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慢性肾衰病机复杂,症候繁多,混淆疑惑,辨证难明,此为“疑”;多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调,津液输布失常,病理产物相兼为病,处方不定,此为“难”。因其病情复杂性和多变性,且单一治法容易顾此失彼,故临床不可简单的扶正或祛邪,应有计划有层次多角度多途径施治。皮持衡教授从事肾病研究四十余年,认为慢性肾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需紧扣病机、标本兼顾、病证结合、中西合参,以调阴阳平衡。皮持衡教授认为“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根据该理论采取扶正与祛邪交替给药的治疗方法,使药物既各自独行,又并行其治,既用药精专,又无犯虚虚实实之弊,取效颇佳,值得借鉴。现将皮老临证思路稍作探析,并结合医案进一步佐证,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整理杨洪涌教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经验。杨洪涌教授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正气亏虚,毒瘀互阻,扶正解毒祛瘀法可作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主要治法。临证时需抓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程长、病位深、病势重的特点,在清热活血之余兼以益气养阴,标本兼治。针对其虚、毒、瘀的病机特点,诊治中应注意:虚以阴虚多见,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常法,温燥之剂应慎用;诊治毒邪可参照卫气营血辨证,随证选方;瘀为病势所趋,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然祛瘀不可忘益气养血,血足气畅则瘀滞难留。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的中医临床证治研究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长津 《中医药导报》2006,12(11):8-10,21
文章将近年国内外中医药对艾滋病的临床证治和取得的成效,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行了评价和概述。认为艾滋病可归属于“伏气瘟疫”范畴;其病机为邪盛正虚;治疗大法当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而病发之初则以祛邪毒为主;后期当以扶正与祛邪并重。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发病率逐年上升,是肾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皮持衡教授以“虚、湿、瘀、毒”为切入点,秉承“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治疗法则,从补泻敛散、扶正祛邪着手,多途径、交替给药以治疗慢性肾衰竭,取效甚佳。  相似文献   

5.
刘宝文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入骨伤髓,或邪毒内蕴,耗气伤血,邪正交争,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或正不胜邪,影响脾肾功能,无力抗邪,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根据邪正盛衰态势,酌配扶正、祛邪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意剂量比例,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于急性白血病的疾病特点,梁冰教授认为,本病是"因虚致病、因病致毒"的过程,病因根本是"正虚",不同分期"正""邪"盛衰不同。在治疗上首推扶正,以参芪四物汤健脾补肾活血,并结合临床分期及中医辨证施以祛邪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是《素问·标本病传论》提出的治疗原则。间,指病势缓而较轻,而且症状较多,较杂;并行,是对诸多症状同时治疗。甚,指病势危急,严重,而症状较少;独行,指专一有力的治疗方法。张景岳说:“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高士宗认为:“如邪之有余不足,叠胜而相间者,则并行其治。并行者,补泻兼施,寒热互用也。如但邪气有余,正气不足而偏甚者,则独行其治,独行者,专补专泻,专寒专热也。”说明“间者并行”,是指病势轻浅而症状较多。可主症,兼症并治;或标病,本病同时夹杂,可标本兼顾,补泻兼施,寒热互用。“甚者独行”,是指病势深重者,要采取有力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暂不宜过  相似文献   

8.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是指中医治疗法则,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历代医家对此注解各有不同,但其意则一,即病轻势缓者标本同治,病情急重者标急则独治其标,本急则独治其本。此法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而擅于灵活应用此法于临床者当首推仲景。皮持衡教授对于病情复杂、多种致病因素夹杂的慢性病、疑难病,采取扶正与祛邪交替给药的治疗方法,使药物既各自独行,又并行其治,既能用药精专,又无犯虚虚实实之弊,是对"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另一种解读和临床拓展。  相似文献   

9.
杨淑莲教授认为"髓毒劳"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中医对应名称更好地反映了疾病本质,指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气(阳)虚、阴(血)虚者均较常见,气阴两虚或兼夹热毒、痰浊、瘀血者亦多见,单纯邪实者少见,故其病机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以瘀血、痰浊、热毒为标,常见热毒炽盛、瘀毒内阻、气阴两虚、脾肾两虚等证型。杨老师结合精准医疗诊断特点,参照国际常用的MDS预后积分系统,动态应用解毒、益气、健脾、补肾等治疗方法,分期论治MD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刘宝文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入骨伤髓,或邪毒内蕴,耗气伤血,邪正交争,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或正不胜邪,影响脾肾功能,无力抗邪,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根据邪正盛衰态势,酌配扶正、祛邪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意剂量比例,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岳睿  陆嘉惠 《新中医》2014,46(2):15-1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中医学血证、髓毒劳范畴,为"毒"、"劳"相兼的邪实正虚、虚实夹杂证。其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亏虚、瘀毒内蕴,且发病过程中脾肾亏虚贯穿始终。临床辨治以虚实辨证为首辨;脏腑辨证为基础;瘀毒辨证为指导。总以健脾补肾、化生气血为根本治法,再根据辨证,以治脾为主或治肾为主入手。  相似文献   

