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使用SelectSecure 3830起搏电极在右心房选择性部位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例符合起搏器适应证患者通过可调弯鞘管递送系统置入3830起搏电极在房间隔不同部位起搏,使得心房的除极模式更显生理性,减少心房重构以及延迟、减少或消除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6例患者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SelectSecure 3830电极导线在右心房间隔选择性起搏方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房室顺序的双腔起搏器(DDD)起搏模式,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房室失同步的单腔起搏器(VVI)起搏模式,但可增加右室起搏,损害心功能,并不能改善预后。生理性起搏的含义及作用机制在不断更新。生理性起搏的治疗策略是采取新模式减少右室起搏、选择性部位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维持和促进心室激动的同步化仍为今后生理性起搏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临时心脏起搏3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时心脏起搏已广泛用于急性病因导致严重心动过缓的紧急起搏治疗及终止或预防某些心动过速的发作,对某些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血管介入治疗以及某些有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传导系统功能障碍而需大手术时,可进行预防性或保护性临时起搏.  相似文献   

4.
临时心脏起搏已广泛用于急性病因导致严重心动过缓的紧急起搏治疗及终止或预防某些心动过速的发作,对某些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血管介入治疗以及某些有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传导系统功能障碍而需大手术时,可进行预防性或保护性临时起搏。我院2003-2006年采用右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临时心脏起搏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因可诱发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因室颤、心室停搏而危及生命.临时性心脏起搏是指应用心脏起搏后4周内心脏传导障碍即可恢复正常而停止应用起搏的方法,随着人工心脏起搏的应用,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已成为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的重要抢救技术之一.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使用普通双极心内膜电极,在非X线引导下,为26例患者行紧急人工心脏起搏,均取得成功,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非X线透视下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成功率、起搏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右心室起搏成功,从开始穿刺到成功起搏所需时间均≤15 min。所有病例在成功起搏后血流动力明显改善,治疗原发病后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床旁临时起搏术在抢救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疗效确切,是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的重要抢救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和适应证的拓宽,心脏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置入数目迅速增加。起搏阈值升高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阈值升高以致出现脉冲信号在电极与心内膜接触部位发生外出传导阻滞,而又有不同程度起搏依赖的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因其可随时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晚期阈值升高多为电极位置不佳或局部心肌病变所致,激素治疗无效,而且起搏器植入3个月后心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对电极的包绕,电极难以拔除,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目前植人起搏器治疗已成为临床上一种常规治疗技术,成功地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人工心脏起搏系统由起搏器及导管电极组成,人工心脏起搏有临时起搏及永久起搏之分。2004年4月-2005年11月,我院心内科行人工心脏起搏术22例,现将护理干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心脏起搏治疗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患者的基本心率支持以及挽救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这与置入起搏器后心肌激动顺序、心肌细胞的重构、心肌电-机械运动的同步性、血流动力学密切相关,在心脏起搏方式、起搏参数一定时,起搏部位是决定以上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对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郑磊  李学文 《中医药研究》2010,(11):1391-139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起搏早期对内皮素-1(EF-1)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产生的机制和参与病理生理的过程。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证患者60例,按起搏比例和起搏部位分为3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5%;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组,RVA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组,RVS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分别收集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3个月静脉血2 mL,分离出血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浆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NO的含量。结果 ET-1水平,术后1周RVA起搏组较术前升高(P〈0.05),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升高(P〈0.05)。②NO水平术后1周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升高(P〈0.05);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较术前升高(P〈0.05),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升高(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早期对血浆ET-1及NO水平影响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小,几乎接近于正常水平。可有效避免ET-1及NO的紊乱,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床旁经静脉紧急临时起搏心脏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 6 5例需紧急床旁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 ,经右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双极球囊飘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 ,球囊充气量 0 .5~ 1.0mL ,通过连接电极导管远端到心电图所提示的心内电图图形指导电极的走向和固定电极位置 ,以 4~ 10V起搏心脏。结果 电极飘浮到位 ,并能够正常夺获心房或心室者 6 3例 ,失败 2例。经人工起搏心脏后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发生感染 5例 ;电极移位 4例 ,经及时调整恢复正常起搏。无一例发生气栓及心脏穿孔。结论 床旁盲插球囊漂浮电极人工临时起搏心脏特别适用于病情重、不宜搬动的患者 ,且操作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12.
