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雨竹  姜威 《光明中医》2023,(15):2920-2923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 采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回顾性临床研究调查表”,收集3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中医症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舌象、脉象特点。结果 35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出现22个中医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关节卒然红肿热痛和拒按。舌象中,出现频次较高的有舌质红、舌紫暗、苔黄腻、苔薄黄,频率在33.15%~47.19%之间。脉象方面,患者出现滑数脉,缓脉、细数脉、弦细脉的患者较少见。中医证型分为4种,最常见是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和痰浊阻滞证次之,肝肾阴虚证最少见。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湿热蕴结证多见,临床治疗时应注重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通过采集危重症患者初次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对患者症状、舌脉、证型分布等采用频次描述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学研究。结果在79例病例中,症状方面:纳差(58例)、便秘(41例)、腹胀(40例)、少尿(34例)、呕吐(29例)出现频次最多,频率分别为73.42%、52.90%、50.63%、43.38%、36.71%。舌象方面:舌红、腻苔、黄苔、舌淡红、薄苔、厚苔出现频次最高,频率分别为59.49%、48.10%、39.24%、34.18%、32.91%、29.11%。脉象方面以细脉、数脉、弦脉、滑脉出现频次最高,频率依次为46.84%、31.65%、27.85%、24.05%。证型方面:脾胃虚弱证24例,湿热壅滞证共20例,寒湿内盛证共15例,瘀滞胃肠证共15例,肠热腑实证共5例,各自所占比例为30.38%、25.32%、18.99%、18.99%、6.33%。结论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湿、热、瘀,主要证型以脾胃虚弱证、湿热壅滞证较为多见。初次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症患者入院时即表现出整体状况不佳,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程度则以轻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尿石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制定证候调查表,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296例尿石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四诊信息,统计舌象、脉象、症状体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证候特点。结果:(1)舌象分布中,出现频率在20%以上的单一舌象为白苔、红舌、厚苔、腻苔、黄苔。脉象分布中,出现频率>20%的单一脉象为细脉、弦脉、滑脉、沉脉。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体征共27项,腰腹部疼痛及恶心、尿频、血尿、小便不畅等急性发作期特征症状相对较多,其余以寒热、二便和消化类症状较为常见。(2)14条强关联规则中,5条为阳虚、寒湿类证候表现,4条为阴虚、热证类证候表现,1条为肾虚类证候表现,3条为肾绞痛及伴随症状。(3)因子分析共提取16个公因子,代表的病位证候要素以脾肾为主,病性证候要素以阴虚、阳虚、湿、热为主,并常见虚实夹杂。聚类分析共获得6类证候,代表的主要证型分别为肾虚湿瘀、气滞热结、阴虚湿热、脾肾阳虚、脾虚湿热、湿热内蕴。结论:尿石症患者证候表现以寒热、二便、汗出和消化道症状常见,虚证类证候主要为阴虚、阳虚、肾虚、脾虚,实证类证候主要为湿、热,虚实类证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纳入多中心协作收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331例,采用"中医症状、舌脉象观察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含40项临床症状、20项舌象及10种脉象。对受试者的70项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结果 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为乏力(44.71%)、言语謇涩(41.99%)、失眠(41.39%)、夜尿频多(35.95%)、神疲(35.35%)。舌色以舌暗出现频率最高,占53.47%;苔色以苔白最为常见,占66.77%;苔质以苔薄最多,占48.94%。脉弦出现频率最高,占65.86%,其次为脉滑、脉沉。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6个证候要素,其中气虚比例最高(43.20%),其次为痰(23.56%)、血瘀(16.31%)、火(8.46%)、阴虚(5.44%)、阳虚(3.02%),病位以肾、脾、肝多为常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为主,肾脾亏虚、痰瘀互结可能是脑卒中急性期出现认知障碍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主要证候分布和中医四诊信息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接受HAART药物治疗后出现血液毒性反应的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分布特点。结果:共回顾调查216例,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常见症状有疲乏、健忘、脱发、腰酸、多梦、头晕、心悸、腰膝无力、不寐、气短、胸闷、腰痛、视物模糊和面色萎黄等,舌象与脉象有淡白舌、淡红舌、红舌、齿痕舌、荣润舌、痿软舌、薄苔、白苔、黄苔、厚苔、腻苔、细脉、弱脉、迟脉和数脉。不同证型中,健忘、多梦、头晕、心悸、细脉、弱脉在气血两虚组出现率较高,疲乏、脱发、不寐、齿痕舌、厚苔在脾肾阳虚组出现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酸、腰膝无力、迟脉在脾肾阳虚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气血两虚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中医症状主要涉及心、脾及肾三脏,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本病症主要以正虚为主,可兼见痰、湿、热等标证。  相似文献   

6.
