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红玉 《中医杂志》2005,46(2):93-94
反流性食管炎根据其症状特点,属于中医的"胃脘痛"、"吐酸"、"噎膈"等范畴.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与肝胃相关.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其基本病机为肝胃气滞、痰热互结、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2.
汪银莹  顾勤 《吉林中医药》2013,33(2):124-127
胃食管反流病中常见胆汁反流,且大多与酸反流并存.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为主.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在胃气上逆、脾失运化,临证治疗以和胃降逆为主,或疏肝清热,或健脾益气,或宣肺降逆,或降气化痰,或滋阴清热等.顾勤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为肝胃郁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上逆,故治疗时以调气机之经方小柴胡汤,可疏利三焦,调畅气机,疗效较好.此外,临证中见肝肺气逆证,如:咽中堵塞感或异物感,但饮食下咽无碍,可予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载,对中医脾胃病的研究造诣颇深,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也有自己的独见。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就导师从肝胃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其最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流[1]。属于中医学"胃反"、"吐酸"、"梅核气"、"噎嗝"、"胃脘痛"等范畴。食管,属胃气所主,且与肝、胆密切相关。叶松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但其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胃。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腐熟水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常见的反酸、烧心、嗳气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与厥阴经关系密切。厥阴肝木为五运之初运,而风木为运气之初始状态,阳气生发转出于阴精,体现了厥阴为枢的特性,而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运化之枢纽。临床常见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病机大多是以种种原因造成的胃失和降、肝失疏泄,如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肝气升发不及或太过,均会出现气机运化失常的病理改变,继而发生各种疾病,此与厥阴枢转之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厥阴转阳出阴、相火温煦的功能对脾胃阳气起到了支持的作用。本文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厥阴经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及其证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中医学中多归属于“胃痛”“吐酸”“胆瘅”等范畴,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多为“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等,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气机升降失调”,为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胃、胆,与脾、肝、肺相关。甘爱萍教授临床上多以“调理气机,疏肝和胃”为治疗大法,同时清热凉血,顾护胃阴,补泄兼施,强调生活调摄的重要性,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三焦郁滞、胆胃失和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根本病机,并伴有胆胃气机不利、胆胃郁热、瘀血内阻、湿邪内蕴等病机演变。临证时从调畅三焦为纲进行治疗,并结合气血、寒热、虚实之所异调整脏腑功能。本病初发者以三焦气机不畅、胆胃郁热为多见,治宜调畅三焦,清胆和胃,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病程较长者,常伴有三焦气化不利、夹痰夹湿,治宜宣畅三焦,行气化湿,方选三仁汤加味;若病日久者,往往耗气伤阴,夹有血瘀,治宜调补三焦,活血养胃,方选百合汤、生脉饮合丹参饮化裁。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组织黏膜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范畴,临床上以反酸、烧心、灼热、疼痛、嗳气等为主要表现,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管狭窄、出血、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等。中医学中没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吞酸”、“吐酸”、“嘈杂”、“胃脘痛”等范围。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逐渐完善,治疗上以“和法”为主,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因在中医病名、辨证和治疗上缺乏统一标准,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括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及常用方药,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魏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国家二级教授,从医30多年来,以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取得显著疗效.吾师认为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胃气上逆,为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病机,独创理气清热方治疗该病,在临床运用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文中对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运用进行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是我国高发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本文从“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提炼出本病的病机以郁、酸、热、逆为主的病机特点,旨在总结谢晶日教授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临床治疗特点。提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密切相关,治疗从肝胃出发,主要采用疏肝解郁、调和肝胃以泄郁热制酸,和胃降逆、通腑降气以畅中焦气机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谢晶日注重身心调养。其疗效确切,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 《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对太阳病阳明病经证和腑证认识比较明确.对少阳病经证腑证则很少谈及.须知疾病的发生,都是在一定生理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少阳病的变化也应该和少阳的生理功能、脏腑、经络、部位紧密相扣.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并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手少阳三焦经脉,布胸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头角下耳后入缺盆,下胸贯膈,络肝属胆,行人身两侧.三焦决渎、通调水道,又是水火气机运行的道路;胆附于  相似文献   

11.
正朱莹教授系湖南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知名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善于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脾胃及相关杂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朱莹教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反流性食管炎可归为中医吐酸、食管瘅、嘈杂等病证范畴。该病发病多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及劳倦内伤等有关,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是指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反流症状仍反复发作,以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肺所导致的不适症状为主的一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气火津液失调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治疗上应从少阳胆与三焦入手以调和枢机,以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为代表方随证加减运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等3种类型,其典型和常见的症状是烧心和反流,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痛、胸痛、暖气、腹胀、上腹不适、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以及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胃痛”“结胸”等范畴。病位在食管,与脾、胃、肝、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定义为过多的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胰液)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并可有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咽炎等食管外的表现,包括糜烂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食管炎。本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单纯西药治疗虽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本病属祖国医学之“吐酸”、“嘈杂”、“胃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食管反流病,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返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纤维化等病变。其发病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降低及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中医文献没有对本病的记载,而根据其临床特征将本病归属为“噎膈”、“反胃”、“吐酸”、“嘈杂”、“胸痛”等范畴。现就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治疗,单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吐酸范畴。通过收集相关古代文献,分析历代医家治疗吐酸病经验,总结其发病机理为气机不畅,辨证分型有脾胃虚弱、寒邪犯胃、停痰留饮、肝火犯胃、湿热内蕴等,病位在肝、胃。以理气和胃为基本治法,根据病证,分别施以消食化积、温中散寒、理气健脾、清肝泻火、滋阴疏肝等方法,对现代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选方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斌 《国医论坛》2005,20(3):55-5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胆汁样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本病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中气不足,病机为脏腑失和,气机升降失调,病位在胆胃,涉及肝脾,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为本,以胆胃郁滞,胆邪逆胃,湿热壅阻为标,以胃脘疼痛,痞胀,烧心,口苦,呕吐酸苦,嗳气,纳呆为特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症有一定进展,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维持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大黄黄连泻心汤多用于胃热攻冲型反流性食管炎,小陷胸汤多用于胆火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四逆散可用于肝胃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橘皮竹茹汤可用于胃虚有热型反流性食管炎,麦门冬汤多运用于胃阴不足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代赭汤可运用于痰浊阻滞、胃气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花汤多运用于气滞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黄芪建中汤可运用于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9.
蔡建华  王福林  霍介格 《新中医》2013,(11):151-152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泛酸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和重视,临床对本病的确诊率有明显升高趋势。中医学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吐酸、嘈杂、反胃、噎膈等范畴辨治。从脏腑辨证看,本病病位在食管,为胃气所主,与肝(胆)、脾(胃)、肺等脏腑关系密切。根据脏腑相关理论,笔者试从五脏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反流性食管炎为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有一定优势,王伟明教授认为肝木乘土、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抑木培土为法,运用柴芍六君子汤和左金丸加减,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