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一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 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中医证治及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中医证治,总结当前防治情况。中医基于经典和理论对于慢性肝纤维化有明确分型,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西医在肝纤维化的现代研究中从蛋白、基因水平阐述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手段。西医的研究促进了中医优势的发挥,中西医结合,使中医和西医在肝纤维化研究上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4.
网络方剂学具有将网络科学与中医方剂学特点相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整合中医整体思辨的宏观思维与现代医学生物细胞分子的微观视角,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法,建立一个系统方剂知识库及病症结合网络,重点研究方剂功效物质组整合调节机制、配伍规律的阐明、源自方剂的中药新药创制及类方网络方剂学构建等特征。物质基础研究能揭示方剂作用机制,是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及安全性的保障;配伍规律是方剂的核心;方剂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具备整合调节的优势,是研制多靶点新药的重要源泉;类方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复杂体系的系统认知及对方剂配伍规律等核心问题的理解。以上4方面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网络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方向。网络方剂学的发展则有助于诠释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用药疗效,拓展新药的研发思路。该文对网络方剂学的特征进行总结,对基础研究、配伍理论、新药创制、类方研究4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及进展进行概述,以期有助于阐明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使用方式,促进方剂的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3年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中医药联合介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抗肿瘤、治疗栓塞综合征及防治复发和转移这3个方面,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是加强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更好地防治介入术后的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归纳和总结了近年大鼠模型在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本文概述了该病的大鼠模型研制现状、模型大鼠应用于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大鼠模型在该病的研究中,发病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舒缩状态、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疾病、骨矿含量改变及骨质疏松等方面;西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种人工激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对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表现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药单一成分、中药复方、中药有效部位群、中成药、中药制作工艺、量效关系及经方的研究;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基础研究主要针对其"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作用和对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机理,以及取穴和穴位埋线治疗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肝脏受到损伤时产生的病理变化。其实质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并在肝脏中过度堆积形成瘢痕组织,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重要环节。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HSCs,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本综述通过总结HSCs活化机制、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抑制HSCs活化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中药治疗HF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依洁  贾可欣  刘闰平  孙蓉  李晓骄阳 《中草药》2022,53(16):5193-5204
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激活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沉积为特点的多种恶性肝脏疾病必经病理过程及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众多临床常用经典方可通过调控HSCs命运、调节胆汁酸或脂质代谢、减少病理性血管生成、直接或间接促进ECM降解以发挥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临床肝纤维化诊疗中的常见中医证型,在中医药辨证思维指导下归纳出利湿退黄、调和肝脾、养血柔肝、破瘀消癥、滋阴清热5种主要治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应经典方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经典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独特治疗体系,并为临床提供肝纤维化创新性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的现代化一直是中医药界多年来关注的焦点。由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其作用物质及机理研究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地位,无法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阐述。系统生物学的提出,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成为当今中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系统生物学从整体观出发,系统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配伍规律、广泛的药理及其作用机理,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研究的“黑匣”问题提供了契机。本文对系统生物学的思路、方法及其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姜维  刘锋 《河南中医》2016,(5):914-917
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已经有了广泛的认识。但是我们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GC导致种种副作用的中医病机认识和中医药治疗大多从肾着手,虽然也有从郁证、少阳郁滞证等来论述,但中医药最大的优势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结合,从中医五脏、六腑等角度来讲,有着怎样的影响,还缺乏深入探讨;GC应用过程中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尚缺乏统一的认识;2复方治疗GC副作用,以滋阴补肾、补肾壮阳等补肾类方剂居多且大多以临床观察为主;相关的实验研究较少,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等基础研究和开发还比较薄弱。中药复方是多组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功能主治为依据,药理效应及效应成分为核心,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阐明中药配伍、药效物质基础及效应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3单药研究较少。单药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复方研究的基石和可靠路径之一,对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的研究亦是如此。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实验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GC副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和单药治疗GC副作用的具体机制和靶点,能起到明确机理、简化用药的作用,能更好的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整合药理学:中药现代研究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当前研究中,中药方剂研究存在整体与局部脱节、宏观与微观脱节、体内过程与活性评价脱节,为此,该文提出了整合药理学,从多层次、多环节对中药方剂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系统解析,从而揭示中药方剂物质实体与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形成中药现代研究的新模式,促进组合药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药对研究(Ⅰ)——药对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经过临床应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有一定理论依据和一定组合法度的2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对,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等作用。