[主要目的]分析宫颈癌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宫颈癌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经细胞涂片或病理诊断为宫颈癌;中医四诊资料全面;同一患者多次入院证候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肝郁气滞型,乏力,口干,口苦,心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肝郁脾虚型,乏力,腹痛,腹胀,眠差,恶心,便溏,胸闷,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湿热下注型,腹痛,纳差,尿频,尿痛,便秘,舌暗红,苔黄,脉滑;脾肾阳虚型,乏力,腹胀,腰痛,下肢浮肿,纳差,尿少,排尿困难,便秘,眠差,口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④评价指标:KPS评分、死亡率等各项指标。共48例(57例次)住院宫颈癌患者原始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临床表现,入院功能状态评分(含死亡出院病例)。功能状态: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卡氏,KPS,百分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临床症状频率及出现频次并排序。[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排序:乏力,纳差,苔薄白,腹痛,腹胀,下肢浮肿,舌暗红,下肢疼痛,舌红,舌淡红,便秘,脉沉细等。辨证分型:57例次辨证为肝郁气滞11例次(19.30%),肝郁脾虚13例次(22.81%),湿热下注19例次(33.33%),脾肾阳虚14例次(24.56%)。次要临床表现出现频率排序:皮肤淤点、自汗、少苔、呕吐、呼吸困难、带下异常、脉细数、脉弦滑、胁肋胀痛、小便失禁、畏冷、发热、便血、脉弦、胸痛、尿痛等;次要临床表现辨证分型:3种兼证,血瘀证5例次、血证7例次、痰饮证13例次。从临床症状、体征、KPS评分统计分析死亡率,湿热下注和脾肾阳虚死亡率较高。[未来展望]随着科技发展,未来中医药治疗将以创伤少、可持续,改善患者不良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素并探讨其中医病机。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52例诊断为胆心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四诊收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病机。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医证素出现频率高低分别为:心系、胆系、气滞、湿热、淤血、胃系、痰饮、热证、寒闭证、肝系、阳虚、气虚。胆心综合征表现最多见的症状依次为:胸痛、胸闷、心悸、恶心、腹痛、黄疸、恶寒肢冷、发热、大汗、右肩背部放射痛、皮肤瘙瘁等。在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依次为:暗舌、齿印舌、黄腻苔、胖大舌、淡白舌、白腻苔、青舌、薄黄苔、薄白苔、少苔:出现最多的脉象依次为:弦脉、沉脉、紧脉、迟脉、实脉、数脉、滑脉、浮脉、虚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诊合参,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病机是胆府闭塞、气机郁滞、痰热扰心、心脉闭阻。  相似文献   

8.
