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汉氏综合征属中医虚劳、血枯、经闭范畴 ,朱良春老师遵张仲景阴阳配伍的组方原则 ,仿张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具体运用 ,取张锡纯用生硫黄治一切阳分衰惫之法 ,融各家之长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用自拟“培补肾阳汤”加硫黄治疗席汉氏综合征命门火衰型 ,以“培补肾阳汤”合《千金》“生脉散”治气血亏损型 ,拟“六味地黄丸”加鹿茸治肝肾阴虚型 ,均收到理想疗效 ,其用药独到之处 ,大有画龙点睛之妙 ,其法简、药朴、效宏 ,充分显示中医治疗虚损病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研究角度 ,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 :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 ;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 ;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 ;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 ;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 ,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3.
风药是治疗血证新的切入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献研究角度,探索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主要有:①风药治气(行气、升气、降气、益气)以治血;②风药能活血、止血、凉血、补血;③风药治藏血之肝(宁风、熄风、升发郁火、解郁)以治血;④风药能祛除致病因素;⑤其它如辛味激用从治、风燥胜湿止血、风药为血证之使等。表明风药有确切的治疗血证作用,可作为血证治疗的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4.
羌活除风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活辛苦温,归肾、膀胱经,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临床常用于“治太阳经头痛,去诸骨关节疼痛”。笔者临床应用体会到羌活为除风之良药。不仅可治风寒风湿及风痰,而且与清热药配伍可治风热;不仅可治风邪在表之发热及水肿,而且可治风邪入里之脑风及肠风;不仅可治外风所致经络疾病,而且可治内风所致中风及痫症。1 治发热羌活气厚性烈,辛温发散,同其他解表药相比退热作用突出,为常用退热剂之主药。风寒束表尤为适宜,风热袭卫也能应用,配以柴胡、石膏清热药即可。病例:王某,男,67岁。住院号19313。因间断咳喘胸闷10a,加重伴发热5d入院。咯黄痰,…  相似文献   

5.
一、散寒之法因时异用药分四时,《内经》早有“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之诫,雷氏则具体提出了“在春令辛温不宜过剂,在冬令辛热亦可施之”(《时病论·卷二·风寒》)的治疗大法。治体实邪盛的伤寒患者,用麻黄汤辛温峻汗;治春温、风寒症,则用辛温解表法,方中以葱、豉“代麻黄,通治寒伤于表”(《时病论·卷一·风温》),防风、桔梗祛表寒;而治病邪轻浅的冒风症,仅用微辛轻解法,方中薄荷、紫苏用梗而不用叶,取其微辛力薄之意。盖温热  相似文献   

6.
风药治血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氏[1]倡“治血先治风,风行血自通”,诚要言不烦,足为治血瘀之炯鉴。现就本课题的最近理论研究成果,风药补血、活血、止血及相关问题探讨如次。1风药的含义及特点风药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功能祛除、疏散外风或平熄、搜剔内风,主要用于治疗风病的药物。大...  相似文献   

7.
羌活为常用风药,祛风解痉止抽搐,用治破伤风,疏散经络之风,如成药玉真散即以羌活为主药。风药可疗目疾,疏散风邪,明目退翳,中医明目退翳的眼药,多含此药,取其散风明目。羌活一药中药学分类为解表散寒药,一般外感风寒头痛、一身肢节疼痛皆可用此。常与防风、细辛、川芎同用,羌活、防风功用类似,皆为风药,川芎为血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8.
<正> 上海第四人民医院顾丕荣主任医师,行医六十载,擅长内科杂病治疗。虽年近八旬,然临证思维敏捷,承先启后,师古不泥,于治肺痈宗徐大椿“六法”,并有所创新,补其不逮。兹将其经验稍作整理,公诸同好。顾师认为:肺痈是风邪热毒上犯于肺,热壅血凝而成痈,瘀败肉腐成脓。其预后,《金匮》虽云“脓成则死”,但在临床上只要治之得法,未必定死。徐大椿治肺痈确有独到之处,集唐人以来治肺痈之大成,倡“六法”,即用甘凉之药以治其火,滋润之药以养其血,  相似文献   

9.
<正>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吴鞠通的这句名言,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渭“治外感如将”,是指外感病大多邪盛,应当用峻药驱邪,务必速去。去之不速,留则生变。正如大将用兵,兵贵神速,克敌制胜。观张仲景治疗伤寒病,或以麻黄汤峻发其汗,或以承气汤峻下其实,即是其例。我们临  相似文献   

10.
<正> 痹证的外因多为风寒湿三邪侵袭,内因常由正气不足引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常用药多辛窜温燥,祛风用辛散之品,驱寒用温热之药。祛湿用辛燥之药。这些药虽  相似文献   

11.
张锡纯运用金石药之创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润生 《河北中医》1998,20(6):361-362
张锡纯,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名医,治学崇尚衷中参西,辨证论治,立方遣药常不落前人臼巢.兹例举张锡钝对金石药的运用论述如下.1 清热崇石膏石膏,味辛性寒,功能解肌清热,临床常用于外感实热病证.张锡纯盛赞石膏之功,对其应用则别有见地.一是用石膏发汗透表.张氏谓石膏“凉而能散”,“性能发汗,其热可由汗解”,若辨证确是外感实热,无论新感伏气,均“可放胆用之”,不必遵“无汗不可用石膏”之诫.如治一年近三旬,于春初患温病之人,用大剂白虎汤后,遍体汗出而愈.二是用石膏降胃止吐.张氏认为石膏“其质之重坠,大能折其上逆之气使之下行”,故每用于热病呕吐.如治天津杨媪之温病呕吐而不能服药,以鲜梨片蘸生石膏末服之而愈.三是用石膏泻热通下.张氏认为石膏能清阳明之热,使胃府气化清肃,津液润下,因其质重而逐热下行,故又善通实热便结.对“阳明肠实大便燥结者,恒投以大剂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往往大便得通而愈,且无下后不解之虞”.如用潞党参煎  相似文献   

