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治疗灼口综合征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患者运用辨证方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结果: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29%。结论:中医辨证方药配合心理治疗灼口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杨明杰 《光明中医》2011,26(4):799-799
灼口综合征(BMS)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症状,伴有口干、味觉障碍、舌痛等症状,主要发病部位是舌,因此又称之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症。临床检查无损害体征,也没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自2000年以来,中医辨证分型配合西药治疗灼口综合征33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淳 《中医药导报》2004,10(6):58-5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0例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8例 ,对照组 32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加用中药辨证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1.7% ,对照组有效率 5 9.4 %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灼口综合征是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未见明显病损的口腔黏膜疾病,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许凤全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提出该病患者存在胆郁化火、痰浊阻络的病机特点。现基于此创新性地提出温胆解郁化痰法,通过梳理灼口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温胆解郁化痰法的现代作用机制,结合临床病案及许教授常用药对,探讨此法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治疗灼口综合征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灼口综合征是以痛、麻、涩、灼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口腔综合征。目前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用维生素B_(12)及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方法辨证治疗116例该病患者,疗效较好。观察对象及方法观察对象首次以口腔烧灼等异常感觉为主诉的门诊患者,经过常规口腔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排除全身器质性病变或局部因素引起该病者。  相似文献   

6.
张峻 《江苏中医药》2013,(12):49-49
灼口综合征(BMS)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伴有口干、味觉障碍、舌痛等症状,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近年来,中医临床学者针对BMS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吴深涛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其辨证精当,处方简约。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得吴教授治疗灼口综合征验案1则,详述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扩宽中医治疗灼口综合征的思路。方法收集病例、跟师学习、查阅文献,对一则典型验案进行总结。结果王新志教授认为,灼口综合征宜从心脾论治,扩大甘草泻心汤使用范畴,认为病机属湿热毒邪困于脾胃,蕴结于中焦者,皆可化裁此方,巧用此方加减治疗灼口综合征。结论王师巧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灼口综合征效佳,启示学者治疗灼口综合征可从心脾论治,辨证论治甘草泻心汤。  相似文献   

8.
介绍夏永良辨治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夏永良认为,灼口综合征病因复杂,病机多变,但往往不离火热,临证从火热论治,辨证施治,主要分为气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火热上炎证、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寒热错杂证六大证型。概而言之,其经验有三:主因火热,善究火源;因势利导,祛邪有路;重视调气,升降相宜。  相似文献   

9.
方证是临床安全有效用方的证据;方证常常是患者体质状态的重要特征;方证也时常是一种或一类疾病或某种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方证辨证的重点在于抓住患者的体质状态和主治疾病谱,前者确保临床用方的有效性,后者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证辨证可以指导古方和后世方、经验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同时,为多病共存状态提供较为明确的整体辨证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胡国恒教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诊疗经验。灼口综合征病位在心脾,以"痰""瘀""虚"为主要病机特点。胡国恒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BMS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证、心脾积热证、阴虚火旺证、血虚不荣证,以"化痰瘀、清心热、降虚火、益气血"为治法,临床运用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22例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熊凤琴灼口综合征是指口腔粘膜烧灼样疼痛,同时常伴有口干和味觉改变等症状,但常无明显的临床损害,也无特异的治疗方法。笔者于1989年4月~1994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口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刘媛  徐健众 《光明中医》2023,(14):2695-2698
灼口综合征是一种以自觉口腔灼热感、疼痛或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但不伴临床损害体征的一组综合征。现代研究发现其病因复杂多样,且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但至今仍缺乏明确治疗指南。因此,患该病人群多因未得到恰当治疗而饱受病痛折磨。徐健众教授在临床中重视脾胃功能,善于以脾胃为中心分析病证。他认为灼口综合征患者多因脾胃功能受损,再加情志过极、杂病日久等诱因,导致湿热酿生、阴火上灼。他提出针对脾虚湿热证、脾虚阴火证的灼口综合征独特的治疗思路,自拟常用经验方健脾除湿清口汤、健脾引火清口汤。且根据重庆气候特征,结合患者体质及其他病理因素等调整用药,徐健众教授于治疗灼口综合征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灼口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状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120例灼口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医体质特征。结果:120例灼口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中有血瘀质(78例,占24.38%)、阴虚质(72例,占22.50%)、气郁质(56例,占17.50%)、气虚质(46例,占14.38%)、阳虚质(27例,占8.44%)、湿热质(14例,占4.38%)、痰湿质(13例,占4.06%)、平和质(12例,3.75%)、特禀质(2例,占0.63%),偏颇体质者显著多于平和质者。结论:灼口综合征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血瘀质、阴虚质和气郁质是灼口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好发体质,调整以上三种体质对灼口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灼口综合征作为口腔科常见多发病,亦为临床疑难病之一,中医在对其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可靠疗效。文章通过对其病因、病机及常见证型的总结阐述,结合临证验案,分析导师陈明教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5.
马民凯  韩福谦  陈娜  马伟凤 《中国中医急症》2023,(8):1474-1478+1495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学家,率先提出了“六经源自辨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等重要学术思想,指出经方主要依据症状反应进行六经方证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病。笔者基于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思想探析外感发热的经方治疗,分别从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方面论述外感发热的六经八纲方证治疗,总结外感发热常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的治疗外感发热方证要点,并举例说明,以期精准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西药治疗,共2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针治疗灼口综合征能有效的缓解患者舌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灼口综合征(BMS)是指发于口腔黏膜(多见于舌部)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的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组织病理学损害特征.也有学者称其为口腔黏膜感觉异常,如果烧灼疼痛以舌为主,又称舌痛症.BMS大都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癌、内分泌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及营养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治疗尚无特效办法.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联合心理疏导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吴国荣 《四川中医》2010,(8):108-10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灼口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6)采用口服中药四逆散加味(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酸枣仁、山萸肉、丹参、生地、麦冬、太子参)治疗,对照组(n=36)采用谷维素—核黄素—维生素E联合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治疗灼口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痹证与湿邪、风邪关系密切,利小便祛除湿邪,小发汗祛风除湿,皆可达到治疗痹证的目的。胡希恕认为痹证初起于表,日久迁延不愈,治疗需先辨八纲,次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是辨证施治的尖端"。多项临床研究证明,按照胡希恕辨证施治经验,在六经八纲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方证辨证治疗痹证可取得安全可靠的疗效。本文从利小便、小发汗施治及胡希恕六经八纲辨证、方证辨证之法总结胡希恕临证治疗痹证经验,深入理解胡希恕治疗痹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辩证施治联合心理疏导治疗灼口综合征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燕宇 《河北中医》2000,22(12):912-913
灼口综合征(BMS)是指发于口腔黏膜(多见于舌部)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的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组织病理学损害特征.也有学者称其为口腔黏膜感觉异常,如果烧灼疼痛以舌为主,又称舌痛症.BMS大都与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癌、内分泌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及营养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治疗尚无特效办法.笔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联合心理疏导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