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研究检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卵泡期,黄体期外周血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提示:(1)内异症患者痛经程度与黄体期β-内啡肽水平高低有关。(2)中药内异方通过提高,内异患症者β-EP水平,从而缓解痛经,盆腔痛,并调节内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内异Ⅱ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及正常妇女经期外周血前列腺素水平,结果提示:内异症患者PGE_2、PGF_(1α)、TXB_2、6-酮-PGF_(1α)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6-酮PGF_(1α)与TXB_2之比显著低于正常妇女。内异Ⅱ号治疗后,患者的PGE_2、6-PGF_(1α_水平显著降低,而6-酮-PGF_(1α)显著升高,6-酮-PGF_(1α)/TXB_2之比升高。  相似文献   

3.
“内异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镇痛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研究在临床观察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用“内异消”口服液治疗前后的经期血浆β--EP、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发现:内异消能显著提高低于正常的外周血β-EP水平,降低高于正常的TXB2水平。动物实验观察了本病症模型大鼠用上药前后无情期血浆、下丘脑、垂体中的β-EP水平以及血浆中的TXB2、6-KeTo-PGF1α变化,结果提示:用药前血浆、下丘脑中β-EP呈低水平,用药后血浆  相似文献   

4.
检测正常妇女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及其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低于正常妇女,可能是痛经的原因之一,内异Ⅱ号缓解痛经的作用,有部分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及下丘脑β-内啡肽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红花对脑缺血大鼠不同脑区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花对脑缺血大鼠不同脑区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刘一涛,慕容慎行,许国英近年来,神经肽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是内源性阿片肽的一种,许多研究表明,β-EP在脑缺血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我...  相似文献   