12.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清朝末年的名医张锡纯所著,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石膏有独到的认识,灵活运用于临床,特别是用于临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如风寒感冒发热、温病发热、阳明实热、梅毒壮热、瘟疹之热、瘟疫发热、产后热病、疟疾发热、脑漏发热等,单独使用石膏或在对应的方剂中加入适量石膏,可收到满意效果。张锡纯认为:石膏内服宜生用而不宜煅用,最好是买其整块明亮者,自己碾为细末为佳;唯有治金疮,外用以止其血时用煅石膏。  相似文献   

13.
谭德福 《陕西中医》2003,24(4):362-363
目的 :总结张锡纯用金石类中药治疗急症的经验。方法 :如以生赭石治妊娠恶阻、生石膏治砒石中毒、生白矾治热痰顽痰、生硫黄治滑泻、铁锈水治痫风等。结果 :归纳张氏用金石药的特点 ,突出表现在擅用生品、擅用大剂量以及擅以药末内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正>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系《伤寒论》方。原书谓“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治风温犯肺,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者。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之效。为现今治疗小儿肺炎常用之方。然小儿肺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17-2020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辨治风温的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针对构建的现代临床著作中名老中医风温医案结构型数据库,先用频数分析统计出频次≥10的高频症状、药物;再用SPSS 19.0对症状行聚类分析,SAS 9.1对症-症、药-药等不同字段间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341例风温医案中频次≥10的症状60种、药物91味,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口渴、胸闷、头痛,常用药为苦杏仁、甘草、连翘、芦根、黄芩;症状聚类分析后得到6个有意义的聚类组,常见证型有风热犯肺证、热陷心包证、肺热腑实证、肺阴亏虚证;症-症关联后得到二阶51组,三阶54组,四阶13组,以发热为核心症状,可兼见恶寒、咳嗽、咽痛等,药-药关联后得到二阶12组,三阶18组,四阶16组,以苦杏仁、金银花为核心药物,常用竹叶→石膏→苦杏仁→黄芩→麻黄→甘草的组合。结论:风温以肺经病变为主,按卫-气-营-血传变,易见逆传心包,卫分以发热、恶风寒、咳嗽为主,气分以发热、汗出、口渴、咳喘为主,伤肺络兼胸痛、痰中带血,亦可见肺热移肠,逆传心包,热入营血、脾气亏虚等证。用药时名老中医善用金银花、连翘、桑叶等治卫分证,麻黄,石膏、黄芩等治气分证,金银花、连翘配合凉血药治疗营血分证,同时随症时止咳化痰加苦杏仁、桔梗、贝母等,清肺热加桑白皮、地骨皮等。  相似文献   

16.
<正> 凡药性寒凉,具有清热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一、清热降火药[石膏、知母)二药均能清热降火生津除烦同用于肺胃大热,津伤烦渴之症。然石膏重在清解,肺热实喘多用,清热降火力胜,故可用治胃火头痛牙痛;知母偏于清润,能滋阴润燥滑肠,还可用于肾经阴虚劳热、骨蒸消渴、泻下焦无根之火、二便不利、肺热咳等症。[栀子、竹叶]均有清热降火作用。栀子清热降火,药力较强,常用于热病初期,发热心烦之症,兼可清利小便,又治黄疸血淋,此外,还可凉血解毒,治吐衄下血、疮疡热毒。  相似文献   

17.
中医对发热的治疗,首先是辨证准确,然后用药有的放矢,如景岳云:“看病施治贵乎精……既得其要,但用一味二味便可拨之。”故尝云:“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乎繁,唯取其功。”中药对子相互作用,可产生特殊效果。故选针对性较强的对子药,临床颇获效益,本文介绍一些治疗发热的常用对子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祛邪与安胎是治疗妊娠妇人疾病之大法。安胎多从补脾益肾治之,而祛邪用药则须慎用破血耗气、峻下滑利之品。若妊娠患大积大聚危及母子生命者,医者治疗此疾十分棘手,安胎则易助邪,消积势必损胎。余根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说,把握病情变化,辨证选用消积块之峻猛药品配伍于养血安胎方中,达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探讨了李东垣论治消渴病的学术思想,消渴的病机是津血不足,燥热为病,应根据患者症候特点分消而治。然后对其创制的9个治消方剂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一用柴胡、升麻升发脾阳,杏仁降浊润肠;二用辛温风药荆芥、防风等散结疏通,苦寒甘寒之品知母、黄柏、石膏、甘草等消热泻火;三用桃仁、红花化瘀布液,当归、熟地养血润燥;四用炙甘草、人参增益元气。东垣对消渴的论治独具特色,值得我们钻研。  相似文献   

20.
治风先治血是临床常用治疗风证的法规。所谓“先”,是强调治血为治风之先导,并不是先治血而后治风。至于治血的概念,则凡是能调和营卫气血、通利血脉、疏畅经络之法,皆在此例。历代医家于治风的同时对不同的风证,分别配伍不同的治血之品,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治风先治血之法。这些治法散见于历代医家的各种著作中,依笔者之管见,可归纳为如下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