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已使糖尿病肾病(DKD)成为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有优化血糖控制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等药物干预,但肾脏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仍然很高.目前DK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包括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等,近年研究发现肾脏固有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CD)...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主要发生在糖尿病心肌病晚期,与该病的高死亡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方面优势逐渐显现,其干预机制主要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活性、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的调节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糖尿病心肌纤维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述中药改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黄芪、丹参、天麻等中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可改善LVH相关指标,降压药物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可进一步提升LVH的逆转率,改善其预后,其作用机制多与调节细胞因子、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氧化应激、抑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衰心阳虚衰证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揭示二者配伍增强回阳救逆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心阳虚衰证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含量。结果:附子与干姜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附子干姜组分配伍对急性心衰心阳虚衰证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黄芪组分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循环及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与造模组(45只)。将造模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构建成糖尿病肾病模型。成功造模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黄芪总皂苷组。2个治疗组对应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治疗期间,每4周动态观察尿量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12周后计算肾质量/体质量比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增加(P < 0.01),肾组织病理可见轻度系膜增生,细胞外基质略增多,血浆及肾组织中肾素、AngⅡ含量,肾组织中ACE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黄芪总皂苷组大鼠尿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量、肾质量/体质量比值降低(P < 0.01),肾脏病理形态学得到一定改善,血浆及肾组织中AngⅡ含量、肾组织中ACE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 < 0.01)。黄芪总皂苷组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肾素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 0.01),而黄芪多糖组血浆及肾组织肾素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黄芪多糖和黄芪总皂苷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其降低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实验证实,心衰时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处于高度激活状态,心脏局部RAAS的激活,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其中心肌局部内源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作用尤为突出。为了探讨活血、益气注射液治疗心衰的机制,进行了各组治疗后心肌局部肾素(RA)、AngⅡ的测定。 1 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活血注射液。由丹参、川芎等组成,比例为丹参2,其余药物为1,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制剂室按注射剂工艺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2g。 益气注射液。由党参、黄芪组成,比例为1∶1,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DKD的发病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学虽主要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主,但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手段。线粒体自噬是一种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自我更新和能量代谢过程,通过选择性地降解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在减少炎症反应、抑制活性氧积累、维持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参与DKD的发生发展,通过上调线粒体自噬活性而延缓DKD进展。中医药可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紊乱。文章围绕线粒体自噬在DKD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线粒体自噬与DKD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DKD的药物研发、基础科研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胸痹的遣方用药规律,并探索核心药物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代医典著作中治疗胸痹心痛病的方剂。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中药频数和性味归经统计,通过SPSS Modeler 18. 0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3. 0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通过BATMAN-TCM分析工具对核心药物配伍进行KEGG通路分析,揭示核心药物配伍治疗冠心病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检索《中华医典》共发现5778条文,共计719首方剂,剔除在不同著作中重复收录及非治疗胸痹心痛的处方后,共筛选出196首方剂,包含139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数较高的为半夏、瓜蒌、桂心、茯苓、薤白,药物性味以辛温为主,归脾、肺、胃、心经。药物功效分类排名前三的是行气药、化痰药和温里药。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6条强关联药组,支持度较高的为半夏→薤白-瓜蒌-茯苓和薤白→桂枝-瓜蒌(置信度≥90%)。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体现了历代医家豁痰泄浊、温阳散结、疏肝行气的治疗方法。历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病中瓜蒌、薤白、半夏三味核心药物,其作用潜在信号通路为钙信号通路、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信号通路。结论历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病喜用辛温类药物,以豁痰泄浊、温阳散结、疏肝行气为主要治法。核心药物配伍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钙信号通路、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9.
检索近十年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文献,从该病的炎症发病机制出发,重点阐述了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黏附分子(ICAM-1)、白介素(IL)系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紧张素II(Ang II)、核因子-κB(NF-κB)等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关系,以及JAK/STAT炎症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关键作用。论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并结合补气中药黄芪多糖在糖尿病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炎症损伤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生物网络及模块化分析方法探索黄芪-丹参药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潜在作用靶点和信号,初步探索益气活血法治疗CHF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综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DisgeNet和HPO数据库,分别获得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疾病相关治疗靶点,构建药对与疾病间的关键靶标网络,基于基因本体数据库GO和KEGG通路数据库确定靶标基因、蛋白质分子功能、细胞内定位及其所参与的生物学反应和通路。结果黄芪-丹参药对治疗CHF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内激素的分泌、转运、代谢,机体循环系统调节,血液循环调节等有关,并可能作用于昼夜节律、固醇类激素合成、缺氧诱导因子、组氨酸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底转录因子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黄芪-丹参药对可能通过调节相关物质基础发挥治疗CHF作用,“昼夜节律调控”可能成为益气活血法治疗CHF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赵明明  司远  张昱 《中医药导报》2020,26(2):119-12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RAS产生作用的主要效应因子;AngⅡ可通过免疫炎症、氧化应激、凋亡、自噬等作用导致肾脏纤维化。中医药能改善AngⅡ导致肾脏损伤,如缓解足细胞损伤、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改善肾小管损伤等。  相似文献   

1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较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及成分所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糖尿病肾病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针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芪中含有24个活性成分,对应糖尿病肾病110个靶点,可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等调控糖尿病肾病增殖、凋亡、炎症等过程。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可通过多种通路途经发挥作用,可为今后开展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凤英  王军 《中医研究》2015,28(1):77-80
通过查阅近10年抗高血压左室肥厚单味中药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抗高血压左室肥厚中药主要为补虚药(黄芪、红景天、冬虫夏草)、平肝息风药(钩藤)、活血化瘀药(丹参、三七、川牛膝)、解表药(葛根)、祛风湿药(粉防己),其作用机制与改善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调节体液因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改善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状态及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接近3%.糖尿病肾脏病变在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0%~40%及15%~20%[1].目前大家公认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临床和实验研究均发现,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明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DN的防治中.现将ACEI在临床及实验研究中的发现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药本草及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本文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降低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mRNA的表达、下调DN细胞网络因子表达、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蛋白激酶C的激活、改善血液微循环、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调节自身免疫和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等方面简要阐述了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应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来检索黄芪、丹参两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和作用的靶点。并在TTD、OMIM、Drugbank、Digsee等多种数据库查询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基因。同时基于UniProt数据库分析出靶点多对应的基因,并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出黄芪-丹参的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预测得到黄芪-丹参治疗DN的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有效成分为85个,有效靶点861个,并因此得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机制、胰岛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有关,并且STAT3、AKT1、PIK3CA、PIK3R1、JAK1、JUN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了中药复方益糖康中黄芪-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为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益糖康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的科研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阐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ACEI发挥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ACEI可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保存缓激肽活性、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影响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等机制发挥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心肌病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后期发展为临床心力衰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糖代谢失调、脂代谢异常、心脏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钙平衡调节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氧化应激增加、内质网应激、炎症、自噬等有关,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当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传统西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尚无特效药,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为了提高药效,降低副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西药治疗方法,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褪黑素,辅酶Q10(Coenzyme Q10),非编码RNA等,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研究。中医古籍未曾记载糖尿病心肌病,现代医家根据其症状、体征,常将其归于“消渴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消渴病以益气补阴,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黄芪、丹参等单味中药和豁痰解毒通络饮等中药复方均能对心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中药药效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随着新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许为未来更加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综上,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该综述对糖尿病心肌病最新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期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文献,经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功效分布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884篇,涉及中药495味,高频药物有黄芪、丹参、山药、茯苓、山萸肉、地黄等,按频次排序前50位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11类,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黄芪-丹参、黄芪-山药-丹参,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以补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可为临床辨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