司富春  张丽 《中医研究》2011,24(8):20-23
目的:通过对1979年至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卵巢囊肿文献中的证型、症状和方药整理,以探讨卵巢囊肿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药物进行标准化整理、频次统计和归类分析,根据出现频度大小总结常见证型、症候要素、主要症状和用药特点。结果:共出现证型30个,常见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12.69%)、痰瘀互结证(11.17%)、瘀阻胞宫证(10.66%)、肝郁气滞证(9.64%)、肝郁脾虚证(6.09%)、湿热蕴结证(5.58%)、痰湿内盛证(5.08%)、肾阳虚证(5.08%)。实性症候为主,占71.15%,包括血瘀、气滞、湿阻、痰浊、火热和寒凝;虚性症候要素为气虚、阳虚、阴虚和血虚,占28.85%。症候病位在肝、脾、胞宫及肾。标准化后症状102个,频次为736次,常见症状有少腹疼痛、少腹触及肿块、带下量多、月经夹血块、腰痛;舌象17个,频次为258次,居前3位依次为白苔、薄苔、淡白舌;脉象11个,频次为199次,居前三位依次为沉脉、细脉、弦脉。成方使用前3位为桂枝茯苓丸、失笑散和逍遥散。共用中药252种,按功能归为43类,进一步合并为18大类,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的总频率为60.82%,活血化瘀药排第一位,补虚药次之,再次为清热药。结论:中医诊治卵巢囊肿的证型、症状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临床卵巢囊肿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治规律。方法对56例PM/DM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诊断、舌象、脉象、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特征与临床用药规律。结果30~60岁年龄段人群最易患本病,与其它2组相比,差异性显著。舌象以淡红舌、红舌、淡白舌多见,舌苔以白苔、薄苔、腻苔、黄苔多见,脉象以细脉、数脉、弦脉为主。从用药频数来看,健脾益气药及清热祛湿药多用。结论多发性肌炎的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湿热浸淫为标。中医应从脾论治,病因辨证应从湿热论治。治疗须注意顾护脾胃及疾病后期加用活血祛瘀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方法:在前期文献分析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进行了两轮的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最终确定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条目及其权重。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及气滞血瘀证中医医生报告结局中,湿热下注证包括排尿症状,会阴、少腹、阴器及腰骶不适症状,其他症状,舌脉等4个域,14个症状/体征条目;气滞血瘀证包括少腹、会阴、阴器及腰骶不适症状,排尿症状、舌脉等3个域,13个症状/体征条目。结论:我们所研究出的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医生报告结局使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临床结局的报告得到了简化,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中医证型证候流行病学分布规律,为该病研究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8例,统计分析患者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及个人基本资料、症状特征等分布规律.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P=0.022)、年龄(P=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恶风、关节冷痛、畏寒喜暖、神疲乏力、走窜痛、口干渴、关节酸重、口苦、肢体麻木、四肢不温为RA常见症状;舌红、舌淡、舌暗为常见舌象;苔白、苔薄、苔黄、苔腻、苔厚为常见舌苔;齿痕舌、裂纹舌为常见舌型;脉沉、脉滑、脉细、脉弦、脉弱为常见脉象.分析实验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证型依次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病程、年龄可能对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晓辉  张丽  谢世平 《光明中医》2016,(18):2615-2618
目的研究分析某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为进一步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布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中医症状与体征为乏力、健忘、气促、心悸、畏寒、喘促等;常见舌色是淡红舌,常见的舌形为正常,常见的舌态为正常,常见的苔色为白,常见的苔质为薄苔;以弱脉出现频次最多。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上以虚证较多,其次是虚实夹杂,其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结论调查显示气虚是艾滋病的最基本病因,肺脾气虚证是常见基本证型。肺、脾两脏贯穿不同病程,病变的脏腑重在脾肺,涉及心肝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法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方法共收集到2014-01—2016-0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就诊的冠心病SA患者262例,根据SA患者中医四诊病症信息(包括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设计调查表,统计各个病症出现的频次和频率,对患者中医四诊病证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归纳总结冠心病SA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 262例S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胸痛(闷)、气短为突出,常伴随倦怠乏力、脘痞胀满、头晕、少寐等症状,舌象多见舌下瘀血、舌红、少苔、苔白、苔白腻等,脉象多见脉弦滑、脉细数等。聚类结果分析显示,SA患者可分为湿热郁阻证、气虚血瘀证、痰浊内阻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阳虚证7种证型,以湿热郁阻证最常见,所有类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闷)、气短表现。结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冠心病SA患者分为7种证型,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较一致,其中湿热郁阻证型患者最多,颇具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345例OSAHS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探讨OSAH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1)共收集关于OSAHS的证候及舌脉象等四诊资料75个,总出现频率为7 320次,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得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头晕头昏、头身困重、形体肥胖5个主要证候,其分布频率均大于65%;根据频数分析得出OSAHS的主要舌象为:舌胖大、舌边齿痕、苔腻、苔滑、舌黯;主要脉象为:脉滑、脉细、脉弦、脉涩。