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同时检测血脂,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并能显著减轻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支持阿托伐他汀钙具有降脂以外的多效性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阿托伐他汀钙可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口服舒降之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64例)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面积、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面积、TG、TC、LDL-C、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抑制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络化斑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给予通络化斑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立普妥口服,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斑块程度、斑块性质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在缩小斑块上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变斑块性质上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5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服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最大面积,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减轻或稳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3,(2):160-16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疗效,评价联合用药后稳定与消退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加用丹黄通脉胶囊(丹参、黄连、葛根、三七),观察治疗1年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下降、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TNF-α及IL-6含量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平均斑块面积和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平均斑块面积以及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 补肾中药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通过抑制炎症损伤发挥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加味抵当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对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将90例经彩超确诊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100mg/日,阿托伐他汀20mg/日;治疗组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抵当汤,100ml/日,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监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并用彩超对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卒中发作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治疗组颈动脉易损斑块数量及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还出现总胆固醇水平、炎症因子hs—CRP及ICAM—1水平较对照组也有明显下降(P〈0.05);终点事件急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加味抵当汤稳定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疗效确切,优势明显,不良反应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对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42例在口服辛伐他汀片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TC、TG和LDL-C有明显下降,同时HDL-C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甘油三酯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血脂降低,从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黄学振  刘紫阳 《河南中医》2014,(7):1386-13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蒌炙甘草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IMT、斑块面积与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均有意义(P〈0.05),治疗组IMT、斑块面积、Tg、TC、LD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HDL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调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余虹  万青  石欣  曾垂义 《中医杂志》2003,44(9):664-665
目的:采用超声血管成像技术观察中药调脂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选经超声检查发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软斑块患者5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服用调脂胶囊,对照组20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疗程6个月。每3个月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厚度(Tmax),斑块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数量(N)。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IMT、Tmax明显变薄,Smax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调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超声血管检测技术无创、简便、直观、重复性强,可作为研究各种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