤方证出发,分析总结炎症性肠病的病机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巍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经验。认为其多因湿热之邪引起,活动期为湿热蕴肠,致肠脂血络受损,可清热祛湿、行气止痛;缓解期为阳气受损、湿热之邪留恋,可清热祛湿、培元固本。分别运用实炎方及虚炎方。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周期长,且易于复发。张小萍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的治疗主要在于调畅情志、分期论治、预防复发,且三者在运用时要相辅相成,贯穿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始末,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是难治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且难以治愈,常导致患者产生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目前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治疗手段依然较为局限。随着中西医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运用显示出了积极的疗效。就中医药与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运用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整理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以及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艾灸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的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血液凝固系统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纠正凝血异常是IBD治疗应有之意,现将炎症性肠病抗凝治疗的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向菊 《新中医》2000,32(6):7-7
劳绍贤教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介绍于下。1 辨证用药炎症性肠病属中医学的肠癖、下利、久痢、休息痢等范畴。劳教授认为本病多表现为大便溏薄、日行数次、夹有粘冻 ,甚至脓血便 ,多属本虚标实、中寒下热之证。用药宜攻补兼施 ,寒温并用。若便前腹部攻撑作痛、便后痛止 ,兼情绪烦躁 ,面色苍白 ,神疲 ,脉虚弱者 ,属土虚木乘之候 ,多以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清肠药物治之。处方 :党参、茯苓、白术、白芍、郁金各 1 2g ,炮姜、陈皮各 6g,防风 9g ,佛手、金银花各 1 5g,败酱草 30g。本证土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拟涩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之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 例,对照组35 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涩肠汤,每日1 剂,用文火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 次餐前服.对照组给予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补脾益肠丸,每日3 次,餐前口服.2 组均15d 为1 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42 例,治愈15 例,显效13 例,有效10 例,总有效率90.47%;对照组35 例,治愈9 例,显效7 例,有效9 例,总有效率为71.42%.2 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拟涩肠汤可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且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古、现代文献的梳理,探讨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病机,总结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选穴规律和实验机制,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选穴、灸法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古代文献检索“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现代文献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2005年1月-2016年1月的文献。筛选符合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外邪、饮食、情志或久病体虚有关,针灸治疗IBD 当标本兼顾,既要疏调肠腑气机,也要温养脾胃,选取胃经经穴既可健脾益胃、升清降浊,又可调理肠腑、强身止泻。在此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现代研究提示,艾灸对穴区局部可刺激温度感受器,提高穴区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对靶器官肠道具有通过调控转录因子影响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促受损的肠黏膜屏障修复而发挥抗炎作用;艾灸还具有防治肠纤维化的作用。结论:艾灸温养脾胃、疏调肠腑气机的治疗方法对防治IBD有效,基于该理论的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为了探索UC的证治规律,从浊毒论治,应用化浊抑溃安肠汤治疗U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法治疗慢性难治性肠病临证心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一类慢性难治性肠病,非一般常法所能奏效。其病机多为虚实并见、寒热夹杂,无论疾病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肠腑湿热积滞始终是主要病理因素。运用乌梅丸独特的方药配伍法一苦寒与辛温并用,开启了新的思路。以温运脾阳、清化湿热治疗该类肠病,并据湿热偏胜酌定温热寒凉药物的用量,估虚实之情确定补泻药物的多少,临证详析病机,精细辨证,斟酌配伍,可获佳效,并附3则验隶以明证。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当前的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针灸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炎症性肠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目前针灸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方式或同药物一起对炎症性肠病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及表观遗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调节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调节机体代谢物水平等途径延缓炎症性肠病的发展。现总结目前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医肠腑病多为肠道传化失常而出现的一系列肠腑病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情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情志因素成为现代肠腑病发生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失常则会引起肝气或郁结或亢逆,致肝木横克脾土水湿不运而发肠腑病。因此,本文结合现代肠腑病的发病特点,通过论述肝与大肠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分析从肝论治肠腑病的理论与临床依据,从调情志、舒肝气的角度论治肠腑病,为扩展临床治疗肠腑病的处方用药与针灸选穴思路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温中涩肠法及其代表方桃花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桃花汤加减水煎服,日1付,分2次温服;桃花汤水煎灌肠,每晚1付。每疗程7日,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38例,有效12例,脱落8例,总有效率86%。结论:运用温中涩肠法及其代表方桃花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