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针不同穴组防治脑心综合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筛选针灸防治脑心综合征的有效穴组,为临床防治脑心综合征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复制脑出血动物模型,观察各组72h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及电针的影响.结果 针刺两组CK-MB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有显著差异,针刺两组均能有效阻止脑出血大鼠心脏组织损伤.结论 电针水沟、风府与内关、心俞均可用于防治脑心综合征,且两穴组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内关 心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内关组、心俞组和内关 心俞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RRI延长、TV增大和LF/HF减小的作用,且内关 心俞组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变异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脑心综合征(CCS)大鼠颈交感神经节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和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CCS发病的交感通路机制以及针刺对其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伪手术对照组6只,其余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尾状核复制CCS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12只再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大鼠电针"水沟"风府"内关"心俞"穴,每次20 min,每天1次,连续3 d。于实验72 h后观察脑和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颈交感神经节NET mRNA以及大鼠心肌β1-AR mRNA表达。结果:①伪手术组脑和心肌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可见大量红细胞,部分血细胞溶解,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胞核碎裂溶解或消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大量平滑肌断裂;电针组脑组织内红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脑组织轻度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轻,仅有少量平滑肌断裂。②模型组NET mRNA相对表达量较伪手术对照组减少(P<0.01);电针组NET 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P<0.01)。③模型组β1-AR mRNA相对表达量较伪手术对照组减少(P<0.01);电针组β1-AR 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P<0.01)。结论:①颈交感神经节NET mRNA表达下调可能参与CCS的发生发展,针刺早期防治可拮抗这种变化,能有效阻止NET mRNA表达下调;②心肌β1-AR mRNA表达下调可能参与CCS的发生发展,针刺早期防治可能直接干预β1-AR mRNA表达下调,或干预其上游调控因素NET mRNA表达的下调。这些可能是针刺防治CCS交感通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手少阴心经"神门"、督脉"水沟"以及足少阴肾经"照海"对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对心脑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心包经、心经与心脑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内关组、神门组、水沟组、照海组、模型组及正常组,每组8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各穴位组分别在造模后每12h电针治疗1次,共治疗5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及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均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神门组心、脑细胞凋亡百分比均不同程度减少(P0.01,P0.05),水沟组脑细胞凋亡百分比减少(P0.05);内关组、神门组、水沟组脑组织Bax的表达减少(P0.05),Bcl-2的表达增高(P0.01,P0.05);内关组心肌Bax的表达减少(P0.05),内关组、神门组心肌Bcl-2表达增多(P0.01,P0.05)。与照海组比较,内关组心、脑细胞凋亡指数、Bax表达均减少(P0.01,P0.05),神门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指数减少(P0.05);内关组、水沟组脑组织Bcl-2表达高于照海组(P0.05),内关组、神门组心肌Bcl-2表达高于照海组(P0.01,P0.05)。结论:脑缺血损伤继发心肌损害提示脑病及心,脑心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病理相关性。而针刺心包经、心经可较好地抑制脑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 ,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脑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结果 :电针水沟组 (取水沟、上星穴 )、电针风府组 (取风府、哑门穴 )均可明显改善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 ,降低因出血导致的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 ;且电针水沟组在改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方面 (72h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射积分值 )优于电针风府组。结论 :电针水沟、上星和电针风府、哑门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且前者的保护作用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区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时程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为缺血性中风选择最佳电针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对照组、MCAO模型组、电针10 min组、电针30 min组、电针60 min组。制作可逆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前不同时程电针"百会"水沟",刺激强度3.5 mA,频率2 Hz,连续波。高效液相法检测大鼠MCAO再灌注区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各组梗死区脑组织Glu含量都明显降低(P<0.05);电针60 min时程能有效降低Asp含量(P<0.05)。结论:达到一定的电针时间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含量的影响 ,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Glu、Asp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针刺及喜得镇组Glu、As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 (P <0 0 5 ) ,但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针刺组与喜得镇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升高老年性痴呆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可能是电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对其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脑含水量和神经损伤积分值的影响。结果:电针水沟组(取水沟、上星穴)、电针风府组(取风府、哑门穴)均可明显改善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降低因出血导致的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且电针水沟组在改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脑组织形态学损害和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方面(72h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射积分值)优于电针风府组。结论:电针水沟、上星和电针风府、哑门对大鼠脑出血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且前者的保护作用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7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0只用于CCS模型复制。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大鼠尾状核方法造模,假手术组向大鼠尾状核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造模第1天开始电针,电针组选取水沟、风府、内关和心俞穴,电针非经非穴组选取臀部非经非穴点4处,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3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每天抓空1次。分别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偶可见TUNEL细胞,Caspase-3少量表达;模型组血肿周围组织出现较多的TUNEL阳性细胞,Caspase-3大量表达;电针组TUNEL阳性细胞和Caspase-3表达均较模型组和电针非经非穴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可以抑制CCS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配"内关"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中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同名经配穴针刺对SHR的降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每组15只,另取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针刺相应双侧穴位,每次30min,每天1次,共15次。分别于治疗第1、3、7、15天针刺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治疗结束后,用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各组大鼠RVLM中Asp、Glu含量。结果:针刺1、3、7、15d时,内关组、太冲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5d后,太冲配内关组SBP、DBP、MBP降压百分比均大于内关组、太冲组、太冲配非穴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太冲配内关组在针刺1、3、7、15d时SBP、DBP、MBP降压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冲配内关组在针刺1、3、7、15d的SBP、DBP、MBP降压百分比呈递增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RVLM中Asp、Glu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Asp、Glu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太冲配内关组RVLM中Asp含量明显低于内关组、太冲组(P0.05),Glu含量明显低于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P0.05)。结论:不同穴位针刺降压效应有差异,同名经配穴针刺可有效地降低SHR血压和RVLM中Asp、Glu的含量,针刺对血压的调节与中枢Asp、Glu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蓉  严洁  李铁浪 《针刺研究》2008,33(3):169-172
目的:探讨督脉取穴法("水沟"百会"穴)和背俞穴取穴法("肝俞"肾俞"穴)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并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沟-百会组、肝俞-肾俞组,每组15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电针参数为疏密波,2/30Hz,电流2mA,持续30min,每12小时1次,共电针6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仅作相应时间点捆扎,不进行针刺。观察神经行为学评分;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和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血及脑组织ET含量明显升高,而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后,针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水沟-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对行为学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在缺血48h后产生效应;脑组织ET含量降低(P<0.01),但对血浆ET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血浆及脑组织CGRP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两电针组之间上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水沟-百会组和肝俞-肾俞组能有效改善行为学评分,对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电针水沟-百会组和肝俞-肾俞组通过降低ET含量和促进CGRP合成、分泌及释放来发挥其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且两组针刺效应相近。  相似文献   

12.