6.
王天芳  王琳  刘雁峰 《中医杂志》2000,41(7):414-415
观察了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及消疲怡神口服液对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48例患者血浆β-EP含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CFS病人血浆β-E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中药复方消疲怡神口服液对该变化有明显下调作用。结合CFS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说明该药治疗CFS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浆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更年健上调老年雌性大鼠下丘脑雌激素受体( ER)和 ER信使核糖核酸(mRNA)对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建立自然衰老的雌性大鼠模型,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 ER,用 Northern blot分析 ERmRNA的改变,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SP和β-EP含量。结果:老年雌性大鼠性减退期下丘脑 ER和 ERmRNA水平随血清E_2水平的下降较性成熟期显著下降,而更年健则使下降了的ER和ERmRNA水平明显提高,并通过上调下丘脑ERmRNA使SP明显下降,而β-EP则显著提高,与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具有同样的效果。结论:更年健可增加RR在下丘脑的表达以增强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同时降低下丘脑 SP水平而提高 β-EP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更年健上调老年雌性大鼠下丘脑雌激素受体( ER)和 ER信使核糖核酸(mRNA)对P物质(SP)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建立自然衰老的雌性大鼠模型,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 ER,用 Northern blot分析 ERmRNA的改变,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SP和β-EP含量。结果:老年雌性大鼠性减退期下丘脑 ER和 ERmRNA水平随血清E水平的下降较性成熟期显著下降,而更年健则使下降了的ER和ERmRNA水平明显提高,并通过上调下丘脑ERmRNA使SP明显下降,而β-EP则显著提高,与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具有同样的效果。结论:更年健可增加RR在下丘脑的表达以增强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同时降低下丘脑 SP水平而提高 β-EP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七十味珍珠丸对脑损伤大鼠脑内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勤  海平 《山西中医》2000,16(4):42-44
目的:通过对脑损伤大鼠脑内β-内啡肽(β-EP)含量测定,研究七十味珍珠丸(RNSP)治疗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方法:RNSPig给药后,制成脑损伤病理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脑内β-EP含量。结果:RNSP1.0、0.5、0.25g/kg均具有显著降低脑损伤所致大鼠脑内β-EP含量升高的作用(t=5.177、4.775,P〈0.001,t=2.810,P〈0.05)。结论:RNSP治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粟华魁,张曼君,郭友林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7)近年来,在神经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人们发现在β—内啡肽(β—EP,β—endorphin)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临...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对40例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和β-内啡肽(μ-EP)含量进行了同步检测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具有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治疗可增加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提高CD4+/CD8+的比值(p<0.01);降低患者的SIL2R含量(P<0.01);提高其β-EP水平(P<0.01)。并对3项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β-EP与T细胞亚群之间呈正相关,与SIL-2R之间呈负相关,T细胞亚群与SIL-2R之间亦存在负相关。并以此为依据。对针刺──免疫调节网络进行了探讨,以阐明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可能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12.
调节肽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0例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心钠素(ANP)、β-内啡肽(β-EP)、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等调节肽指标进行临床检测,结果与30例正常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舒血管作用的ANP和β-EP检测结果呈现心气虚证组>心脉瘀阻证组>正常人组>心阴虚证组,且实验观察组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缩血管作用的ET、A-Ⅱ检测结果则呈现心阴虚证组>心脉瘀阻证组>正常人组>心气虚证组,且实验观察组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ANP、β-EP、ET、A-Ⅱ等调节肽是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证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似可作为客观化辨证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局部β-EP和LEK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电针(E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镇痛时炎症局部β-内啡肽(β-EP)和亮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方法用福氏完全佐剂造模,以辐射热灯照射右后足垫部,引起动物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来判定痛阈,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β-EP和LEK含量。结果EA和AA大鼠镇痛时,能引起炎症局部β-EP和LEK含量的增加。提示EA可通过促进炎症痛大鼠炎症局部β-EP和LEK的释放,实现外周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脑肠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运脾复方儿宝颗粒(简称儿宝)对小儿厌食征模型大鼠中枢和外周脑肠肽的调节作用。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制作细龄大鼠厌食模型,并用儿宝治疗;应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模型大鼠下丘脑、胃窦部和外周血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中枢和外周血CCK-8含量均增高(P〈0.05或P〈0.01),外周血β-EP含量减低(P〈0.05)。用儿宝治疗后CCK-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星  董晓彤 《中国针灸》1999,19(1):40-42
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血清甲状腺和性腺激素、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β-EP)及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能调节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血清T3和睾酮含量,下丘脑β-EP和血浆环核苷酸可能参与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先兆流产时血浆β-内啡肽和胎盘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补肾益气,止血安胎法治疗40例有反复自然流产史的先兆流产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及促性腺释放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水平,并选择正常早孕和不全流产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先兆流产患者血浆β-EP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相应孕周水平,GnRH,HCG和P4则明显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17.
化瘀通腑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志枫  俞超芹 《中医杂志》1995,36(11):679-681
从化瘀通腑立法研制的内异Ⅰ号、Ⅱ号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16例,对痛经疗效显著,对改善局部体征亦有肯定的作用。患者治疗前经期血浆前列腺素E_2,前列腺素F_(2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妇女,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妇女,治疗后前列腺素水平降低,β-内啡肽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九气拈痛胶囊对雌性痛经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九气拈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阿司匹林、月月舒作对照,通过对催产素所致大鼠子宫剧烈收缩(模拟痛经症)的影响,以大鼠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为观测指标。结果:九气拈痛胶囊能明显抑制催产素诱发大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具有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经九气拈痛胶囊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九气拈痛胶囊有改善大鼠血浆中β-E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内异位症痛经患者27例,给予内异痛经汤口服。用药1、2、3月后观察内异症痛经症状改善情况。以月内异症痛经主、次症状改善为观察目标。结果:治疗1、2、3月对内异症痛经主症的改善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I);治疗1、2、3月对内异症痛经伴随症状(经量异常、经质异常、前后阴坠胀欲便、胸闷乳胀)的改善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月对内异症痛经体征(子宫后倾固定、妇检扪及触痛性结节、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到包块、阴道后穹窿见蓝紫色斑点)的改善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痛经颗粒对内异症痛经主症、部分伴随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西云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75-1076
目的观察痛经煎剂和石英育麟丸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自拟痛经煎剂和石英育麟丸治疗;对照组60例予元胡止痛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经期血浆β-内啡肽(β-ET)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对重度、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显效率及主要兼症的改善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浆β-ET明显上升。结论痛经煎剂’和石英育麟丸序贯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疗效,并且有提高经期血浆β-ET的作用,可促进机体内环境平衡,从而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