药对是单味中药与若干方剂之间的桥梁,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该文分析并总结了药对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与研究意义,以期引领药对配伍理论的现代基础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Shifting current drug discovery tide from ‘finding new drugs’ to ‘screening natural products’ may be helpful for overcoming the ‘more investment, fewer drugs’ challen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relying on natural products, has been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ealth protection and disease contro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Asia, whose therapeutic efficacy is based on the ‘synergism’, that is, the combinational effects to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individual drug. Based on syndromes an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d by the theories of TCM, formulae are designed to contain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crude drugs that, when combined, generally assume that a synergism of all ingredients will bring about the maximum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The increasing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multiple active component combinations of TCM could amplify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ach agent, representing a new trend for modern medicine.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 of synergistic ac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The present review highlights the concept of synergy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of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CM,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and potential developments of advancing drug discovery towards more agil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from TCM.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少饮酒或不饮酒患者肝脏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疾病。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细胞内降解功能,对肝内稳态有重要意义,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基于自噬调节,从中药复方、中药粗提取物、中药有效成分三方面综述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肝细胞自噬,抑制肝脏脂肪变性及NAFLD病情的发生发展,认为中药诱导肝细胞自噬可能是NAFLD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最后,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中医药学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希望为未来NAFLD的创新药物研究和治疗药物开发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5.
药对研究(Ⅶ)——当归-川芎药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归-川芎药对为临床常用的养血活血药对,具有养血补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其既可独自成方,亦是诸多妇科良方和现代中医处方常用药对。该文主要对当归-川芎药对的配伍理论、功效物质基础、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其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纤维化是指器官组织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的现象。纤维化可发生于肺、心、肝、肾、皮肤等多处器官和组织,长期纤维化可导致其结构、功能的破坏和减退,严重时导致功能衰竭。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有相关性,中医药治疗纤维化疾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细胞自噬及其相关因子或通路密切相关。现从对中医药通过干预细胞自噬过程,进而对维化疾病发挥治疗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深入挖掘中医药治疗纤维化疾病机制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方剂作用原理的研究既是学术界的热点也是难点.近年来,基于组学技术及计算机模拟计算方法的网络药理学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药理、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中药药性与疗效等领域的研究中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相关的疾病网络的构建方法,证候关联中药组方规律的文本挖掘方法以及方证对应的生物靶点网络的构建方法.初步探讨了基于证候动物模型的组学信息构建“病-证”动物表型网络及基于寒性、热性方剂对应的化合物信息构建药物靶标网络的网络药理学思路.提出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方法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相关疾病网络特点及寒性、热性方剂作用原理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Network pharmacology is a powerful tool to reflect the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effects,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oxic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TCMs). The ingredients of TCMs, associated with quality control of TCM products, are those fundamental chemicals that exhibit biological activities. A great amount of effort has been made by scientists in that fie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CMs, though the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their quality and the TCM theory and compatibility rules remain ambiguous. Now some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must be applied to predict and explore the quality marker (Q-marker) for quality control, as well as to clar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CM, which may give new insight into rational ground of establishment of appropriate quality control and assessment system. In this review paper, authors focus on the prediction of quality markers of TCMs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three aspects: (1) from network medicine to network pharmacology, (2) complex network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3) predicting TCM quality marker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uthors proposed the research pattern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biological and medical networks, and further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based on substantial basis of TCM formulae, and the idea of “effect-ingredient-target-fingerprint” to predict and recognize the TCM Q-marker was the ultimate goal. In addition, authors yet noted how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oxicology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oxicity study of complex TCM systems and the prediction of TCM toxicity markers.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如果治疗不当,反复发作可逐步导致组织破坏、骨侵蚀、关节疼痛和僵硬,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影响生活质量。西医治疗痛风主要目标是终止急性发作、控制血清尿酸及避免复发,虽然在终止急性发作和控制血清尿酸方面效果良好,但是实际应用中发现血尿酸的良好控制及达标并没有很好的避免痛风的复发。而且对于尿酸盐沉积的清除这个核心问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控制复发等方面往往有独特的疗效,同时还可以避免血尿酸控制的过低而带来的潜在风险,但背后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临床应用和推广。此外,中医药是否可以促进核心问题尿酸盐沉积的溶解清除,还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现就痛风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肺纤维化病因学及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肺纤维化病因学及研究进展,对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不同治则和研究现状进行分类和整理,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方法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