12.
整理总结刘宝文教授中医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正虚无力抗邪,外邪袭内,邪毒内蕴,日久耗气伤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而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以"补髓生血,解毒活血化瘀"为治则,同时兼以扶正;强调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3.
章永红老师提出,肺之正气不足,兼以脾肾两虚为肺癌发生的基础,痰、瘀、毒为肺癌的致病要因。临床治疗应兼顾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在扶正时注重"保胃气"及气(阳)精、血(阴)精同补,而祛邪时又以化痰毒、化瘀毒为主。调补脾胃为前提,扶正保肺为根本,解毒祛邪为关键,为治疗的3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转化的急性白血病(AML)的病机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 根椐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观察和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以阴阳平衡及整体观念和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概括其病机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 MDS转化的AML发病机理主要是虚(气血阴精亏虚)、损(脏腑功能失调)、劳(伏邪髓毒蕴积化火);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策略:早期中医扶正培本联合小剂量诱导化疗.中晚期中医调理脾胃为主的扶正祛邪,保全胃气、注意戒忌贯穿始终.结论 临证时抓住早期阶段,处理好虚损之本与邪毒之标、中药扶正固本和西药化疗祛邪、整体和脾胃的关系,治疗才能执简驭繁,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辨治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治则、治法上形成了独特的临床思维模式。在治疗小儿肾病临证中应紧扣“本虚标实”的病机,以扶正培本、祛邪治标为基本法则,并以扶正为主。在具体临证中应采用辨证分型论治,首先明辨标本虚实,本证以脾肾两虚为核心,标证以风、湿、瘀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唐宋教授擅治失眠,汲取众家所长又兼有创新,辨证用药,具有"证分虚实、方兼标本"的鲜明特点。失眠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之别,或三者夹杂存在,临证补虚与安神并重。失眠实证有痰饮、湿阻、实热、气滞、血瘀之异,临证注重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先。虚实夹杂者,常根据虚实不同,兼顾祛邪、补虚、安神,标本兼治:实邪较甚者,以祛邪为主,稍佐补虚安神之品;正虚为甚者,以补虚、安神为主,稍佐祛邪之味。通常失眠一症以虚实夹杂者居多,临证须把握整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红系转录因子(GATA-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的表达水平,分析经HDAC抑制剂(HDACI)伏立诺他(SAHA)、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对不同证型MDS患者BMMNCs干预后的HDAC1,GATA-1表达变化,探讨MDS红系转录与表观遗传学组蛋白去乙酰化的可能关联性,以及扶正、祛邪中药对其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确诊MDS患者正虚组10例,瘀毒组5例以及正常组3例BMMN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扶正、祛邪药物及SAHA干预前后HDAC1和GATA-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MDS患者GATA-1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人(P0.05),HDAC1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正虚型患者与瘀毒型患者间未发现明显差异;经HDACI(SAHA)干预后HADC1水平下降,同时GATA-1水平显著上升(P0.01),扶正、祛邪中药能上调各组GATA-1表达水平,下调HADC1表达水平(P0.01)。结论:表观遗传学组蛋白乙酰化与红系转录水平异常与MDS发病有关,扶正、祛邪中药对正虚、瘀毒型MDS患者BMMNCs的组蛋白乙酰化和GATA-1表达水平均具有调控作用。在MDS患者的BMMNCs中,HDAC1与GATA-1表达呈负相关趋势,可能存在经HDAC调控红系转录的信号通路,中药具有HDACI类似的干预作用,但扶正、祛邪中药间尚未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中药复方醇提物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干预作用,分析其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MDS患者15例(正虚组10例、瘀毒组5例),正常组3例的BMMN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中药醇提物干预后HDAC1、TLR2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MDS患者HDAC1、TLR2基因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正虚型患者与瘀毒型患者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扶正、祛邪药对HADC1、TLR2和凋亡水平均有影响,但扶正药与祛邪药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组蛋白乙酰化相关表观遗传学异常和先天免疫失调均与MDS发病有关,有效扶正与祛邪中药复方醇提物对正虚、瘀毒型MDS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和TLR2表达水平均具有调控作用,提示中药可能通过降低HDAC1水平调控TLR2表达,最终影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强睿 《国医论坛》2019,34(4):68-70
目的:总结大肠癌的中医研究与治疗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类。结果:大肠癌由"正虚邪踞"所致,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正虚以脾胃虚为主,痰、湿、热、毒、瘀、寒为致病邪气。证型多为五脏虚兼夹实邪,正邪盛衰随肠癌趋向而变化。结论:临证治疗本病需把握好"扶正"与"祛邪"的辨证关系,根据正邪的偏盛、偏衰,决定扶正、祛邪治法的主次和先后,正邪的变化决定大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语出《黄帝内经》,意思是说:临证治病要依据疾病标本的轻重缓急而治,病情轻缓的可标本同治;病情急重的可单治其标,或单治其本。这是临症治病的一项法则。而该法则的提出在《黄帝内经》中只是一种理论,真正将其应用于临床实际,并丰富、充实其内容的当首推《伤寒论》。《伤寒论》不但继承了这一法则,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法则,同时具有创造性地把这一法则有机运用于辨证论治过程中。1间者并行“间者并行”是指当标病与本病病情均轻、缓时,可标本兼治。有人说:仲景方是甚者独行的多,而间者并行的少。实际上,间者并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