(2)根据聚类分析得出气滞痰瘀证(占32.22%)、痰湿内阻证(占26.75%)、肺脾气虚证(占23.40%)、痰热内蕴证(占10.33%)、肾阳亏虚证(占7.29%)5个中医证型。【结论】 OSAHS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气滞痰瘀证、痰湿内阻证、肺脾气虚证为主,而且不同证型之间多有兼夹,该聚类分析结果可为OSAHS的临床中医诊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主要消化道症状并探讨其中医病机。方法:随机抽取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四诊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病机。结果:HIV/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腹泻、纳差、咽部不适、胃胀胃痛、吞咽困难、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适、胁痛、便秘、呕血黑便、黄疸。伴随消化道症状的HW/AIDS患者中,最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消瘦、恶寒肢冷、乏力、低热、自汗、咳嗽、面色少华、皮肤瘙痒、心悸、头晕头痛、尿异常、盗汗、痰多、易感冒、腰膝酸软。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依次为:齿印舌、白腻苔、暗舌、淡红舌、胖大舌、红舌、淡白舌、薄黄苔、薄白苔、黄腻苔、少苔、花剥苔、腐霉苔、紫舌;出现最多的脉象依次为:虚脉、沉脉、迟脉、实脉、数脉、浮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诊合参,HW/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脾虚、脾肾阳虚、痰湿内阻、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特点与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析该组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其次分别为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其中,湿热和气阴亏虚是各证型的兼夹因素,红舌、暗红舌、腻苔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舌象。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为肋痛、口苦、腹胀、舌苔腻、食欲低下,在各个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湿热因素是慢性乙型肝炎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正气亏虚是湿热毒邪侵扰的内在基础,"邪侵而正虚,正虚而邪恋"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质地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关系. 方法 门诊收集CP患者918例,根据症状、舌脉进行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率,结合前列腺触诊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1)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证74.07%,气滞血瘀证89.76%,肝肾阴虚证13.62%,肾阳虚证22.55%,其中湿热下注证加气滞血瘀证者50.11%;(2)前列腺触诊饱满者占20.59%,扁平者占55.34%,硬度增大者占14.71%,体积减小者占9.37%;(3)前列腺变小与肾阳虚相关性检验P=0.0001,SE=0.630679,OR=15.422,Pearson检验P>0.05,模型拟合好;其余各种触诊情况的Pearson检验P<0.05,模型拟合差. 结论 CP以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为主,且二证多合并出现;CP患者中前列腺触诊扁平者最多,饱满和硬度增大次之,体积减少者最少;前列腺变小对诊断肾阳虚有较大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依据文献调研结果制订中医证候调查表,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以头晕、头胀、不寐、肥胖、口干、目干、心悸等为多见;舌象以暗红舌、红舌多见,薄苔、白苔为常见苔质;弦脉为常见脉象。证候以阴虚阳亢、瘀血阻络最为常见,气阴两虚最为少见;证素以阴虚、血瘀、痰浊、阳虚比例较大。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表现为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且虚证多于实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甘肃地区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频数高低依次为咳嗽、发热、咳痰、乏力、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憋气、咽痛、咽干、口渴、头痛。舌质主要见淡红舌、红舌和黯红舌;舌苔主要见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濡脉、浮脉。中医证型频数高低依次为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温邪犯肺证、湿毒血瘀证。男性患者以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为主,女性患者以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常见。20~29岁患者以寒湿犯肺证为主,30~49岁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多,50~59岁以肺脾气虚证为主。发病时间3 d者,以寒湿犯肺证多见,3~7 d者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多见,7 d者以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结论甘肃地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湿热郁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等。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其病机演变为寒湿向热郁夹湿、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20.
178例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方法在小汤山SARS定点医院观察总结了178例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并进行归纳、总结出恢复期证候特点以指导临床辨证.结果 SARS恢复期患者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夹湿夹热.舌脉体现为气虚湿阻,夹热夹瘀.恢复期患者以肺脾气虚、余邪未尽,夹湿夹热为病机特征.主症表现为乏力、咳嗽、气短、汗出、食欲不振、尿黄、口渴不欲饮,部分患者伴有低热.舌象以淡黯舌、黯红舌,白腻苔、黄腻苔多见.结论热毒、湿浊是SARS的主要发病因素.从症状舌脉观察,伤阴症状不典型,而气虚症状多见.气虚运化无力,湿热瘀滞,故舌象可见瘀点瘀斑,提示瘀也是恢复期的重要病理因素.故恢复期治疗一方面益气扶正,一方面注意余邪未尽,湿热瘀滞,治当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并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