临时心脏起搏是抢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心动过缓患者的一种急救措施,一般在X线监视下经股静脉心内膜起搏.紧急情况下,可在心电监护下无X线指引时插入电极.我院1998年8月~2002年11月共有5例患者施行急诊床边无X线指引的紧急心脏起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芪榔合剂结合胃肠起搏仪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94例符合标准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仅服用中药芪榔合剂,起搏仪组仅使用胃肠起搏仪治疗,结合组采用中药芪榔合剂结合胃肠起搏仪治疗,3组均治疗15d。结果2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后在总有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改善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两项症状疗效提高了。结论中药芪榔合剂结合胃肠起搏仪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床旁球囊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非透视下起搏)的临床疗效,比较其与X线透视下普通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透视下起搏)在成功率、安全性及操作时间上的差异。方法采用左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法,12例非透视下起搏,9例透视下起搏。结果全部病例均起搏成功,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血气胸、栓塞、心肌穿孔等并发症。两种方法在成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操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起搏相比,非透视下起搏无需X线引导,也不需要特殊器械,具有床旁、快速、微创、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等优点,可实施现场急救,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临时心脏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临时气囊漂浮电极不同静脉心脏起搏途径的植入及起搏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80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右股静脉)、B组(右锁骨下静脉)、C组(左锁骨下静脉)、D组(右颈内静脉)各20例,各组应用相应的静脉穿刺途径植入临时气囊漂浮电极进行右心室起搏,对4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时间、电极植入至成功起搏时间、电极植入深度、成功率、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B组、C组静脉穿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D组穿刺时间最短;②B组、C组、D组电极植入至成功起搏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A组起搏电极植入深度最深,为(63.11±2.33)cm(P<0.05),B组、C组、D组电极植入深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A组成功率最高(100%),B组、C组、D组各有1例换用其他途径。各组比较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4种临时气囊漂浮电极静脉心脏起搏途径均安全有效,但右侧颈内静脉途径电极植入时间短,起搏迅速,并发症少,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功能异常的意义。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DCG)对168例起搏患者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68例患者六种起搏方式的24h心搏均数在89.117~96.239次之间,每种起搏方式的心搏总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VVI起搏者房颤检出率为26.1%(29/111),而AAI者仅2.3%(1/43)。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起搏器埋置后,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发生,DCG监测时间较长,发现起搏功能异常的机率较多,特别是带有脉冲标记的DCG更具有其特殊意义。有条件者DCG可考...  相似文献   

17.
王敬义 《四川中医》2004,22(3):42-43
采用“荣心、起搏、善后”三步疗法,针对因心肌炎、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继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起搏功能或冲动传出障碍,用于治疗一例窦房性昏厥一窦性停搏6秒的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自制起搏电针(即起搏电极),经家兔动物试验起搏效果良好,并成功地抢救了3例心脏病猝死患者。本方法能够达到简便、迅速、应急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广大基层医疗单位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和右室间隔部(RVS)两种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以及术后起搏状态下心电图QRS波宽度(QRSd)。方法①6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适应证患者,按照起搏比例和起搏部位分为3组,对照纽: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5%;心尖部起搏组:右室心尖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5%;间隔部起搏组:右室间隔部起搏且术后3个月右心室起搏比例≥90%。分别取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一周及术后3个月静脉血血浆2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血浆BNP水平。②同一组病例,按照右心室电极植入的不同部位,分为两组,即RVA起搏组和RVS起搏组,测量患者术后在起搏状态下的心电图QRSd。结果术前对照组、RVA起搏组、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统计学意义(P〈0.01),RVA起搏组、RVS起搏组比较血浆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RVA起搏组与RVS起搏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P〈0.01),RVA起搏组较RVS起搏组血浆BNP水平升高(P〈0.05)。RVA起搏组、RVS起搏组比较,RVA起搏组的QRSd增宽(P〈0.05)。结论RVS起搏较RVA起搏小术后血浆BNP水平低,QRSd窄,对心功能影响小,因此,RVS起搏更接近生理状态,是临床较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主动固定电极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心室起搏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4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收治的需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掷骰子原则把85例患者分为主动组(43例)与被动组(42例)。主动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希氏束起搏治疗,被动组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治疗,记录与观察两组心室起搏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主动组起搏器置入即刻的心室起搏参数起搏阈值、阻抗、P波幅度、电流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电极置入后7 d起搏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起搏电极脱位、起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组的下肢制动时间、住院时间、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留置时间均短于被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其心室起搏参数,增加患者的电极置入时间、曝光时间,减少右心尖起搏带来的心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