不同穴组电针对大鼠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穴组对失血性低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及植物性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内关-大陵组、外关-阳池组、天枢-外陵组、大肠俞-气海俞组、百会-前神聪组、光明-悬钟组,每组10只。采用颈动脉放血法造成低血压模型,电针上述穴位30 min,记录颈动脉血压和颈-胸导联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HRV)频谱的变化。结果:失血后,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与失血前比较P<0.05),心率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失血后15、30 min时电针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时电针天枢-外陵组、百会-前神聪组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失血30 min时,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的升压作用明显优于外关-阳池组、大肠俞-气海俞组及百会-前神聪组(P<0.05)。失血后,HRV中低频带(LF)、低频带/高频带(LF/HF)比值、极低频带(VLF)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电针内关-大陵组和光明-悬钟组失血后30 min LF、LF/HF及VLF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电针改善了交感/迷走神经的失衡状态。结论:电针不同的穴组对低血压大鼠的血压、心率及自主神经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内关"-"大陵"和"光明"-"悬钟"的调节作用较强;这一作用有可能是通过调整自主神经的平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水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开始电针"水沟"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治疗3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GRP和NPY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CGRP含量明显下降,NPY含量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NPY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海马神经肽含量,达到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局脑缺血大鼠再灌流后四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及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 ,采用高效液相 色谱法测定四种氨基酸含量。结果 :大鼠局脑缺血 3 0min ,再灌流 4hr后 ,Glu、ASP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 ,P <0 0 5) ,GABA和Gly含量无明显变化 ;而经电针治疗组Glu、ASP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1 ) ,GABA含量升高 (P <0 0 5) ,Gly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电针可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过量堆积 ,EAA的减少与GABA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电针诱导神经生长因子透血脑屏障效应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哑门"诱导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透过血脑屏障的效应及其促透效应与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急性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制造脑缺血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模型,3周后,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GF组(尾静脉注射NGF)、电针组(电针"百会"哑门")、NGF+电针组(尾静脉注射NGF,同时"百会"哑门"通以电针)、NGF+H7+电针组(尾静脉注射NGF后注射异喹啉磺酰类H7,同时"百会"哑门"通以电针),另设假手术组,每组均8只大鼠。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GF含量。结果:NGF组大鼠脑组织中NGF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F+电针组大鼠脑组织中NGF含量与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NGF组及电针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GF+H7+电针组与NGF+电针组比较,脑组织中NGF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哑门"电针能诱导NGF透过血脑屏障,使大鼠脑组织中NGF含量明显提高,该促透作用与PKC信号通路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许能贵  马勤耘 《中国针灸》1999,19(7):431-432
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脑缺血区脑组织Glu、Asp的含量。结果显示,缺血60min后,脑组织Glu、Asp升高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EAA(Glu、Asp)参与缺血区神经元的损害。电针督脉经“百会”、“大椎”2穴10min后,可有效地降低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阻止神经元继发性坏死,将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层缺血灶周围区不同时间段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电针治疗脑缺血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9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h、1d、3d、7d和21d5个时间段小组,每小组6只。采用热凝闭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大椎"穴,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分别于治疗1h、1d、3d、7d和21d后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段各组大鼠脑皮层缺血灶周围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活性反应的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肿胀、增多,电针组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和电针组GFAP的平均荧光强度在1h时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7、21d时,模型组和电针组高于假手术组(P<0.01),尤其是在7d时表达最强;而电针组在各时段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可减轻缺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构性损伤,下调胶质细胞内GFAP的过度表达。电针改善脑缺血的作用可能与其干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梗死脑动脉血管细胞内信息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针刺组24只和空白对照组8只,前两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后1、3、6h3个时相组,每组8只。采用Longa腔内线栓法阻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复制脑梗死模型。电针"水沟"穴(15Hz,0.1mA),持续20min。镜下剥离脑表面动脉血管组织,应用蛋白质竞争结合分析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肌醇(IP3)含量;采用薄层定量分析法测定胞内二酰基甘油(DAG)含量。结果:①模型1、3、6h3个时相组胞内IP3及DAG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1、3、6h3个时相组胞内IP3及DAG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调节脑梗死大鼠脑血管舒缩运动从而促进侧支循环的效应可能与细胞内IP3及DAG等信使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